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痛心!“沙僧”因病去世 前最后露面消瘦

京港台:2025-11-8 03:29| 来源:霍弱侃娱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痛心!“沙僧”因病去世 前最后露面消瘦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记得那年我还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在电视机旁盯着荧屏,眼睛几乎贴在玻璃上。西游记续集里,“沙僧”那副佛珠甩动的架势、那句“师傅,我们走吧”成了口头禅。

  刘大刚,这名原本在京剧舞台摸爬滚打的大花脸角色,转战电视剧,一举成为“沙师弟”的替身。公开资料显示,他出生于1947年5月,原为中国京剧院演员,后来参演影视剧。11月3日,他在北京病逝。家属发讣:遵父亲遗愿,丧事从简。网友压根还没做好心理准备——“沙僧”也老了,也走了。

  我们习惯一个认知:童年记忆里的角色,是永远定格的。他们有蓝天白云,有定音鼓,有大结局。但现实反常:演员真的会被角色埋没,他们会老、会病、会悄悄离开——而我们,却常仅记得那头五彩光芒,却忘了背后的渐变阴影。

  刘大刚站上舞台,是沙僧的“延续 & 升级版”;但下舞台,他也是一个会消瘦、需要搀扶、默默走完人生的“普通人”。在去年,一位网友晒出他身形消瘦、脸色不佳、被人扶着走路的照片——那一刻,“恒久不变的角色”忽然被打脸:英雄也会老,童年也有断片。

  在拍《西游记续集》当年,他曾说:自己身上那串佛珠重达5公斤,每天肩扛几十斤的担子,化妆胶水粘脸粘得脸颊发僵。想象他在炎热的棚景里,穿一身厚重戏服,汗水从额头顺着鬓角流下——这是一种敬业,也是一种消耗。

  

  

  最近某博主4月晒他近照:原本笑容憨厚的他,面色暗淡,脖颈纹路明显,手上还扶着助行器。你看照片,会有一种“时间偷走了什么”的错觉。在那次合体“师徒四人”出席节目,他站在人群后排,声音依旧起劲、眼神微亮。当时很多人嘱咐:“老师您慢点走”,他却照样摆手,像当年“我们上吧”时那样坚定。你看那画面,会觉得温暖;回想现在,却有点揪。

  

  网友纷纷留言:“两位沙僧都走了。”(另一位饰演者闫怀礼已于2009年去世。)也有人感叹:“童年真的没了,没了角色的演员,也没了自己那个年纪。”这里你们觉得呢?是不是我们更在追“童年”而非演员本身?快来评论区表态!

  

  说句实话,我觉得刘大刚的逝去击中了我们对“角色不会老”的幻想。我们习惯把角色铭刻,却忽略把演员当人看。于是当演员“老了、病了、离开了”,我们才发现——哎,原来“沙僧”也会消失。这不只是一个演员的谢幕,更是一代人回忆的裂缝。

  

  我们在怀念“沙僧”笑脸的时候,可能忘了,那个笑脸背后也有疲惫、也有卸妆、也有病榻。同时,从舞台京剧转战影视、从花脸走到童年标志人物,这是刘大刚的励志版人生。但他优秀程度反倒让人心疼:拍戏砸苦工、老了还在录制ID赚钱,这份坚守在娱乐圈已经成“另类勇气”。你知道吗?那其实比那些花边绯闻更值得尊敬。当我们追捧荧幕上的角色、喊口号“师傅我们走吧”时,是否也该记住幕后的演员,也该给他们一个平凡、安静、有尊严的离场。刘大刚,一路走好。

  

  

  从这件事背后,折射出的不是一部电视剧的结束,而是整个时代对“角色永恒”的误读。也许,真正值得庆祝的不是他终成童年符号,而是:曾经有个人,为了一个角色,拼命付出。你怎么看?你最怀念刘大刚饰演的沙僧哪个瞬间?评论区等你——一起给这位“师傅”留个温暖的告别。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娱乐八卦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9 03: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