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俞敏洪内部信,为何难以引发网络共情?

京港台:2025-11-18 19:10| 来源:红星新闻 | 我来说几句


俞敏洪内部信,为何难以引发网络共情?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非员工的网友吐槽,似乎是借此信浇胸中块垒

  适逢企业发展节点,创始人发文感慨创业艰辛,感谢员工同舟共济,鼓励坚守初心,展望未来,本是常规操作。

  但一封内部信,却引来格外关注。发信人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他在南极发布祝贺新东方成立32周年的内部信,却遭遇争议。据南方都市报消息,多位网友吐槽称,“满篇看下来,整个脑子都是南极”“全员信更像是自我感动”。

  

  据中国蓝新闻报道,有细心网友统计,全文共提及5次“南极”。如此举动,实际是媒介形态和舆情生态变化所致。社交时代,内部信发出,很快会成网络公开信。同为职场打工人,一个企业的某个横截面,或多或少也能折射当下职场文化生态。网友的讨论点,自然顺势聚焦各种表达细节。

  这封信特殊的一点,在于落款——“于南极”。即便企业家可能出于考察等商务目的出行,但“南极风光”与“办公职场”的内心不自觉对比,或还会让观者将其出行目的简化为旅游,造成心理落差。

  对于俞敏洪该信件引发的争议,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内部员工表示,俞敏洪的本意可能不是那样,但当时大家都在上班。从网络反馈看,更多戏谑声浪或源于旁观者。非员工的网友吐槽,似乎是借此信浇胸中块垒。网络围观者自然不容易代入老板视角,打工者或是从这封信想到自己老板的身影。

  据鲁中晨报消息,俞敏洪日前还转发了一段员工“吐槽公司”的新歌视频,歌词有“一边休假钉钉还在一直响”。这说明他是有容人雅量和自娱精神的。多年前,对于新东方年会上diss老板的节目,他还发微博表示,要奖励节目创作者12万元,鼓励企业中敢于直言的精神和文化。

  任何公司,都需要平衡员工权益与公司的愿景。老板应拒绝凌空蹈虚的“情怀叙事”,否则会沦为员工眼里的画饼。

  公开信也有感谢员工的内容,只是行动重于修辞,共情优于说教。企业家可多听一线员工甚至网友倾诉,给足实际权益,使工作强度和薪酬相匹配、优化任务量和考核。发展节点,给出实惠比发文更能激励人心。实效优先的沟通更可能免于群嘲。

相关专题:俞敏洪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18 19:1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