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放下胡萝卜,在乌克兰问题上对普京举起大棒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川普总统 最新动态!莫斯科原本乐见第二场美俄峰会。第一次的阿拉斯加会晤,对普京而言是一次外交与政治上的胜利,象征俄罗斯重返国际舞台。https://t.co/DhcXQY4906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October 24, 2025
一周前,我有一种强烈的既视感,仿佛陷入《土拨鼠之日》(俄语称 Dyen Surka)那样的循环。
当美国扬言要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以向莫斯科施压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了电话,结果是宣布两人将在布达佩斯举行一场美俄峰会。
去年八月,在美方威胁对俄采取更多制裁的背景下,普京与特朗普的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会晤,结果类似——宣布在阿拉斯加举行峰会。
真是似曾相识。
不过,这回的“土拨鼠之日”似乎结束了。
阿拉斯加会晤确实举行了,但准备不足、成果有限。
但布达佩斯峰会取消了。或者说,它几乎还来不及“启动”,就被特朗普总统又取消了。
“感觉我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特朗普告诉记者。
但事情不止于此。
此前,特朗普并未兑现对俄罗斯施加更大压力的威胁,而是在与克里姆林宫打交道时,宁愿以“胡萝卜”代替“大棒”。
如今,他暂时收起了胡萝卜。
他对俄罗斯两家主要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与卢克石油公司(Lukoil)实施制裁。
这些措施不太可能迫使普京在战争问题上让步,但反映出特朗普对克里姆林宫拒绝妥协、拒不结束乌克兰战争的挫败感。
而俄罗斯人,向来不吃“大棒”这一套。

图像来源,REUTERS 10月23日,俄罗斯军人在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巡逻。
周四,普京告诉记者,美国新制裁是“不友好的行为”,是试图对俄施压的手段。他说:“但任何有自尊的国家、任何有自尊的人民,都不会在压力下作出决定。”
前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则用词更为激烈。
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美国是我们的敌人,那个多嘴的‘和事佬’如今已完全走上与俄罗斯开战的道路。这些决定,就是对俄罗斯的宣战行为。”
周四早上的《莫斯科共青团真理报》(Moskovsky Komsomolets)虽然语气没那么激烈,但也颇为不客气,批评“我们主要谈判伙伴的任性与反复无常”。
那么,这次到底有何不同?
与先前急于推动第二场峰会不同,这次特朗普明显更谨慎。
他曾指派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与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接触,为峰会铺路,以确定是否值得亲赴布达佩斯。
很快可见这并没什么意义。当前举行新一轮峰会,几乎不可能带来突破。
俄罗斯强烈反对特朗普提出冻结现有战线的构想。
克里姆林宫决心至少要完全控制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目前俄军已夺取并占领了其中大部分。
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拒绝将仍在乌方控制下的地区交出。
莫斯科原本乐见第二场美俄峰会。
第一次的阿拉斯加会晤,对克里姆林宫而言是一次外交与政治上的胜利。普京在安克雷奇获得红毯迎接,象征俄罗斯重返国际舞台,也凸显西方孤立莫斯科的努力已然失败。
过去一周,俄罗斯官媒热议在欧洲举行“特朗普—普京峰会”的想法,但这场会议将不包括欧盟。俄罗斯评论员更形容,原定的布达佩斯会晤是对布鲁塞尔的一记耳光。
不过,即便真能举行,俄罗斯舆论也普遍不相信它能带来莫斯科想要的结果。
部分俄罗斯报纸呼吁军方继续战斗。
《莫斯科共青团真理报》昨日写道:“莫斯科没有任何理由同意停火。”
这并不意味克里姆林宫不想要和平——它想,但只接受“按照自己的条件”的和平。而眼下,这些条件对基辅和华盛顿都不可接受。
这些条件不只关乎领土。莫斯科要求解决所谓乌克兰战争的“根本原因”——一个模糊且涵盖广泛的说法,实际上是要求北约停止东扩。
外界普遍认为,俄罗斯仍怀有让乌克兰重新回到其势力范围的目标。
特朗普是否准备进一步加大对俄压力?
或许会。
但也不排除有那么一天,我们又会醒来,发现自己重新陷入“土拨鼠之日”。
《莫斯科共青团真理报》在布达佩斯峰会宣布后曾评论道:“在前往布达佩斯的几周里,特朗普会被欧洲的电话与访问拉走。然后普京又会把他拉回我们这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