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清末的上海什么样?南京路像县城,外滩码头像渔港

京港台:2025-11-21 11:03| 来源:捞史倌 | 评论( 8 )  | 我来说几句


清末的上海什么样?南京路像县城,外滩码头像渔港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香港最新动态!

  一组清末上海老照片,拍摄时间时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从照片上看,南京路像县城,外滩码头像渔港,万国建筑群已成型。

  从照片上看南京路,基本没有高层建筑,地面还是土路。照片没有显示,其他路段已经出现三四层高的楼了,西式风格。但整体还是以低层建筑为主。作为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上海开埠前,南京路尚为“溪间纵横”之地。1850年,英商在今南京东路、河南中路路口置地80亩辟立花园,英商跑马总会围绕花园建造了一条跑马道。从外滩到跑马道之间的小路叫派克弄,又称花园弄。这是南京路的雏形。1865年,为便行旅,工部局将花园弄拓宽至40英尺(约12.2米),正式命名为“南京路”。至1920年代,南京路延伸至静安寺,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起外滩西至西藏中路,全长1600米,名南京东路,西段名南京西路,从西藏中路到静安寺,又名静安寺路。

  外滩建筑群始建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上海开埠和租界设立,各国在此设立领事馆、银行、洋行等机构,推动了建筑群的形成。至20世纪30年代,外滩已基本形成今日规模,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象征。

  今天看清末的外滩码头像渔港,但当时的上海外滩码头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主要特征包括码头建设、物流运输和造船业的兴起,同时受到技术限制和资金问题的影响。1890年代,浦东至浦西的渡运主要依赖木质小船(如划子、舢舨),载客量有限。1910年,浦东塘工善后局首次引入机动船渡江业务,标志着水上交通的现代化转型 。

  

  1890年代的上海南京路

  

  

  1890年代的外滩码头

  

  万国建筑群

相关专题:香港,南京,上海疫情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史海钩沉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27 23:4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