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德中关系的灾难性时刻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世界报》发表评论称,德国外长在最后一刻取消访华行程,预示德中关系正在步入微妙而紧张的新阶段。《南德意志报》则认为,德国外长如果不取消访华行程,或许是一个更为理智的选择。
周日出版的《世界报》发表评论写道,德国总理梅尔茨上台已经半年,却因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开始访华行程。而本周原本要为总理访华铺路的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在最后一刻取消了北京之行。值此德中关系的“灾难性时刻”,《世界报》分析了导致德中关系日趋紧张的几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是,北京的共产党领导层认为,德国目前正面临连续第三年的经济衰退,因此德国联邦政府绝不敢得罪拥有最大出口市场的中国,而是会屈从于北京的压力。第二种可能性则是,北京想迫使德国外长叩头道歉。今年夏季,瓦德富尔访问日本和印度尼西亚期间曾批评说,中国在台湾海峡、南海以及东海的行为正在威胁国际法基本原则。瓦德富尔说的也都是事实。还有一种可能性则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亚洲之行以及计划中的特习会晤有关。为了安抚党内的强硬派和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社媒舆论,北京刻意在对德、对欧关系上展示强硬立场,以便为日后的中美谈判预留妥协空间。
不论具体原因如何,梅尔茨和瓦德富尔都将面临一场风暴。汽车行业以及其他领域都将会明确告知总理,惹怒中国是他们现在最不愿意看到的场面。社民党乃至基民盟内部都已有人明里暗里对梅尔茨的执政能力提出质疑。甚至有人会怀念前任肖尔茨总理。为了避免在访华前惹起争议,肖尔茨硬是将联合政府的‘中国战略’拖延了数月之久,而且还力排众议强行批准了中国国有企业收购汉堡集装箱码头的计划。而对中国持批评立场的前任外长贝尔博克,则屡屡成为肖尔茨的排挤对象。”
《世界报》评论写道,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任内,每年都会访问中国,而且每次除北京之外,还会访问一座中国其他城市,也正因为如此,默克尔卸任时,甚至被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时代虽然已经不同了,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同中国保持市场层面和政治层面的接触依然至关重要。然而,梅尔茨和瓦德富尔却决心已定,不再为了保持这种接触,而不惜一切代价。德国和欧洲也需要保护自身的利益。而过去数年当中,中国一直在为俄罗斯的侵乌战争提供便利,从而严重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德国和欧洲不能只在意所谓“面子”问题了。在规则越来越不受重视的当今世界,你任凭对方蹂躏,就注定会受到蹂躏。”
“瓦德富尔去北京也有去的道理”
《南德意志报》发表评论称,因不能接受北京有关在台湾和南中国海问题上“封口”的要求,德国外长暂时取消了访华计划,这显然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决定,但如果瓦德富尔不取消访华行程,却也同样合乎逻辑:
“此次取消访华行程,表明德国的影响力已经变得多么有限。本周,亚洲将举行一系列意义重大的峰会:马来西亚的东盟峰会,韩国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以及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国总统后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首次高峰会晤。对北京而言,特习会是重中之重,现在根本无暇顾及德国的烦恼和忧虑。
对瓦德富尔来说,访问北京本来是有迫切原因的。芯片制造商安世的断供已经对德国的工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北京之行如果无果而终,当然会是一个问题。但取消访华,当前的危机则更加无解。此次芯片危机充分显示出,习近平的打压冲动远远大于他对德国这一所谓亲密伙伴的任何顾忌。中国想要控制别国的言行举止,而面对胁迫,德国却显得无能为力。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快速崛起所带来的地缘政治后果,德国一直视而不见,这也正是德国目前陷入弱势地位的根本原因。面对中国的羞辱,瓦德富尔必须忍辱负重。德国外长取消访华行程,对德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惨痛的打击,但在中国,这件事却几乎引不起任何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