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下一代储能技术 中国突破全固态锂电池最大瓶颈

京港台:2025-10-9 05:01| 来源:中时新闻网 | 评论( 12 )  | 我来说几句


下一代储能技术 中国突破全固态锂电池最大瓶颈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陆科学家突破最大瓶颈全固态电池走向实用。图为本项研究成果相关示意图。(中新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提供)

  中国新闻网8日报导,固态金属锂电池被喻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圣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8日透露,全固态电池走向实际应用的最大瓶颈--固体电解质和金属锂电极之间如何保持介面紧密接触,最近已被中国科学家研发新技术破解,基于该技术製备出的原型电池,性能远超现有同类电池。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一直面临一个棘手难题:固体电解质和金属锂电极之间,必须保持紧密接触,传统做法要靠笨重的外部设备持续施压,导致电池又大又重,难以投入实际应用。

  在本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黄学杰研究员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张恒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姚霞银研究员团队研究发现,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锂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接触并不理想,存在大量微小孔隙和裂缝,这些问题不仅会缩短电池寿命,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的新技术:电池工作时,这些碘离子会在电场作用下移动至电极介面,形成一层富碘介面。这层介面能够主动吸引锂离子,像「自我修复」一样自动填充进所有缝隙和孔洞,从而让电极和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

  研究团队称,更重要的是,基于该技术製备出的原型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循环充放电数百次后,性能依然稳定优异,远远超过现有同类电池的水准。

  由中国科学家开发出的这一阴离子调控技术,能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形成一层全新的介面,可以吸引锂离子主动流动,像「流沙」一样自动填充微小的缝隙或孔洞,实现自适应的紧密贴合。由此,介面接触不再依赖外部加压,一举突破了全固态电池走向实用的最大瓶颈。相关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已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发展》发表。

  研究团队表示,本项研究开发的新技术优势非常明显:不仅製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强调採用这项新技术未来可以做出能量密度超过500瓦时/瓩电池,如此一来,电子设备续航时间有望提升至少两倍以上。

  同时,这项突破将加速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发展,未来有望在人形机器人、电动航空、电动汽车等领域大显身手,带来更安全、更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桉。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27 06:5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