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美媒:中国正研究太空激光炮 美军建轨道航母

京港台:2025-11-18 03:52| 来源:军武次位面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美媒:中国正研究太空激光炮 美军建轨道航母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美国《国家利益》声称,中国正在研发一种先进的卫星能源系统,能够支持高能粒子束与其他定向能武器。其理念是,一旦战争爆发,可通过巨大的动能与热能摧毁或瘫痪敌方卫星与导弹。而美国在走另一条路,美国太空军计划建造并发射史上第一艘“轨道航母”,其功能类似航母,但部署在太空中,提供一种全新的航天器与卫星投送方式。这种轨道航母被设想为一个在地球轨道上的平台,可携带多艘航天器,并在需要时释放。

  不得不说,美媒的想象力还是非常丰富的,几句话就描述了一番星球大战的场面——中国太空激光炮VS美国轨道航母。

  这是典型的美国叙事,自己试图称霸太空,先把中国拉出来抹黑一番,以合理化自己的行动。

  

  (美媒报道截图)

  但实际上,中国推进空间太阳能电站计划的目的主要集中在能源转换、太空应用和长期技术储备,而非任何武器化用途。

  目的是提升空间能源获取能力,通过大面积太阳能收集、能量转换和无线传输等方法,为未来的空间站、深空探测、长期平台维护甚至地面应用提供持续稳定的能量来源。

  其技术重点在于材料效率、能量回传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而不是搞什么太空激光炮。

  美媒煞费苦心,无非就是因为这类技术的专业门槛极高,普通读者既不了解物理难点,也无法区分实验概念与实际工程之间的差距,毕竟太空领域的信息极难获取。

  不像是航母,地球上多了一艘,大家都看得见。而在太空中,没有渠道验证一个国家是否在制造太空武器,那么只要写得足够玄乎,就可以忽悠更多人,尤其是激光武器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科幻元素。

  美国的智库与国防评论圈非常擅长在这种所谓“未来武器”框架中制造噱头,让公众感受到一种模糊的不安。

  这样的叙事越缺乏证据,就越难反驳,而越难反驳,就越适合政治化。

  

  (太空武器渲染图)

  而这次强行碰瓷中国的目的,就是抬出美国正在推进的“轨道航母”项目。按照美媒的说法,这是一个太空中的母舰平台,能够在轨存放小卫星,并机动前往不同轨道,在需要的时候,执行快速补星、侦察等任务,目前已经砸了6000万美元,有了一定的进展。

  不过从工程角度看,这个平台虽然具备理论可能,但真正落实恐怕没那么容易。

  一个大型舱段要进入轨道,就需要多次昂贵发射,每一个舱段都需要在轨道上进行复杂组装,类似国际空间站这样的结构需要持续的维护、校准与补给,而轨道航母被设想成无人值守的军事平台,实际风险会更高。

  此外,轨道机动消耗大量推进剂,若要频繁改变轨道,它需要庞大的能源与推进模块,而这些又进一步推高发射成本。

  它的尺寸越大、功能越复杂,就越容易成为对手优先打击的目标。

  轨道航母在概念上看起来宏伟,但在现实中,它的复杂度和成本远超目前美国的真实能力范围,更像是一项为了争取未来几十年预算而提出的长期概念性平台,用于证明太空军的必要性。

  

  (轨道航母幻想图)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讨要预算的闭环——中国的太空激光炮概念负责制造恐惧,美国的轨道航母负责提供应对框架。

  美军在许多历史项目中都反复使用这一模式,从里根时期的“星球大战”计划到后来各种高超声速拦截系统,再到天基激光方案,许多项目最终都没有落地,但预算却在过程中不断扩大。

  通过制造一个无法证伪的威胁,美国军方可以要求更多投入;通过推出一个看似可行的新平台,又能让国会感受到行动的重要性,从而让预算顺利通过。

  这套机制能够长期运作,是因为它几乎不会受到实质性审查,毕竟军工复合体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大众不了解真相,国会只需要强调“中国威胁论”,军工企业则获得稳定合同,智库和媒体既能制造话题,也能为预算提供舆论铺垫。

  美国太空军是一个新的军种,其所处的位置,使它必须不断寻找新的理由证明自身的必要性,如果没有持续的新威胁与新计划,它无法在庞大的国防体系中占据位置,也无法吸引到国会议员的关注,就无法分走蛋糕。

  在这种情况下,科幻感强、难以验证、预算周期长的项目就变得特别具有吸引力,属于典型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项目。

  当然,也不能忽视了美国将太空军事化的野心,正是因为美国要把战场搬到太空中,才会有太空军,才会允许美国的舆论机器配合其炒作,才会不断把外层空间冲突包装成迫在眉睫的威胁。这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           

  

相关专题:美军,航母,军事动态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军事动态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18 08:3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