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欧洲摊牌:中国投资可以,但要转让技术和知识产权

京港台:2025-10-15 18:48| 来源:观察者网 | 评论( 15 )  | 我来说几句


欧洲摊牌:中国投资可以,但要转让技术和知识产权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面对中国科技实力崛起,西方国家愈发卸下了“自由市场”的伪装。

  彭博社10月14日报道披露,欧盟正考虑出台新规,要求在欧投资的中国企业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进入当地关键市场,包括强制转让技术、使用一定比例的欧盟商品或劳动力、在欧盟境内实现产品增值,甚至可能强制组建合资企业,以增强自身产业竞争力。

  尽管这套预计于11月出台的规则在技术层面适用于所有非欧盟企业,但其核心目标是防止中国制造业实力对欧洲产业造成压倒性冲击。

  “我们欢迎外国直接投资,但前提是这些投资是‘真正的投资’。”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14日在丹麦出席欧盟贸易部长会议后对记者表示。

  他指出,“真正的投资”意味着要在欧洲创造就业、实现价值增值,并向欧洲转让技术。“就像欧洲企业在华投资时一直做的那样”。

  报道担心,欧盟这份所谓效仿中国的保护主义策略,将目标对准中国,很可能引发反制,进而损害双方仍至关重要的贸易关系。

  “我们正考虑多项措施,以培育强大、具有竞争力且低碳的欧洲产业。”欧盟委员会发言人托马斯·雷尼耶表示。

  他补充称,“关于这些措施的具体范围和性质,目前尚未做出最终决定。”

  

  9月12日,上海,2025外滩大会举行。宁德时代,磐石底盘IC Photo

  过去数年,欧盟一直承诺保护本土制造商免受“中国冲击”。即将出台的新规将加速这一进程,并作为《工业加速器法案》立法提案的一部分推出。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9月曾表示,该法案旨在推动欧洲下一代产业发展。

  “清洁能源技术的未来仍将在欧洲创造。”她在欧洲议会年度演讲中说,“但要实现这一点,我们还需确保欧洲本土拥有产业所需的原材料。”

  “总而言之,在数字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领域,我们要做到:更快、更智能、更具欧洲特色。”她补充道。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宣称,中国正在展现实力,利用贸易相互依存关系谋取利益。

  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也在欧盟贸易部长会议后表示,欧盟“应从这些行动中汲取灵感”。“我们正处于新的环境中,尽管我们认同自由贸易理念,但现在已不再是单纯追求‘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再自由贸易’的时代。”

  受最大经济体德国经济疲软拖累,欧洲一直面临增长乏力和投资疲软的问题。随着欧洲产业寻求保护自身商业模式的方法,游说团体纷纷呼吁欧盟委员会采取果断行动,以获取中国已占据优势的技术。

  “外资在电池及其他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投资,必须附带技术转让和欧洲劳动力技能提升的条件,这一点至关重要。”欧洲清洁能源产业组织负责人维克托·范霍恩称,“这需要在欧盟层面达成共识。”

  拉斯穆森也支持这一观点:“如果我们邀请中国企业来欧洲投资,就必须附带一个前提条件,我们也要获得某种形式的技术转让。”

  知情人士称,即将出台的提案中,有一项核心内容旨在扶持欧洲新兴的电动汽车产业。该内容将重点关注电池技术知识的转让,因为欧盟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电池等零部件方面往往依赖中国,这使得他们落后于比亚迪等中国同行。

  中国汽车企业已在欧洲扩大布局:比亚迪已在匈牙利投资建厂,并承诺在欧洲各地扩大电动汽车电池生产;中国最先进的电池制造商之一的宁德时代,正计划与Stellantis集团组建合资企业,派遣2000名员工在西班牙建设一座价值40亿欧元的电池工厂。

  根据该提案,希望在欧盟销售汽车的外资车企,必须在当地采购特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表示,目前还在考虑要求外资控股工厂雇佣欧盟员工。

  该提案还将简化欧盟本土企业的审批流程。

  其实欧盟以强制中企以技术换市场的小算盘打了许久。今年2月,欧洲一项研究就炒作称,欧洲可能需要通过制定法规等方式,要求中国电池制造商转让技术以换取国家援助,否则欧洲可能成为中国电池制造商的“组装厂”。

  今年7月,中国商务部会同科技部调整并发布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其中新增了“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为限制类技术条目,具体包括电池用磷酸铁锂(LFP)制备技术、电池用磷酸锰铁锂(LMFP)制备技术以及磷酸盐正极原材料制备技术等三条控制要点。这一调整旨在加强对关键技术和敏感领域的技术出口管理,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竞争力。

  至于欧方所谓对于欧方所谓“强制技术转让”的无端指控,新华社曾指出,事实上,中国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外国企业必须转让它的技术给中国合作伙伴。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技术转让,完全依据契约,是市场主体自愿交易的结果。中国在特定领域的合资和股权比例限制等要求,是中国和世贸组织成员谈判的结果,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这是多数国家都采用的做法,和强制技术转让没有关系。

  中方也早就此强调,中国政府一向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采取了众多强有力的措施保护国内外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知识产权合作方面,中欧双方建立了知识产权工作组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中欧双方一直保持着有效沟通,在诸多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15 23:5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