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止二次元”,中国著名大学打响第一枪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本来想写一篇关于诺贝尔奖的事,但当看到北京航空大学全面禁止动漫、二次元等相关内容出现在校园活动中这个消息时,我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
当热爱被贴上“风险”标签,当表达被视为“越界”,校园的多样性正在被悄悄抹去。禁止的不只是Cosplay,也是在切断一种青年文化的自我表达。真正危险的,从来不是二次元,而是那种惧怕热爱的空气。
成都十月三日的世界线动漫展上,一名男子因Cos《我的英雄学院》角色(常被戏称为“柜子”),在遭到观众劝阻无效后,被另一名男子扯掉假发,引发持续推搡与混乱。
这场闹剧被传上网后,评论区竟一片叫好。
说来也讽刺——同样都是热爱Cosplay的一群人,却为了心中的“大义”,忘了曹植的那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类似的场面并非首次上演。就在两个月前,上海豫园,一位身穿“国漫古风服饰”的女孩被“义愤填膺”的陌生男子殴打致轻伤——解释也无济于事。更早些时候,因为穿JK、和服、洛丽塔等服饰出入公共场所而被辱骂、驱赶、甚至扒衣服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当“道德”被无限泛化,拳头终有一天会落到自己身上。普通人哪里分得清“红白假发”的角色究竟是《我的英雄学院》、还是《第五人格》、又或《王者荣耀》。在某些人眼里,为了捍卫心中所谓的大义,唯一的原则就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而如今,竟然有高校打响了“全面禁止动漫、二次元”的第一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往年的“禁止Cosplay活动”,一步升级到“禁止出现任何动漫相关活动”,这种加速之快,几乎让人恍若隔世。
二次元群体的生存困境,从来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自从“禁止过洋节”的风潮兴起,这根剑丝就越绷越紧。
所以,我始终反对动漫圈内部公然讨伐《我的英雄学院》等Coser的行为。那种群起而攻之的场面,看似是“伸张正义”,实际上却是在帮外界锤死整个圈子的生路。一群人追着Coser打,生怕上不了热搜,想以“正义之名”赢得掌声——结果反倒印证了大众的刻板印象:满身日系服饰的人,痛骂别人“不爱国”。
真正危险的,从来不是“红白发Coser”,而是那些靠辱骂与暴力抢占道德高地的“正义使者”。他们是压垮文化多样性的第一块石头。
要知道,二次元群体的诉求并不复杂——他们只是想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表达热爱,创作、交流、发呆、生活。可现在,这个世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资料图
回到北航。
这一刀切的决定令人咋舌。依我之见,这不太可能是上级指令,更像是某位校领导“壮士断腕”的个人决断。也许是“孩子沉迷动漫无法自拔”,于是干脆一刀封喉,拉全校学生下水。
据说,北航那个名为“飞梦动漫社”的社团,从去年起就被“重点关注”:经费被砍、活动申请不下、指导老师不续签——直至被正式除名、彻底消失。
北航
可悲的是,理工科院校本就文娱稀少,性压抑程度名列前茅,而动漫社团,恰恰是这群理工宅男少有的精神出口。B站、牛客、各大程序员社区,“二次元浓度”之高,有目共睹。
沉迷二次元,和沉迷抽喝嫖赌相比,究竟哪个更具社会危害?
任何圈层都有“抽象者”,可若因为个别极端者,就要对整个群体下狠手,那才是真正的盲目与傲慢。那些滥用权力、借机薅二次元羊毛的人,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更讽刺的是,北航自己还设有“数字动画艺术”等专业,深度参与过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的制作,导演於水还是本校副教授。电影上映时,学校还曾高调宣传,借机蹭了一波热度——如今却一脚踹开,堪称“放下碗骂娘”的经典案例。
老一辈人对二次元群体的反感,早已根深蒂固。如今,连上流985都率先“立威”,其他高校是否会跟进,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有一句话:
“来大陆投资的商人,每次第一件事就是看首都机场的裸女壁画。如果哪天壁画没了,就说明——该跑了。”
当“动漫”与“二次元”被直接划入禁区,这不仅仅是文化展示的消失,更是一种象征——某一部分人的热爱,被粗暴地判定为“不配存在”。
但他们没想到,那些陪伴成长的作品、角色、音乐与创作,从未与“敏感”挂钩。它们只是青春的延伸,是想象力与表达欲的出口。
如今,这一切被轻易贴上标签,划入风险区,一句“禁止相关活动”,便要将整个文化清除。
北航的校园原本就冷清,如今更添几分寂寞。
他们到底想把北航建设成什么样?
一个只剩规章、没有热爱的地方?
一个惧怕色彩与声音的地方?
一个让学生学会沉默、而非表达的地方?
我不玩cosplay,但是每次在路上看到一群年轻人cos成他们喜欢的形象,带着笑声从我身边经过,我都觉得这个世界又灿烂又美好。
文化的多样性,从来不是风险,而是大学精神的底色。
真正可怕的,不是二次元文化,而是对不同声音的恐惧。
而当一个社会开始惩罚热爱、奖励沉默——
那离荒芜,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