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这种保温杯别再用了 可能引发慢性中毒

京港台:2025-10-25 05:56| 来源:生命时报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这种保温杯别再用了 可能引发慢性中毒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天气转凉,保温杯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出门遛弯、户外活动,带个保温杯,随时随地就能喝到热水。然而,这种看似普通的日用品,却可能暗藏健康隐患。

  

  什么样的保温杯不能用?如何挑到一个合格的保温杯?《生命时报》邀请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受访专家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丁雪佳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 陈俊榕

  什么样的保温杯不能用

  保温杯大多是不锈钢材质,耐高温且保温性能好。不锈钢材料中,有三个“代号”很常见,分别是201、304和316。

  

  保温杯不能使用201材质

  201不锈钢不是食品级材料,属于工业用品材料,大部分用于制作装饰管、工业管和表带等。

  201不锈钢的锰含量高,耐腐蚀性差,如果将其作为保温杯的内胆,长时间存放饮品可导致锰元素析出,热水可能直接变“毒水”。金属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摄入锰会伤身,尤其是会伤害神经系统。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测评约50种保温杯,结果显示:有19种保温杯,因为重金属含量超标而被标记为“不合格产品”。

  这些不合格的保温杯,大多使用了非国标的不锈钢材料,也就是201材质。

  304、316材质符合安全标准

  保温杯的不锈钢材质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 4806.9-2023),标准中规定了重金属含量及迁移量指标。

  

  建议选用304、316不锈钢材料,304不锈钢中最重要的元素是镍和铬,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锰含量低于2%,是国家公认的食品级不锈钢。

  316不锈钢的品质优于304,多了金属钼,耐腐性能更好。

  选购保温杯,注意4个步骤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保温杯消费提示,选购保温杯时,可以按照下面4个步骤。

  1

  看标签标识

  是否有产品名称、生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生产日期;与食品接触部位的材质,不锈钢部分应看底部是否有“304”“316”钢印标识;有塑料、橡胶等部件与食品接触的,如吸管、盖子等,还应标识塑料等材质;是否标明“食品接触用”类似用语或者标志等;留意企业标识的使用注意事项或警示信息。

  2

  闻有无异味

  品质优良的保温杯应该无异嗅异味,或气味轻微易散。如打开杯盖后,气味浓重,经久不散,说明该产品存在使用风险,应避免使用,及时退换。

  3

  查整体外观

  查看保温杯表面是否色泽均匀,有无裂纹、缺口现象;印刷文字和图案是否清晰完整;镀层不应开裂、剥落,焊接部分应光洁,无气孔、裂缝、毛刺。4

  测保温性能

  注入开水,旋紧杯盖,2~3分钟后手握无明显升温,说明产品保温性能好;装满水后旋紧杯盖,倒置几分钟,翻转几周,如果没有渗漏现象,证明其密封性能良好;通过杯盖开关是否正常,测试旋合性能;测试杯盖、杯身等各部件是否容易拆洗重装。保温杯别装6类饮品

  茶叶

  使用保温杯泡茶,相当于用高温水长时间煮制,会破坏茶叶维生素,使茶香油挥发,鞣酸和茶碱大量渗出,从而降低茶汤营养价值,使茶汤苦涩无香味。

  牛奶

  如果把加热过的牛奶放入保温杯,长期温热状态易使微生物繁殖,导致腐败。饮用长时间放置于保温杯内的牛奶,轻则影响口感,重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豆浆

  和牛奶一样,豆浆含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加热后放在保温杯中易变质,可能影响健康。

  碳酸饮料

  不锈钢遇到酸性物质时会腐蚀并溶解出一些金属成分,尤其是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保温杯。长期饮用含有金属元素的饮品,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果汁

  果汁呈酸性,长时间用金属保温杯盛放也可能析出金属元素。此外,果汁中含大量果糖,粘在杯壁内不易清洗,残留后容易滋生细菌。所以有些人用保温杯盛过果汁后,即便用水冲洗了,也会觉得杯内有异味。

  中药

  煎好的中药通常含较多酸性物质,容易与保温杯内壁金属元素发生反应,使药效受到一定影响。最好用玻璃或陶瓷器皿盛放中药。

  保温杯盛装开水时,不要装得太满,建议至少要低于瓶口2厘米,防止开盖时开水溢出烫伤;不要在杯盖密闭的情况下剧烈摇晃保温杯,防止杯内增压,开盖时被弹出的杯盖或喷出的热水弄伤。

  儿童使用保温杯时应有家长在旁看护,切勿盛装超过50℃的液体,避免造成烫伤风险。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生活情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25 17:0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