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震惊全韩!纪录片揭露中韩学生真实现状

京港台:2025-11-4 06:43| 来源:最英国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震惊全韩!纪录片揭露中韩学生真实现状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前不久,韩国广播公司(KBS)推出了一部现象级纪录片——《洞察:人才战争》,聚焦中韩两国在“培养人才”上的巨大差异。

  纪录片一经播出,播放量火速突破百万。以韩国的人口基数来看,这几乎称得上是“全民讨论级”的爆款。

  节目共分两集:

  第一集叫《中国,痴迷于工科》,聚焦中国的DeepSeek、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科技成果,以及那些推动技术革新的理工科青年。

  在中国,社会与教育体系长期重视理工科培养。小学生立志当工程师是件让父母骄傲的事,中学有各类科技课程与竞赛选拔机制。

  进入大学后,学工科的学生无论选择科研、创业还是就业,都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高薪机会。

  第二集名为《韩国,痴迷于医学院》,视角转向韩国社会。与中国学生“为工科疯狂”不同,韩国最顶尖的学生几乎清一色挤向医学专业。

  

  经济危机后,韩国就业市场波动频繁,医生成为唯一稳定且高薪的职业。数据显示,韩国医生的平均年薪超过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专题)150万元),而IT工程师的收入通常不到其四分之一。

  于是,医学专业成了“香饽饽”,理工科反倒无人问津。许多理工生甚至选择退学复读,只为再搏一次医学院的入场券。

  

  纪录片播出后,韩国民众的反应几乎是一片哗然。评论区高赞留言写道:“我从没看过这么悲伤的纪录片。”

  中国的现实让他们震惊,而韩国的现状更让他们心痛。

  更讽刺的是,熟悉中国的韩国专家也感到意外:“原来韩国普通民众竟然对中国了解这么少。”那些早已是全球共识的事实,在他们看来似乎是第一次“被揭示”。

  中国学生“工科热”

  在杭州的一处学区房里,郑彦允一家已经为孩子教育扎根三年。

  这位小学三年级的小男孩热爱数学与物理,父母不仅支持,还特地给他报名了计算机编程课程。他多次在比赛中获奖,还喜欢自己动手发明“小装置”,比如自动浇花器。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代码师,也就是工程师。父母对此十分自豪,因为他们知道,与AI相关的领域正是未来的黄金赛道。

  郑彦允的理想,部分源于对梁文锋的崇拜。他因创建出震惊全球的DeepSeek模型,成为中国AI领域的代表人物。

  

  梁文锋毕业于浙江大学,并是该校竺可桢学院的一员。该学院专注培养创新型理工人才。学生大一就会经过严格筛选,获得创业、科研的双重支持。

  浙江大学周边的科技园区更是创业者的天堂。毕业生可直接与投资人对接,获得启动资金。这里孵化出多个创新项目——AI智能眼镜、机器人系统等,极大激发了青年科研热情。

  

  类似的“精英培养机制”在顶尖高校并不罕见。北大(专题)有“图灵班”,清华有“姚班”,导师均为世界级科学家。

  数据显示,全球顶尖AI研究者中,近一半来自中国。中国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已经进入系统化、早期化、精英化阶段。

  如今,亮相春晚的机器人、销往数十国的机器狗、无人驾驶汽车背后,几乎都能看到工科出身的年轻面孔。

  

  韩国学生“医学院执念”

  去年韩国高考,一名叫徐章(音译)的学生以满分成绩考入大学。他喜欢数学与编程,原本梦想成为软件工程师,选择了计算机工程系。

  结果,他的选择竟登上热搜——因为在韩国主流观念中,“成绩好就该去医学院”。

  亲友纷纷劝他“别浪费分数”,连父母都感到惋惜:“至少报个医学系试试看嘛。”

  

  如今在韩国,精英学生几乎清一色涌向医学院。理工科则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甚至有人调侃:“没考上医学院,才去工学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理工科在韩国曾风光无限。那是国家大力扶持科技产业的年代,半导体、电子、通信技术让韩国跻身工业强国。

  但经济危机的冲击让局势急转直下。企业裁员潮频发,科研岗位锐减,唯有医生依然稳坐高薪宝座。

  

  医生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生活稳定,逐渐成为家长与学生心中最理想的职业。

  如今的韩国教育,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为“考医”铺路。孩子要参加智力测试、特训班,目标只有一个——进入医学院。

  韩国的“内卷”已深入骨髓。小学学完初中课程,初中啃完高中教材,高考前已反复刷完十遍试卷。学生的学习时间由自习室全程监管,不按时离开会立刻通知家长。

  结果是——全国高考排名前20的专业,清一色为医学类。

  

  韩国三大名校(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的理科招生中,约有42%的学生最终放弃注册,转而复读报医。

  首尔大学工学院院长坦言:每年录取850人,毕业却不到750人,退学人数逐年攀升。

  而少数坚持理工路线的人,也往往选择出国深造并留在海外。

  韩国民众震惊了

  纪录片上线后,韩国舆论几乎炸锅。评论区一片哀叹:

  “中国孩子长大想当科学家,韩国孩子只想住在能看到乐天世界的地方。”(首尔繁华的地方)

  “(韩国)最聪明的人都在给人打皮肤激光。”

  “这纪录片太恐怖了,所有政府官员必须看。”

  

  韩国主流媒体也开始密集讨论。专家直言:

  “中国已经结束追赶,甚至开始反超。”

  “韩国真正有竞争力的领域越来越少。”

  “未来或许该考虑去中国留学了。”

  连节目主持人都当场破防。首尔大学工学院院长面对提问,只能无奈回应:“我不得不同意,这种情况确实令人遗憾。”

  

  而熟悉中国现状的专家表示,韩国民众的“震惊”其实暴露了他们的信息滞后。中国的科技崛起,全球早已有目共睹,只是他们直到现在才真正意识到。

  说到底,纪录片刺痛韩国社会的根本原因,还是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任何时候,唯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不断发展下去。

 

相关专题:韩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学术教育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4 10: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