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护舒宝“塌房”?卫生巾灼伤私密部位 数十人发声

京港台:2025-10-24 00:45| 来源:每日邮报 | 我来说几句


护舒宝“塌房”?卫生巾灼伤私密部位 数十人发声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那天,她只是在办公室里坐了一上午。

  到了午饭前,突然觉得下身一阵灼烧,像是被烫了一下。她去厕所检查,看到皮肤发红,疼得厉害。

  起初她以为是闷热导致的摩擦过敏,或者是内裤的面料出了问题。但几小时后,疼痛没有消退,反而像火烧一样蔓延开来。

  她就是TikTok用户@ratqueen910,也是这场舆论风暴中第一个发声的人之一。

  她在视频里说,那次经历是她“这辈子最严重的化学灼伤”。受伤的部位就在大腿根,也就是卫生巾边缘接触皮肤的地方。

  “当我打开手机闪光灯去看伤口时,皮肤黏糊糊的,看起来像化掉了一样,我真的吓坏了。”

  她的视频被播放了4.5万次,评论区迅速被同样经历的女性淹没。

  

  起初,@ratqueen910以为只是自己“倒了霉”。她怀疑是摩擦引起的擦伤,甚至怀疑是某种新买的Spandex面料引发了过敏。

  直到她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搜索“burn+Always pads(灼伤+Always卫生巾)”,才发现——不是她一个人出问题。

  “太多人最近都有类似的反应,不只是换牌子的问题。”她在视频里说:“我从初中六年级起就一直用Always(也就是护舒宝),从没出过状况。那只能说明——他们改了配方,加了别的化学物质。”

  

  她怀疑问题出在 “Flexfoam”系列 上,也就是Always主打的“舒适超薄”产品线。

  这种材质以轻盈柔软著称,被宣传为能带来“无感贴合”的体验,但现在,越来越多用户开始质疑它是否安全。

  视频发出后,评论区成了一堵痛苦的留言墙。

  

  有人写道:“整个接触卫生巾的区域都被灼伤了,仅仅用了几个小时,就是Flexfoam系列。”

  另一位用户跟帖说:“我还以为自己疯了。几天前用Always,下面又痒又烧,我从来没有过这种反应。赶紧撕掉后才好一点。”

  第三个人的经历更具讽刺意味:“我平时用别的牌子,用了一年都没事。有天上班突然来月经,向同事借了一片,她给我的是Always。我犹豫了一下但还是用了,结果真被烧伤了。”

  

  有的女性说,她平时用别的品牌,到了经期后两天图方便换回Always,结果连续三个月都出现烧伤感。直到上个月彻底换掉,症状才消失。

  还有用户留言:“我现在正在用,一边发痒一边长疹子,真的快疯了。”

  这些留言中出现最多的词,是“burn”(烧伤)、“itching”(发痒)、“rash”(红疹),以及一个共同点:Flexfoam。

  

  这些女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在美国,有的在欧洲。她们的经历惊人地相似:使用同一品牌的卫生巾,在短时间内出现刺痛、瘙痒、红肿甚至类似化学灼伤的症状。

  她们在评论里互相安慰,也在彼此确认——不是身体问题,不是个例,而是某种集体性的反应。

  “我去看医生了,他说可能是别的原因,但我根本没换过洗护产品,也没过敏史。” @ratqueen910 在评论里回复,“唯一不同的,就是这几个月用的卫生巾。”

  另一位用户则发帖说,她用的是夜用型的Flexfoam,“醒来时疼到不敢动,一碰就像针扎。”

  不少人晒出了皮肤红肿的照片,也有人说自己花了几天时间涂药膏、冰敷才勉强缓解。

  面对越来越多的投诉,Always终于在《每日邮报》的报道中作出了回应。

  他们表示,“我们的产品每天被全球数百万女性安全使用。安全始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品牌方还称,每一种材料都经过严格评估,以尽可能减少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的风险。

  Always还强调,旗下产品通过了欧洲“皮肤健康联盟(Skin Health Alliance)”的皮肤学认证,并在生产前、中、后都进行安全检测。

  

  品牌方建议任何有疑问的消费者联系品牌客服热线,进一步反馈情况。

  但在社交媒体上,这样的回应并没有平息质疑。因为对于那些被灼伤的女性而言,她们需要的不是一份“安全声明”,而是解释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虽然没有明确说明是哪一款产品出问题,但几乎所有受影响的用户都提到“Flexfoam”系列。

  这是Always在市场上推出的旗舰产品,主打“轻薄、透气、吸收力强”,广告中展示的都是女性穿着紧身运动服、自信走动的画面。

  产品说明里提到,“Flexfoam核心层采用创新泡沫科技,能迅速吸收液体,同时保持干爽与舒适”。

  

  但如今,消费者的体验完全相反。有人称它“太化学”,有人形容“有种奇怪的香味”,也有人质疑这种泡沫材料是否含有刺激性成分。

  不少网友开始自发整理信息,甚至有人建立了文档,收集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个案。

  甚至有更多曾经的案例被翻出来,表明这不是第一次了

  

  除了灼伤的痛,很多女性还提到心理上的恐惧,她们开始害怕,开始犹豫不决。

  “那几天我根本不敢再用任何卫生巾。”有女孩在评论区写下,“我改用了棉条,但心里还是怕。”

  另一位网友说,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用的东西,居然也可能有危险”。

  在过去几年里,关于女性用品安全的争议不断。此前也有用户投诉过卫生巾或护垫引起瘙痒,但规模和传播速度都远不及这次。

  社交媒体让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集体证词”。

  人们不再只是个体的疑惑,而是通过短视频、评论、截图,把零散的经历拼成了一个完整的警告信号。

  截至目前,Always官方没有公布更多细节,也未确认是否对Flexfoam系列进行调查。

  那些受伤的女性仍在社交媒体上留言,互相分享恢复经验,有的贴药膏照片,有的警告他人“千万别再买”。

  这已经不是一场“品牌风波”,而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她们曾以为,日常生活里最普通的东西,理应是安全的。

  可如今,每一片卫生巾,都成了必须小心翼翼的选择。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24 00: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