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不打算见川普 ,川习会已破局”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习近平最新动态 追踪报道!专题:川普总统 最新动态!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近日不只一次表示,将于2周后在韩国庆州举办的亚太经合会(APEC)峰会期间,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会面。不过,旅美学者翁履中大胆推断,如果历史可以作为依据,那他研判川习会其实已经破局。
翁履中台湾(专题)时间18日凌晨在脸书发文,指出川普一再对外宣称“川习会即将登场”,双方团队正在积极筹备,表面看来,美中关系似乎出现了转机,但根据过去几十年美中领导人互访的惯例,中国外交部通常会在会晤前至少2周,正式对外确认行程,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中国外交体系的基本节奏,因为北京非常重视对外宣传的完整性,从语言措辞、新闻安排到国内舆论铺陈,都必须精准控制时机与节奏,这也是中国外交体系一贯的“前置预热期”,没有例外。
然而,如今距离川普所宣称的“10月29日抵达韩国”已进入倒数,北京却始终没有释出任何关于川习会的正式信息,这不是疏忽、更不是偶然,对熟悉中国外交逻辑的人而言,这种“沉默”本身就是讯号,当中国不说话时,那往往是最有意图的时候。
翁履中指出,这样清楚的信号,主流媒体却似乎没什么留意,或许是因为西方普遍以为,川普的强势一定可以让中国低头,仍习惯以“西方新闻节奏”去观察中国外交,期待透明、即时、可预测的信息,却忘了在中国的逻辑里,沉默、延迟、模糊,往往才是最清楚的表态,这次的沉默,几乎可以被解读为:习近平不打算见川普,这不仅是北京外交节奏的安排,更是一场心理与策略的较量。
翁履中认为,北京用“不回应”让华府失去节奏,以“不见面”让川普的主动成为孤立的喊话,这并非北京陷入被动防守,反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进攻,中国知道川普急于展示“能搞定中国”的外交能力,也知道他需要一场高调的会面来对冲国内政治压力,所以北京才决定冷处理,从而让川普陷入进退失据的尴尬。
翁履中坦言,沉默有时比见面更有力量,是一种权力的节奏,不见面、不斗嘴、让对方自己急,本身就是最强的对抗方式,当川普的强硬形象与现实行动出现落差,他的外交公信力将受到明显削弱。接下来,就让外界拭目以待,这场川习会究竟是否按照历史经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