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比炎黄帝传说还早4千年 山东发现45粒9千年前小豆

京港台:2025-10-12 00:47| 来源:大众新闻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比炎黄帝传说还早4千年 山东发现45粒9千年前小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位于山东淄博境内的小高遗址考古发掘在进入实验室研究阶段后有重大成果:发现距今9000年前的炭化小豆(赤豆)遗存,较此前国内同类发现又提早约4000年。

  9000年前的小豆是什么概念?它诞生的时代比黄帝炎帝的传说还要早4000年,比秦始皇统一六国早了接近7000年,它就这样无声地见证了比我们所熟知的“整个文明史”还要漫长的一段时光,直到被今天的考古工作者们发现。

  这一发现将中国境内小豆的利用历史提前4000年,证实黄河下游地区在9000年前已形成以“粟类+豆类”为核心的旱作农业体系,为东亚农业起源研究提供了颠覆性实证。

  

  穿越九千年的“农业基因”

  小高遗址作为典型的后李文化遗址,经联合发掘,揭露出房址、灰坑及陶器、石磨盘等丰富遗存,年代跨越9000至7500年前。通过对891份浮选样品的系统分析,考古人员从3.2万粒炭化植物中辨识出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等农作物。其中,45粒炭化小豆尤为珍贵,不仅是黄河流域迄今最早的小豆证据,更使中国小豆利用史与日本(专题)绳文早期证据并驾齐驱。

  东方农耕文明的曙光

  此次发现的最大意义,在于揭示了9000年前黄河下游已构建“粟类+豆类”复合作物体系。小豆与黍、粟、大豆的伴生出土,表明先民已掌握作物组合的生态智慧,通过豆类固氮特性提升土壤肥力,实现农业系统可持续性。这一体系比传统认知中“粟黍主导”的农业模式更为复杂,凸显淄博地区在东亚农业文明进程中的先驱地位。

  

  一场跨越千年的“多中心实验”

  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教授郎剑锋介绍,小豆在东亚的驯化是长期、多中心的复杂过程。该研究团队对比东亚140余处遗址的小豆遗存,发现黄河流域、日本、朝鲜(专题)半岛的小豆演化轨迹迥异。小高遗址的小豆体积仅5.8立方毫米,远小于现代野生种,呈现驯化初期的“原始形态”。而中国小豆的体积显著增大发生在距今4000年后,驯化进程缓于日韩地区——后者在6000年前已出现大粒小豆,可能与当地社会对作物的选择压力及饮食偏好密切相关。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12 04:4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