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150亿美元比特币被查扣,加密货币还“密”吗?

京港台:2025-11-4 09:46| 来源:环球网 | 我来说几句


150亿美元比特币被查扣,加密货币还“密”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继美国政府没收柬埔寨电诈集团董事长陈志价值约150亿美元的比特币后,新加坡警方日前也对其资产进行查扣。此案在全球引发广泛关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比特币作为加密货币,其匿名性和所谓安全性神话被打破;二是美国跨国没收犯罪嫌疑人资产的行为在国际法层面引发争议。自诞生以来,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其备受争议。有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以为加密技术不可破解、因此可以为所欲为的认知“太天真了”。与此同时,加密货币的跨境流动性也引出了全球如何对这种资产进行监管的问题。有观点认为,相关规则的缺乏可能会威胁世界金融的稳定。

  不是加密资产首次被没收

  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报道,柬埔寨跨国网络赌博集团太子集团董事长陈志被控参与电信诈骗和洗钱后,英国政府冻结了其位于伦敦的房产,美国政府则没收了他所持有的12.7万多枚比特币,价值约为150亿美元。陈志拥有英国和柬埔寨双重国籍,而此次案件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加密货币查扣案。

  香港(专题)《南华早报》称,由于其匿名性,比特币已成为全球地下业务的热门资产,而此次没收案引发了人们对加密货币“安全性”的质疑。美国政府并未公布是如何没收上述比特币的。据美国Medium新闻网等媒体报道,该国司法部在陈志的起诉书中特别列出了一家与他洗钱行动有关的比特币“挖矿”企业Lubian公司。陈志将其诈骗所得比特币通过这家企业洗白。2020年12月,该企业超过12.74万枚比特币“被盗”。链上分析表明,这些比特币被转移到了几个地址中,并从2020年年末到2024年年中这一时期在区块链上“休眠”,直到2024年7月被合并在一起。由于这些比特币此前被存储的地址一直被标记,因此美国链上智能平台阿卡姆智能公司很快发现合并之后的比特币就是来自Lubian公司的“被盗”比特币,这使得美国政府能将这些比特币定性为陈志所有,进而可以通过司法行动予以没收。

  不过,即使知道比特币被存储的链上地址,也不等于可以控制这些资产。要没收这些加密货币,还需获得其钱包密钥。加密货币钱包存储着解锁这些货币的“钥匙”。这些密钥是加密货币持有者的所有权证明,允许他们访问其比特币。有了钥匙,才能控制这些加密货币。

  美国政府也未公布它是如何获得这些密钥的。根据阿卡姆智能公司的研究,Lubian公司在生成钱包密钥时没有使用足够安全的随机性来源,其密钥可能遭暴力破解。据《南华早报》报道,一家区块链安全公司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陈志的25个比特币钱包密钥是使用弱伪随机数生成器生成的,比较脆弱,“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美国《连线》杂志网站称,英国区块链分析公司Elliptic联合创始人罗宾逊表示,是谁主导了2020年的Lubian公司比特币“被盗”事件尚不清楚,有可能是陈志伪造的盗窃案,目的是洗钱,混淆资金流向,“也有可能是美国政府干的,更有可能是其他人干的”。罗宾逊认为,美国执法部门可能追踪到了盗窃Lubian公司比特币的黑客,进而控制了这笔加密资产。

  陈志所持比特币被没收不是首起加密货币被查扣案件。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等媒体报道,2020年,一名黑客从暗网毒品市场窃取的价值10亿美元的比特币被美国政府没收。2021年,遭网络攻击后,美国最大输油管道运营商科洛尼尔管道运输公司被迫支付价值440万美元的比特币赎金。之后,美国司法部成功追回大部分赎金,打破了比特币不可追踪的神话。2022年,来自纽约(专题)的一对夫妇被没收了9.5万枚比特币,价值约为36亿美元。这对夫妇承认从加密货币交易所Bitfinex盗窃了这些比特币。今年9月,天津蓝天格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主要犯罪嫌疑人钱志敏在英国伦敦的一家法院认罪,承认洗钱,她持有的价值约67亿美元的6.1万枚比特币被英国警方没收。英国政府正在研究如何向该起案件的受害者进行赔偿。

  “市场并非无法无天”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一直以其匿名性以及去中心化特点出名,似乎如果有人将资产转化为加密货币,就不会被政府监管。很多犯罪集团也在利用加密货币的这些特点进行贩毒、绑架等犯罪。然而,多起案件表明,加密资产并非不能被监管。

  据BBC、雅虎新闻网等媒体介绍,所谓加密货币就是以数字或者虚拟方式存在的货币。它不像硬币或者现金是实物,但是可以存储在智能手机或电脑上的“数字钱包”中并用于交易。值得注意的是,加密货币并非在所有国家都合法。

  比特币被认为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创造出来的加密货币。2008年,名为“中本聪”的人士在其所写的白皮书中提出比特币概念,其存在依赖于被称为“区块链”的公共数字分类账。该分类账通过服务器网络在全球分布,验证和记录比特币交易及其所有权。“每一笔交易都被记录在一个被称为‘区块链’的巨大数据库中,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电子表格。每一笔交易都用一个区块来表示,这个区块被添加到更大的链中,因此被命名为‘区块链’,所有的交易都永远保存在区块链中。”BBC这样写道。

  比特币的供应量上限为2100万枚,稀缺性造就了它的价值。要获得比特币等加密货币,需要通过计算机计算出超高难度的方程。这一被称为“挖矿”的过程非常耗能。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900万枚比特币被挖掘。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加密货币钱包有托管钱包以及非托管钱包之分,前者由钱包服务提供商和交易所等第三方平台管理,后者要求用户管理自己的密钥。非托管钱包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隐私和对资金的完全控制,但也需要更多的技术知识,因为丢失密钥等错误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失。

  BBC、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网站发表的文章显示,区块链不记录交易者的真实姓名或物理地址,只记录数字钱包之间的传输,从而赋予用户一定程度的匿名性。加密货币的交换被称为“点对点”交易,这意味着没有银行或其他第三方参与,因此不会被收取费用或者阻止交易。此外,区块链分布在大型计算机网络中,通过复杂的系统始终保持安全,这使得任何人都不可能篡改区块链,加密货币交易也会受到保护。

  不过,上述特点并不意味着加密货币市场是法外之地。香港一家数字资产钱包公司创始人对《南华早报》表示,美国没收陈志的比特币显示了监管机构在加密领域的技术和执法能力,证明了“市场并非无法无天”。

  有匿名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特币最终要与现实世界连接,通过转移或者交易体现其价值。这意味着比特币即便在链上具有匿踪性,但一旦作为现实资产进行交易和使用,就必然会被纳入监管框架。

  上述专家进一步解释称,比特币作为去中心化点对点电子支付货币,确实可以实现在公链匿名,但当它作为一种波动性较高的金融资产时,是通过交易所与实体世界产生连接,而目前主流的比特币交易所是中心化的交易所,接受相关政府在反洗钱、反恐怖主义融资等方面的监管。“小额交易追踪成本高,一般不太被关注,但是涉及巨大金额或者用于特定犯罪与恐怖活动的交易,往往成为追踪重点。如果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通过技术和长期追踪,在不少情况下可以实现对比特币的监管锁定和扣押。因此,以为加密技术不可破解、因此可以为所欲为的认知太天真了。”这位专家说道。

  Medium新闻网称,此次比特币被没收事件给该行业和监管机构都上了发人深省的一课:加密资产的安全性最终取决于其加密强度,攻击者或执法部门可以利用密钥生成或操作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来确定谁最终控制资产。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执法机构正在采用链上追踪和密钥恢复以及密码分析技术,逐步消除犯罪分子可以依靠加密技术逃避责任的错觉。

  美国“长臂管辖”在数字时代的延伸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该国警方10月30日查封了陈志及其同伙总值逾1.5亿新元(约合人民币(专题)8.2亿元)的资产,包括房产和金融资产等。BBC报道称,美国司法部已经指控陈志在柬埔寨经营欺诈园区,从世界各地的受害者手中盗取了数十亿美元的数字货币。然而,这些诈骗所得最后能否物归原主尚不得而知。此外,在这起案件中,不少业内人士提出了加密货币司法管辖权的问题。

  北京市大道政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义全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刑事司法视角来看,美国司法部在陈志案件中主张的管辖权,是其“长臂管辖”做法在数字时代的典型延伸。加密资产的去中心化与跨境流动性,对传统地理边界管辖规则构成巨大挑战,也让美国得以凭借技术优势和全球金融影响力,进一步延伸国内法触角。

  朱义全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该案中,美国进行跨境监管的做法在国际法层面存在明显争议:一是主权冲突,案件主要犯罪行为地与嫌疑人国籍国均为柬埔寨。依据属地和属人管辖原则,柬埔寨拥有优先管辖权,美国介入实质侵蚀他国司法主权,可能开创强国单边界定跨境数字资产管辖权的危险先例;二是程序正当性不足。外国嫌疑人需克服地理、语言、法律体系差异抗辩,难度极大,且美国执法部门链上取证、密钥接管等行为的法律边界缺乏有效司法审查。

  美国“政治新闻网”此前报道称,由于加密货币的国际性和分散性,全球规则的空白意味着提供商可以去法律最宽松的地方,而这将使监管复杂化。全球金融体系监督机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警告称,各国在实施加密货币监管规则方面存在“重大差距和不一致”,这可能“对金融稳定和弹性数字资产生态系统的发展构成风险”。

  如何在全球加强加密货币监管?朱义全认为应该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各国在国内法层面明确加密资产地位,通过国际对话重申属地管辖原则,为“长臂管辖”设定严格国际规则;二是响应FSB等机构的呼吁,构建多边主义跨境监管合作框架,强化信息共享;三是监管机构提升链上数据分析与追踪溯源技术能力,通过立法强制加密资产服务商履行严格合规义务。

相关专题:被带走,中国制造2025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4 09:4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