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阳性率上升!这种病毒开始高发,目前尚无特效药

京港台:2025-11-8 10:35| 来源:极目新闻 | 我来说几句


阳性率上升!这种病毒开始高发,目前尚无特效药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近期,多地儿童医院呼吸道门诊患者人数出现明显增长,不少患儿家长发现孩子持续咳嗽、流涕、发热。

  秋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近期就有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近期流感已经成为全国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第一的病原体,占比达到17.5%;同时,鼻病毒感染率也较高。其中,流感病毒感染中,5~14岁病例较其他年龄组更多,学校聚集性疫情报告显著增多鼻病毒14岁及以下病例组检测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呼吸道合胞病毒北方省份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我国已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

  

  (新华社 资料图)

  一般来说,秋冬季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普遍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咽喉疼痛、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但不同病毒感染也有不同特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公丕花介绍,呼吸道合胞病毒常见于幼儿发病,2岁以内的孩子更为高发,表现为流涕、低热、咳嗽等症状,婴幼儿可能出现明显喘息、哮鸣音;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流感则主要为全身症状居多,一般症状较重。而鼻病毒则主要表现为轻症感冒,会有较为明显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等典型症状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疾病在用药上有较大区别。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均无对应抗病毒药物,感染后主要采取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手段;而流感确诊后尽快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公丕花提醒,针对流感的抗病毒药物对其他病毒感染没有帮助,同时,无论是哪种病毒感染,盲目使用抗生素都是没有益处的。

  从疾控部门监测情况来看,目前流行的流感毒株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在流感病毒中占比超过98%。有网友将其称为“新毒株”,感觉“一感染就倒下”。对此,专家解释,H3N2亚型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中的“常见面孔”,属于季节性流感最常见的亚型之一。王大燕表示,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防范流感或者感染后发生重症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目前已经上市的流感疫苗均对今年流行的H3N2甲型流感亚型有效。

  新闻多看点

  鼻病毒又称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HRV)是一种很小的单链RNA病毒,它是引发普通感冒的主要“元凶”之一,在成人和儿童中非常常见。是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占30%-50%)。

  为什么被称为“鼻病毒”,和鼻子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1956年,科学家首次从感冒患者的鼻腔标本中分离出该病毒,研究发现它的最佳复制温度是33-35℃,这恰好也是我们鼻腔的温度,所以HRV特别适应在鼻腔中生长,因此被称为“鼻病毒”。

  HRV全年均可发病,春、秋季相对高流行,其主要通过飞沫进行呼吸道传播,可在器物表面存活数日,因此也可通过器物—手—鼻的接触而传播;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及病毒携带者。人群对HRV普遍易感,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

  鼻病毒主要“攻击”我们的上呼吸道,对于成人主要引起普通感冒,比如鼻塞、流鼻涕、打喷嚏、鼻痒、喉咙痛等。同时,还可能伴随轻微发烧、头痛和疲劳等症状。大多数人症状持续7-10天后会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

  然而,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慢性病患者或免疫缺陷者),鼻病毒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

  1.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特别是婴幼儿和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影响。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已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加重病情。

  3.眼部不适: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眼睑肿胀等症状。

  4.并发症:部分人可能发展为鼻窦炎、中耳炎等。

  尤其是儿童,鼻病毒感染后的症状可能比成年人更严重,还可能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问题。因此,及时识别和科学应对鼻病毒感染非常重要。

  感染鼻病毒后怎么办?

  如果不幸中招出现了感冒症状,不要慌张,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自愈的。以下是一些应对小技巧:

  1.多饮水,多休息:帮助身体恢复,减轻症状。

  2.对症治疗:根据具体症状使用感冒药,但不需要滥用抗生素,因为鼻病毒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它无效。

  3.避免传染给他人:注意手部卫生,使用过的纸巾要妥善丢弃,丢弃后立即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4.严重时及时就医:如果症状持续恶化,如高烧不退或呼吸困难,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应立即就医。

相关专题:病毒,新冠肺炎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15 12: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