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乐观看待特习会 专家料习近平态度强硬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习近平最新动态 追踪报道!专题:川普总统 最新动态!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October 29, 2025
週三(10月29日)上午,美国总统特朗普搭乘空军一号专机从日本出发,抵达这场亚洲行的第三站韩国。特朗普的行程包含会晤韩国总统李在明及企业界人士,但各界最关注的重头戏,是週四(30日)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特习会”。
本届亚太经合组织峰会(APEC)由韩国庆州主办,10月31日登场,但特朗普预计只待到30日,习近平则是从10月30日至11月1日停留韩国。韩媒《东亚日报》引述知情者说法称,考虑到特朗普和习近平的行程、移动路线与安全,“特习会”可能不在APEC的庆州主会场举行,而是在釜山金海机场的“翼峰楼”。
中国外交部29日证实习近平会在韩国釜山与特朗普会晤。这是特朗普今年1月重返白宫以来跟习近平第一场面对面会谈,也是两人时隔6年首次双边峰会。29日赴韩之际,特朗普接受媒体访问,乐观看待这场“特习会”:“我们会跟习主席有很棒的会议,很多问题都会解决。”
“(美国)跟中国的关系非常好,所以我觉得这场会谈对我们国家、对全世界都会有非常好的结果。”特朗普说,他预期跟中国达成“非常好的协议”。
特朗普表示,特习会后,“中国会跟我合作”,美国也会调降对中国的关税。今年初,为了施压中国更积极打击芬太尼流通,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20%关税。美中正处于贸易战“休兵”,双方在伦敦、日内瓦、斯德哥尔摩、马德里和吉隆坡举行了五轮贸易谈判,达成初步“框架”;现阶段,若加上涉及芬太尼的关税,美国对中国的总关税累计税率约为55%。
外界关注特习会能否促使中国松绑稀土管制、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并促成TikTok美国业务转移协议。29日,据路透社、彭博社等媒体消息,中国已经下订了好几个货柜的美国大豆,是本季以来已知的首笔订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AI)芯片龙头英伟达(NVIDIA,又称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也会到韩国参加APEC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特朗普则说,他可能会在“特习会”跟习近平提及英伟达“超级棒”的Blackwell处理器。
在美国高科技出口管制下,英伟达无法出口最先进的芯片到中国,因此为中国设计“降规”产品。28日,黄仁勋在华府的技术大会上再次强调中国市场重要性;中共刚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则主张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外界解读中国希望摆脱被美国“卡脖子”的处境。
学者:如果特朗普未有对台表述 是“天大的好消息”
经贸之外,特习会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是台湾。特朗普先前曾预告台湾议题已列入和习近平的谈话议程,但29日改口称“不确定”,“习近平可能会想问起这个议题。没什么好问的,台湾就是台湾。”
台湾社会有担忧意见称,美国可能会为了跟中国达成贸易协议,而“抛弃”台湾;《华尔街日报》9月底消息更称,习近平不再满足于拜登时期“不支持”台独的表述,希望敦促特朗普进一步声明美国“反对”台独。不过,美国国务卿卢比奥(Marco Rubio)25日曾表态,“没有人在考虑”以疏远台湾作为代价、换取美国面对中国的优惠贸易待遇。
对此,得州山姆休士顿州立大学政治学者翁履中告诉DW,过去几任美国总统对台表述不一,但美国政府都强调“对台政策不变”;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身边团队可能会列出过去几位总统不同的说法选项供他参考,例如“不支持”、甚或“坚决反对”台湾独立。但对台湾而言,“这些选项都是伤害”,因为台湾内部对自身的信心会因美方表态而动摇。
“特朗普会说出一些跟台湾有关的话,一定是北京觉得不会伤耳、不会刺耳的话。”翁履中认为,西方媒体与智库“都感觉到特朗普是愿意配合北京的”,只要中国愿意买美国大豆、放松稀土出口管制,特朗普就“愿意说一点话,让你觉得高兴……如果特朗普什么都没说,那对台湾来说就真的是天大的好消息”。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者庄嘉颖则向DW指出,如果美国对台政策改变,那同时也会涉及美国对日本、韩国、菲律宾乃至整个印太区域的政策变化;考虑到特朗普无法预测的行事风格,这样的转变并非不可能,但目前看来可能性不大。
对于特习会可能涉及台湾议题,台湾政府著重强调台美关系稳定。28日,台湾外交部长林佳龙说不担心特朗普会“抛弃”台湾;29日,台湾国安局长蔡明彦表示,台美之间的沟通顺畅,美方也会循例以外交管道向台湾说明特习会状况。
习近平对特朗普态度转趋强硬?
相较于2019年在日本大阪G20峰会场边登场的特习会,这一次,专家预期习近平更加有备而来。
庄嘉颖说:“这次习近平觉得更有自信了,可能会更强硬一点推行自己的立场。有鉴于特朗普近期在关税议题上看似进展顺利,他可能也会觉得很有信心……双方显然会有一些互动讨论,但习近平可能比较不会想妥协,这或许会引发特朗普更强烈的反应。”
翁履中认为,6年前,中国还不是很了解特朗普的行事风格与策略,但如今“研究得非常透彻”。观察近期中国对特朗普加征关税等种种措施的回应,大多比较强硬,例如不买美国大豆一事,“这是有计划在操作,所以现在就算特习会有松绑,还是可以解读是中国已经做好各种准备,有一些是本来就预计要松手、拿出来作为折衝使用的”。
在上述两位专家看来,即使美中之间在部分经贸议题互相退让,这两大强权更根本的分歧仍然存在。翁履中说,两国“结构性的竞争格局”没有改变,不会突然“变成好朋友”;庄嘉颖则指出,市场准入、中美贸易逆差、中企在美投资等议题,会是更难达成实质协议的部分。
庄嘉颖还提醒道,特习会之后的发展也同样重要,“即使已达成协议,不管美国还是中国,都相当愿意而且有能力随时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