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还怕AI抢走饭碗?这「10种职业」难以取代

京港台:2025-11-8 04:03| 来源:自由财经 | 评论( 6 )  | 我来说几句


还怕AI抢走饭碗?这「10种职业」难以取代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随着人工智慧(AI)持续发展,似乎不少工作难以逃过AI与自动化的冲击,许多人开始担心,自己的职业可能会在未来10年内被淘汰。虽然有些工作正逐渐消失,仍有许多职业短期内绝对不会消失,这些「未来保证型」的工作仰赖人类独有的特质,例如複杂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同理心。美国财经媒体《FinanceBuzz》就点出未来10年绝对不会被AI取代、甚至会更抢手的10种职业。

  1.护理师

  护理师能提供AI永远无法取代的关怀与临床判断力。例如美国目前正面临严重护理师短缺,使这份工作成为最稳定的职业之一。随着人口老化,对医疗照护的需求只会持续增加。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预测,2024至2034年间,护理师的需求将成长5%,高于平均水准。

  2.再生能源技术员

  随着科技进步,电力需求不断上升,风力与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带动对安装与维护设备技术员的强劲需求。部分经济学家预估,这些绿能相关职缺的增长速度将名列全美前茅,2034年前需求恐暴增50%。

  3.电工

  随着更多资料中心上线以支撑AI运算、智慧家庭成为趋势,世界需要更多电工,他们负责安装电线与排除电力问题。专家指出,目前电工人力已出现严重短缺,未来10年预计成长9%,远高于各行业平均。

  4.心理健康谘商师

  心理健康谘商师协助人们理解并处理情绪,这是AI无法取代的高度人性化职能。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提升,专业谘商师需求激增。BLS预测,未来10年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需求将成长17%。

  5.资安分析师

  只要有数位资料存在,就会有人想窃取它。资安分析师位居第一线,负责保护企业与政府网路安全。虽然AI能协助防御,但资安对手往往是人类骇客,因此需要灵活的应变能力。预估至2034年,对资安专家的需求将增加29%。

  6.物理治疗师

  复健是极具个人化的过程,绝非「照本宣科」能完成。物理治疗师为患者量身设计治疗计画,协助减缓疼痛、恢复功能。此职业结合医学知识与激励技巧,预计未来10年需求成长11%。

  7.AI与机器学习专家

  与其害怕AI,不如成为打造AI的人。AI与机器学习专家负责设计模型、训练演算法,帮助企业运用这项技术。世界经济论坛(WEF)2025年调查显示,全球有86%的企业计画投资AI技术及相关人才。

  8.水管工

  与电工相似,水管工的工作几乎不可能被自动化取代。修理漏水、处理排水问题,都需要现场手工操作。由于年轻人投入此行业的人数不足,市场上目前的水管工比实际需求少了约55%,因此成为极度抢手的技术职。

  9.数据科学家

  自2000年代企业数位转型以来,数据成为最宝贵的资产,唯有数据科学家能从庞大的资料中挖掘商机与趋势,AI兴起反而进一步推升需求。BLS预测,未来10年数据科学家职缺将成长34%。

  10.建筑经理(Construction Manager)

  建案管理极为複杂,唯有具备综合能力的建筑经理能确保工程顺利完成。他们需协调人力、处理供应链延误与现场问题。由于技术门槛高、人才短缺,BLS预测该职位需求将成长9%。

  报导总结,如果具备这10项职业的技能,就不必担心AI或自动化抢走饭碗。这些工作都仰赖人类的灵活推理与情感智慧,是机器难以模彷的。掌握这些高需求职业,不仅能确保工作稳定,更有机会摆脱月光族,打造属于你的「抗AI」未来职涯。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8 14: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