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30万爆跌至275万,广州楼市血洗中产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谁能想到呢,当年在老黄埔风光无限的保利学府里,如今竟成了许多中产心里的一道疤。
就在最近,这个小区成交了一套105平的三房,总价只有275万。
算下来,单价才2万6。羊哥盯着这个数字看了很久,更让羊哥心里一沉的是,这套房的成交周期——506天。
一年半还多,将近五百个日夜,羊哥真不敢想,那位业主是怎么一天天数着日子熬过来的。
眼看着自家资产一天天缩水,心里那点说不定明天就回暖的微弱希望,也像烛火一样,在风里一点点暗下去,直到最后彻底熄灭。
回想起来,真是恍如隔世。
同户型的房子,在2021年的市场顶点,能卖到630万,单价冲破6万大关。
这一下,直接跌去了三百多万。
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这都不是纸面上的数字游戏。
辛辛苦苦工作,一年若能攒下五十万,已是相当不错,这几百万的损失,相当于白干了多少年?光是想想,都觉得胸口发闷。


现在回头看,2021年高位冲进去的人,和今天从容入场的人,境遇已是天壤之别。
如今,房价差不多是那时的一半,利率砍半,连税费也省下一大截……
命运的分岔口,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
这个盘,前身是老黄埔的阀门厂地块,当年楼面价1万6,也算是个地王。
开盘时卖两万多,后来借着牛市的东风,价格一路水涨船高,冲到3万、4万,甚至有些大户型逼近5万。
真正的巅峰在2021年年中,那时候疫情下的货币宽松,加上黄埔区放开人才购房门槛,大量资金涌入,整个片区的房价像坐了火箭。
保利学府里,作为当时稀缺的次新房,又顶着鱼珠CBD的光环,成交价更是坐六望七,冲到六万五。

一个本质是刚需定位的楼盘,能卖到这个价,现在想想,确实有点疯狂。
牛市来了,人都容易头脑发热,不顾一切地往里冲,却忘了最基本的事:这个盘的户型,从78平到106平,清一色的中小户型,连个四房都没有。
这种先天设计,就决定了它主要是满足首次置业的需求,缺乏向上置换的潜力,天花板其实一眼就能望到头。
只能说,那些在2021年巅峰时期成功逃顶卖掉的业主,实在是运气和眼光都占了。
以前大家信奉买房要趁早,早上车早便宜,总能涨。
现在这个神话破灭了,时机变得比什么都重要。
学府里为什么跌得这么惨?首要原因,就是前几年被炒得太高了。
炒得越猛,泡沫越大,摔下来的时候,自然就越疼。
那几年,不少广州本地的房产大V都在为黄埔摇旗呐喊,描绘出一幅临港经济区就是下一个珠江新城的宏伟蓝图。
所有人都跟着冲,整个片区的房价涨得又急又猛,一些楼龄二十年的老破小都能跟着涨50%。那时的黄埔风头无两,连海珠都要避其锋芒。
但今天的结局,其实早有伏笔。
前几年黄埔推进了天量的旧村改造,释放出海量的潜在新房供应。
这么恐怖的货量摆在眼前,市场怎么可能一直维持高温?

只是当时大家都选择性地看不见,或者说,不愿意去看。直到现在,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可惜,已经太晚了。
曾经的标杆,如今已经跌落神坛。
像万科城市之光这样的新盘,已经稳稳接过了接力棒。
还有中央公馆、未来方洲、珠江春、海丝城……一个个对手,要么使用率更高,要么外立面更漂亮,要么带着更好的学位。面对这些全方位的竞争,学府里还剩下什么优势呢?似乎真的不多了。
有时候会觉得,现在唯一能救学府里房价的,恐怕只剩下一场突如其来的、史诗级的大牛市了。
幻想着大水漫灌,价格能从两万多,重新涨回六万的巅峰。
但羊哥心里都清楚,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好像真的不会再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