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北京环球影城血亏 比赚翻的上海迪士尼输在哪?

京港台:2025-11-14 04:46| 来源:城市研究室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北京环球影城血亏 比赚翻的上海迪士尼输在哪?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南北文旅顶流,命运迥异。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座主题乐园,上海迪士尼和北京环球影城都深受游客喜爱,却又上演着“同顶流,不同命”的现实剧本。

  2024年,上海迪士尼以340亿元投资实现约1200万人次客流,营收稳健增长;而投资高出120亿元的北京环球影城,同期客流约988万人次,营收79.23亿元,连续两年亏损超15亿元。

  明明都是最受热捧的热门打卡地,为何交出的“成绩单”却如此悬殊?

  01热闹背后的数字反差

  如果只是看社交平台的热闹劲,其实根本看不出南北两座超级乐园的差距。

  就在今年国庆期间,迪士尼的“玲娜贝儿”与环球影城的“威震天”,始终霸占各类文旅热榜,小红书上相关笔记加起来更是超过数万篇。

  

  ▲“玲娜贝儿”与“威震天”争夺文旅顶流IP 图片来源:小红书

  可如果翻开彼此账本,差距便一目了然。

  北京环球影城的投资主体首寰公司财报显示,2023年其营收79.51亿元、净利润-15.28亿元,2024年营收微降至79.23亿元,净亏损仍达15.19亿元……

  这意味着,北京环球影城两年间累计已亏了30多亿元。

  尽管官方解释说,亏损包含员工公寓、地下车库等外围配套项目的折旧成本,可即便剔除这部分约3亿元/年的支出,乐园本身还是没赚钱。

  

  ▲游客人来人往,依旧没能堵住北京环球影城持续的亏损潮

  那么,北京环球影城对比上海迪士尼,究竟亏在哪了?

  其实从两地乐园来看,彼此的票价差别不大。

  北京环球影城票价根据季节和日期分为四档:淡季418元、平季528元、旺季638元、特定日(节假日)748元‌,儿童、老人及残障人士提供75折优惠。

  迪士尼乐园也同样采用动态多级票价体系,日常475元至高峰799元,设多个中间档位,儿童、老人及残障人士也有75折优惠。

  客流结构的差异或许是导致经营差距的关键因素之一。

  数据显示,北京环球影城988万入园人次中,本地游客占比仅为38%,远低于上海迪士尼52%的水平(数据来源:《北环VS上迪VS广长:三足鼎立,谁是无冕之王》.发现报告),折射出两者在核心客源地结构上的显著不同。

  简单来说,虽然两地乐园都有年卡,但北京环球影城的很多是“一次性”游客,上海迪士尼却有很多“回头客”。

  原因或许是北京环球影城位于通州,距市区约40公里,单程通勤耗时往往超过一小时,本地人觉得长途跋涉过来太远了。

  反观上海迪士尼,根据《2024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快乐旅游趋势报告》,年卡用户年均入园次数高达约12次,构成了乐园的“高黏性客群基本盘”。

  

  ▲上海迪士尼7年以来4次涨价,依然拥有许多“回头客” 图片来源:浦东发布

  这些“回头客”不仅是稳定客流的重要保障,其复购能力更是占据了园内二次消费的主要部分。

  基于上述数据,不妨做一道简单的“小学数学题”:

  若仅以总投资计算效益,环球影城每亿元投资带来约2.15万人次客流、0.17亿元营收,而迪士尼则高达4.12万人次、0.39亿元。

  这一巨大差距部分源于双方投资结构的差异(环球影城投资中包含大量区域配套基建),但也在客观上揭示了二者在初始投资效率和当前营收能力上的双重差距。

  问题来了,为啥上海迪士尼能赚钱,环球影城就这么难?

  02南北市场的天然鸿沟

  答案或许可以简单用四个字概况:水土不服。

  不过,原因却是由经济基础、气候条件、文旅生态等多方面造成的。

  可以说,从项目规划阶段就注定了俩乐园的不同命运,而这些差异又在运营中被持续放大。

  先说说南北两地居民的“氪金”能力。

  上海迪士尼所处的长三角地区,2024年GDP总量约33万亿元,占全国近四分之一,人均GDP已逼近2万美元的发达经济体门槛。

  强大的区域经济基础,不仅使“周末自驾去迪士尼”成为当地家庭的日常消费选项,更支撑了强劲的园内消费力。

  

  ▲迪士尼靠门票收入相较于其他乐园占比更低,更多倚靠强大的IP经济 图片来源:网易数读

  与之相比,京津冀地区GDP总量约为长三角的1/3,人均GDP约为其75%,而且河北和京津的收入差得远,大家花钱更谨慎。

  比如在社交平台刷屏的哈利・波特魔杖,环球影城售价349元,可现场购买率并不高。

  还有天气这个绕不开的坎。

  京津冀的冬天是真冷,11月到3月平均气温低于5℃,寒冬时零下十几度,西北风刮在脸上,和挨巴掌似的,自然没人愿意去玩各类户外游乐项目。

  所以,北京环球影城很多户外项目,比如“霸天虎过山车”到了冬天只能缩短运营时间,甚至还因严寒,多次临时取消。

  粗略算下来,北京环球影城冬天三个月的客流不到夏天的一半,很多设备基本大多数时间都属于“半停业”状态。

  

  ▲10月中旬,来北京游玩已经开始要考虑好保暖事项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星期五

  但设备折旧、员工工资这些成本一分不少,只能“半年拼命干,半年硬扛着”。

  而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适宜户外活动的时间超10个月,迪士尼即便在最寒冷的1月也能保持日均5万人次客流,客流稳定性远超环球。

  最关键的,其实还是南北文旅生态之间的差距。

  长三角早已形成“核心乐园+周边配套”的成熟网络,以上海迪士尼为中心,1小时车程内可串联朱家角古镇、周庄水乡,2小时车程可去往杭州、苏州等旅游胜地。

  如此一来,去上海迪士尼的游客,可以上午刷项目,下午逛古镇,晚上住苏杭,玩个2-3天没问题。

  而环球影城犹如“孤军奋战的巨人”,既留不住游客的人,也留不住游客的钱。

  京津冀文旅资源虽丰富,却犹如“散落的珍珠”,环球影城到天津古文化街、河北北戴河不仅车程需要2小时以上,也没有统一的联票和班车。

  由于周边没有合适的“逛吃逛游”景点接纳,大部分环球影城游客只能当天往返,根本没机会花更多钱。

  03亏损背后的城市棋局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不赚钱,当初为啥要建北京环球影城啊?

  先说个“冷知识”,“北京环球影城”原来是叫“上海环球影城”……

  

  之所以从上海挪到了北京,或许是一场区域平衡发展的精心布局。

  这类顶级项目的商业逻辑,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国际品牌与市场资本的多方谋划。

  对于北京而言,环球影城是一张至关重要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名片,其意义在于弥补北方地区在全球性大型主题乐园领域的空白,与上海迪士尼共同重塑中国南北的文旅格局。

  因此,2024年京津冀文旅开会时,三地都明确说要把环球影城打造成“北方文旅枢纽”,既是与上海迪士尼南北呼应,也是想借此“掰掰手腕”。

  北京环球影城看似是亏钱了,但背后一系列关联方却赚了不少。

  2021年环球影城建成后,给通州当地带来的巨大外溢效应,带动土桥片区土地价值两年上涨超40%,周边5公里内已开业商业综合体3个(规划中3个)。

  2024年,更是带动直接就业约1.8万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周边餐饮酒店税收也新增了约1.5亿元。叠加土地增值与产业增收,区域综合收益早超300亿元。

  

  ▲环球度假区的火爆人气为环球城市大道的商户带来旺盛客流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连背后的IP授权方环球影业,每年也靠品牌授权稳赚4亿元。

  你看,地方政府靠乐园把区域盘活了,资产大幅增值,IP授权方也赚钱了,唯独运营的首寰公司,成了财报上“背锅侠”。

  说白了,北京环球影城账面亏的钱,其实也是为区域发展交的“入场费”。

  那北京环球影城就只能一直亏下去吗?当然不是。

  站在更长远角度来看,运营合资公司的账面亏损,更像是一种为撬动区域长远发展而承担的“战略性投入”。

  还记得香港(专题)迪士尼吗?之前也亏得令人着急。

  从2015到2023年,香港迪士尼连续保持7年亏损状态,仅疫情时期就亏了72亿港元。

  可香港特区政府一直往里投钱,为啥?

  因为乐园带来的外溢好处,远超其自身账面盈亏。

  2024财年,香港迪士尼乐园入场人次达770万,并实现净利润8.39亿港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23年底开幕的“魔雪奇缘”新园区的强劲拉动。该园区总投资约109亿港元,成功显著提升了游客重游率。

  

  ▲香港迪士尼全球首个“魔雪奇缘”园区 图片来源:香港迪士尼

  据评估,迪士尼乐园为香港经济带来了可观增长,已经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其综合外溢效益,充分说明乐园经济的重要战略价值。

  这说明啥?

  顶级乐园就是一笔“先砸钱、熬时间、后赚钱”的长远买卖,比的不是短期盈利,而是能不能熬到爆发的那天。

  北京环球影城从落地通州开始,就没打算只当“赚钱机器”,而是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战略布局,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财务报表上,更体现在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城市形象提升和文旅产业能级的跨越上。

  所以,北京环球影城不能,也不该这样亏下去。

  香港迪士尼亏了9年能翻身,上海迪士尼能一直赚钱,就连日本(专题)大阪环球影城也靠新IP火得不行,这些都给北京环球影城指了明路:

  只要找对方法,“水土不服”也能变成“风土特色”。

  04逆袭的破局之道

  北京环球影城想要逆袭,城市研究室在此想支个招,抛砖引玉。

  首先就是,向上海迪士尼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但是不再跟着迪士尼的节奏走,而是要打出自己的特色牌。

  毕竟,在北方市场,完全有机会把所谓的“短板”玩成“特色”。

  先说说最让人头疼的冬天。

  与其眼红上海迪士尼四季如春,不如好好利用这半年冰雪季。

  想想日本的北海道,零下十几度照样游客爆满,为啥?因为人家把“冷”玩出了花样。

  

  ▲北海道用12万盏烛灯装点的“雪灯之路”,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其实,环球影城完全可以搞个“魔法冰雪季”,在室内打造“霍格沃茨冬日城堡”,让游客在暖和的场馆里玩“冰雪魁地奇”、调制“魔法热饮”。

  门票可以再搞个“暖冬套票”,门票加热饮加热食,打包价五百块,说不定还会成为北方人冬季遛娃的新去处。

  再说说“孤军奋战”的问题。

  环球影城现在就像个高冷的“学霸”,身边就缺一些能“玩到一起的好朋友”。

  其实京津冀好玩的地方不少,就是没串成一条线。

  既然2024年京津冀文旅协同会议签署了《天津共识》,为环球影城联动三地资源提供了政策支撑,那是否可以乐园与天津的航母公园、河北的温泉联手,推出“乐园+海滨+温泉”三日游项目?

  彼此间又是否考虑增设景区直通车,让游客能多玩两天?从而带动住宿、餐饮这些消费。

  还有,影城内的IP可不可以有些出圈的话题,比如托哈利・波特园区与故宫联名搞个“紫禁城魔法夜”,让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奇幻来个碰撞,会不会更有吸引力?

  最关键的还是加快更新节奏,参考香港迪士尼“3年建一个新园区”速度,别只是让哈利・波特、威震天“独撑场面”,想办法多搞几个能让游客想“二刷、三刷”的新游戏项目。

  

  ▲北京环球影城独家主题区之一的“变形金刚基地” 图片来源:北京环球度假区官博

  比如能否考虑将游客呼声最高的“任天堂园区”引进来,再结合北方特色搞点新花样,像什么“马里奥冰雪闯关”场景,让游客既能沉浸在游戏IP中,还能体验北方的冰雪乐趣,肯定受到年轻游客欢迎。

  当然,这些想法还不够成熟,诸位也不妨一起来想想办法。

  从香港迪士尼的例子就能看出来,顶级乐园经营就像煲汤,得文火慢炖。只要方向对,耐心熬,总有翻身的一天。

  对于北京环球影城,咱也不要光吐槽人家不赚钱。

  这座北方顶级乐园的真正价值不在财报上,而在为北京织就的“国际文旅网”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蓝图中,更在未来可能爆发的逆袭潜力中。

  毕竟,真正的城市竞争力,始终藏在“算大账、看长远”的布局中。

 

相关专题:北京,迪士尼,上海疫情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14 09: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