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两场战争:“影子总统”曾将美国拖入战争泥潭

京港台:2025-11-6 23:57| 来源:凤凰WEEKLY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两场战争:“影子总统”曾将美国拖入战争泥潭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于当地时间11月3日晚去世,享年84岁。切尼的家人在一份声明中说,切尼因肺炎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去世。他在2001年到2009年担任副总统,辅佐小布什总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副总统。

  

  同属共和党阵营的切尼一直批评现任总统特朗普。直至发稿,特朗普和万斯均未对其去世发表声明。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作出敷衍性质的回应,表明总统已经知晓切尼死讯,国旗降半旗致哀。

  外界认为,切尼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决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担任小布什副手的8年间,他一度被视为“影子总统”。此外,切尼也当过福特总统的白宫办公厅主任、老布什总统的国防部长。他曾骄傲自称:“自艾森豪威尔以来,已经有五位共和党总统。我曾为其中四位工作,并与第五位密切合作。”

  

  切尼去世后,小布什将其称为一位“正直、高尚的人”。他在声明中写道:“历史将会铭记切尼。他是他那一代最优秀的公职人员之一——一位爱国者。他将正直、高智商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带到了每一个岗位上。”

  但在批评者看来,切尼曾将美国拖入战争泥潭。《今日美国》指出,切尼是“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策划者”,也是“老共和党卫队”的最后几位代表人物之一。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切尼是“华盛顿的终极圈内人”,他帮助塑造了总统的外交政策权力。《纽约时报》写道,切尼是小布什总统“在恐怖主义、战争和经济变革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白宫顾问”。

  切尼晚年最多的曝光集中在批评特朗普上面。他曾在2016年的大选中支持特朗普,但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爆发后,他站在了特朗普的对立面,并和女儿利兹坚定反对特朗普。2024年总统大选中,他更是公开支持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

  虽说二人势不两立,但外界认为,特朗普正运用切尼建立的政治杠杆,作为推动其国家优先事项的强大工具。“尽管切尼与特朗普在政策方向上有所不同,但他们在扩张总统权力方面的相似之处,已遍及整个美国政治版图——包括在海外使用美国军事力量、拘留与运送非公民的能力,以及发展并扩大美国监控权力,特别是针对被视为国内威胁的对象。”BBC如此形容。

  青年酒驾者浪子回头

  1941年1月30日,切尼出生于美国中西部大平原区内布拉斯加州州府林肯市。这是美国重要的农业地带,盛产猪肉、牛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

  他的祖上是1630年代的英格兰清教徒移民,他除了拥有英国血统,还有威尔士、爱尔兰、法国胡格诺派的血统。抵达新大陆后,切尼家族在马萨诸塞州周边生活了七代人之久,直到切尼的曾祖父迁往俄亥俄州。

  切尼的父亲在联邦政府农业部土壤保持局工作,母亲是州内一名垒球运动员,双方家庭都是坚定的新政民主党人。切尼是家中第一个孩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切尼童年正值二战末期,他记得和弟弟被母亲带着挤公交车,车上全是士兵,有人递给他母亲香烟抽。父亲在战争末尾加入海军,去西海岸最重要的军港圣迭戈,负责保障出港的军舰适合航行。母亲去圣迭戈探望丈夫期间,切尼两兄弟忍不住偷偷搭车去看望母亲,但此刻母亲已经踏上归程,因为日本投降了。

  切尼家人是当地最早买电视机的一批人,1953年1月20日,他就读小学六年级之际,几乎全班同学都涌入他家,观看时任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就职仪式。

  这位共和党总统改变了切尼家的命运。当时的农业部遭到重组,切尼的父亲可以重新选择岗位,举家迁往怀俄明州第二大城市——“石油之城”卡斯珀。接着,切尼申请到了耶鲁大学,还拿到了奖学金。就这样,他第一次来到芝加哥以东地区。

  然而,公务员之子切尼未能适应耶鲁大学的生活,酗酒、成绩不佳加上多次顶撞系主任,他在大二时被迫退学。之后他回到老家,成为一名电力通信架线工,并两次因酒驾被捕。形成对比的是,出生于1946年的小布什同样进了耶鲁大学,虽然成绩一般,依然顺利完成学业。

  从宿醉中醒来后,切尼发现身处监狱,他意识到必须痛改前非。他不再跟工友们住在一起,并打算重返校园。有工头挖苦他:“你以为自己是谁?你一点儿不比我们其他人强。”秋天到了,他进入怀俄明州立大学政治科学系就读。第二年秋天,他跟高中时期的恋人琳恩结婚。

  切尼一口气读到硕士研究生,并在怀俄明州议会实习期间初尝政治的滋味。取得硕士学位后,他顺着共和党的关系脉络,前往威斯康星州共和党州长沃伦·诺尔斯的办公室,参加助手实习项目。他的妻子则前往威斯康星大学读哲学博士。不久后,他也去威斯康星大学读博士,但中途辍学。

  1969年1月20日,共和党总统尼克松宣誓就职。7月底,切尼来到华盛顿特区,开始为期9个月的国会研究员项目。当切尼开车通过波托马克河上的西奥多·罗斯福桥时,他第一次亲眼看见这座城市: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白宫、国会大厦……让他过目不忘。

  由于受到政治导师拉姆斯菲尔德的赏识,切尼被选拔为联邦政府经济发展局局长特别助理,并于1971年转往白宫任职。

  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副总统福特意外继任总统。他急需组建一个完全忠于自己,且与丑闻划清界限的团队。他的第一选择是请自己的老友、时任美国驻北约大使拉姆斯菲尔德回国担任白宫办公厅主任。拉姆斯菲尔德提出的首要条件就是:带上他最信任的副手切尼。

  当时切尼因两次酒驾记录差点未能通过背景审查,但在拉姆斯菲尔德的力保下,福特最终同意任命他为白宫办公厅副主任。而当拉姆斯菲尔德出任国防部长后,切尼进一步接替他出任白宫办公厅主任。

  1977年福特竞选连任失败离任后,切尼返回怀俄明州定居,两年后当选怀俄明州唯一的联邦众议员。此后他五度连任成功,并于1989年成为众议院共和党党鞭。1989年初,老布什上台后提名切尼为国防部长,并称其为“值得信赖的朋友与顾问”。

  老布什终结了冷战,打赢了海湾战争,但他给选民的最大印象却是,新英格兰权贵并不关心基层人民的生活。1992年,老布什在谋求连任的选战中败给了主打经济牌的民主党人克林顿。

  切尼遵循了常见的“旋转门”路径,进入美国企业研究所等智库任职。1995年10月起,他转战商界,进入哈里伯顿公司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服务公司,负责全球大部分水力压裂作业。

  2000年大选,小布什赢得共和党党内初选后,切尼在其邀请下出任副总统候选人。彼时年届59岁的切尼原本因心脏病有所犹豫,但小布什多次力邀,他最终同意成为副总统候选人。虽然辞去公司职务,切尼仍跟哈里伯顿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主党人当时对他的最大攻击是其收入是小布什的12倍。这家公司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亦成为政府的主要承包商。

  切尼卸任后主要在弗吉尼亚州居住,并在多地拥有别墅。与小布什不同,切尼退休后仍常就政事(特别是国家安全、防务和外交政策)发表看法。2011年他出版回忆录《我这一生》。

  最大政绩是两场战争

  切尼在国防部长任上的最大政绩,是指挥了入侵巴拿马行动、“沙漠风暴”行动。切尼曾说,五角大楼时光是其公共服务生涯中最有意义的时期,也是“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1989年接受防长任命时,切尼在老布什家中看到一幅名为《和平缔造者》的油画,里面有林肯总统、格兰特将军、谢尔曼将军。“整个(南北)战争期间,我的曾祖父都在谢尔曼将军的麾下服役,当我走进房间与总统商讨担任防长一职时,我突然想到,如果他看到自己的曾孙有一天坐在白宫,与总统商讨接管美国军队的重任,他会作何感想。”他在回忆录中如此写道。

  刚上任时,切尼的重心是削减国防预算,毕竟冷战眼见要收尾了。到了第二年,他计划把美军从220万人逐步裁撤到160万人。到他1993年初离任时,美军约有180万人。

  切尼认为,东欧国家存在很高的政治不确定性和不稳定风险,他敦促北约向转型后的东欧国家提供更多援助,并强调北约在后冷战时代依然至关重要。他觉得老布什政府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的判断过于乐观,他希望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也能解体。他曾公开表示担忧,认为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等国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可能会获得核武器部件。

  1990年8月2日,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出动10万大军悍然入侵科威特,一天之内便占领全境。切尼迅速赶往沙特,同王室要员们举行会谈。这场会晤没有任何客套话,直奔主题。沙特国王同意让美军士兵进驻沙特,一则防卫国家,二则以此作为基地收复科威特。

  时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回忆说:“切尼对信息的渴求近乎疯狂,我们几乎无法满足他的需求。他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向我的工作人员提出各种问题。”

  当美军为首的联军向伊拉克发动进攻,这场仗打得非常漂亮,联军损失之轻微超过世人想象。美军遭到的最大诟病是没有乘胜进入伊拉克境内,进而把萨达姆赶下台。

  切尼在1994年4月向媒体解释说:“如果我们去了巴格达,就孤立无援了。不会有其他人与我们并肩作战。一旦占领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你又能建立什么政权呢?”

  他表示,伊拉克是一个非常动荡的地区,如果推翻了中央政府,伊拉克很可能会四分五裂:西部的叙利亚想要占领一部分,东部的伊朗想要占领一部分,他们为此打了八年仗;北部有库尔德人,如果他们脱离控制与土耳其的库尔德人联合起来,会威胁到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如果你真的想占领伊拉克,那将是一个泥潭。”

  应该说,切尼当时的判断非常精准。然而还不到十年,他便推动发动伊拉克战争,让美国陷入这一泥潭。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展开一系列反恐活动,切尼亦是策划人之一,强调奉行单边主义和以强硬的军事手段解决对外关系。他帮助小布什制定了反恐战争策略,多次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跟“基地”组织存在紧密合作关系。

  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进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土崩瓦解。紧接着叛乱四起,美军焦头烂额,被迫在2007年增兵超过2万人。由此,切尼的民望跟小布什一样下挫,不少反战分子在切尼的人像上画上魔鬼图腾,讽刺他跟小布什、拉姆斯菲尔德等人一样好战成性。

  此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其他机构发布的战后调查报告表明,伊拉克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就没有再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切尼和其他政府官员夸大、歪曲或未能正确解读相关情报。即便如此,切尼晚年依然坚称:“事后看来,即便考虑到我们得到了一些错误情报,我们的这一判断仍是正确的。”

  

  2004年访华受高度关注

  切尼跟中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他的八年副总统任上。他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是1975年12月,当时以白宫办公厅主任的身份陪同总统福特访华。

  2004年4月13日,身为副总统的切尼再度访问中国。时值中国入世后经济腾飞阶段,中美双边贸易额在过去25年中增长了约50倍,且潜力强劲。

  作为小布什政府外交和安全政策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切尼在美对华政策上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国观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重视中国,主张对华交往,发展中美关系,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崛起疑心重重,生怕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切尼在访问期间表示,美中关系总体发展良好,两国在反恐、防扩散等领域也已建立起紧密合作的基础,美国政府对此感到满意。

  同年3月,美国表示计划向台湾出售两套预警雷达,因而台湾问题是此访的一大重点。切尼回应说,美国认识到台湾问题对于美中关系的重要性,美国在这方面的政策没有任何变化,美坚持基于美中三个联合公报的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采取行动,改变台湾海峡现状。

  中美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加强两国高层战略对话和其他级别的交往,扩大反恐、经贸、执法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军交往。双方决定,两国反恐专家将于当年6月举行第四轮磋商。双方还就朝核、伊拉克重建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4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会晤切尼。温家宝表示,中方愿进一步加强中美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希望美国尽早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切尼告知对方即将去上海,且是第一次去,温家宝提醒道:“您会在上海看到中国这些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中午,切尼前往钓鱼台国宾馆会晤国家主席胡锦涛并赴午宴。胡锦涛表示,中方愿与美方共同努力,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加强战略对话,增加政治互信,妥善处理彼此关切,深化互利合作,使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健康稳定深入地发展。胡锦涛还提到:“两年前我应邀访美,受到贵国政府和你的热情款待。当时你的腿伤没有痊愈,但还是在官邸接待了我和我的同事,对此我深表感谢。”

  切尼于2004年4月14日飞抵上海,翌日上午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半小时的主题演讲中,切尼谈到了中美关系以及两国贸易、伊拉克和反恐问题等众多热点话题。整体而言,演说内容略显平淡,精彩度没法跟20年前里根总统在复旦的演说相比。

  切尼在演讲中赞叹,几十年来中国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中国飞速不减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公民的生活水平,减少了贫困,使中国跻身于世界最大经济实体的行列。如今,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有超过5%来自中国,美中两国贸易额也在过去12年中增长了7倍。”

  他提到当时的贸易纷争:“对于近来两国间出现的贸易摩擦,我并不感到惊奇。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据我们估计,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已达到1800亿美元……美中间的贸易摩擦反映出两国的经济关系已经变得非常密切。”

  切尼亦对增强两军交流表示支持,解释说这对于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发展两国关系有着积极意义。他还说,美国欢迎中国在帮助阿富汗、伊拉克重建中所作的贡献,以使“那里的人们生活在安全和自由之中”。

  在回答学生提问时,切尼重申了不支持“台湾独立”的立场。他说:“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一直是并且今后继续是: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话音未落,会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纵观切尼八年副总统任期,其本人涉华言论并不多。不过据美国媒体披露,他每周会阅读约400页关于亚太问题的材料。此外,他一直将中国视为美国的主要战略威胁,并认为处理中国迅速崛起问题是21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最大挑战。

 

相关专题: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7 01:4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