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G20约翰内斯堡宣言厘定“非洲规则”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尽管华盛顿强硬反对, 但首次移师非洲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约翰内斯堡峰会,仍在开幕当天就通过了长达三十页的宣言。笔者2010年第一次参加首尔峰会,当时是在最后时刻达成共识并散发宣言。这种强烈的对比,直接说明非洲等全球南方国家腰杆更加硬气。
此次峰会和宣言可以视为非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直接改写了传统西方将非洲视为“援助对象”的叙事,非洲成为“规则的共同制定者”。在这个纲领性宣言的指引下,未来五到十年,将会从资本、能源和价值链提升三大领域改变非洲面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对非投资也需要升级,从沿用多年的“资源换基建”模式,升级到“非洲标准”、“绿色可持续”“本地价值链增值”。
二十国集团初心是聚焦财政和金融,对于非洲而言,最难的就属“一文钱难倒英雄汉”。非洲上世纪六十年代掀起独立运动高潮后,腐败等国家治理问题频出,松散的财政纪律陷入借债、依赖援助、债台高筑、信用危机的循环。
独立较晚的南非,对自己的国家账本管理较严,未来几年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比值将呈下降趋势。但是,其他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就像一个债台高筑的个人,无论怎么赚钱,大部分都要归还债主的利息。今年的宣言用极大的篇幅试图给债台高筑的国家松绑。非洲开发银行以及区域和国家发展贷款机构将会得到新注资。非洲的金融市场人士也乐见银行集团推出的“创新融资技术”,例如债务证券化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投资组合风险转移给私人部门。总之,东道主拉马福萨总统知行合一地贯彻了宣言中的“乌班图”精神,千方百计把兄弟国家的“债务炸弹”变成“可重组”的正常资产,实在是放下历史包袱再出发的高明之举。
峰会前,笔者已经在许多文章中明言,关键矿产是非洲未来参与国际地缘政治的最大本钱。这次东道国邀请了许多像赤道几内亚这样的原矿出口国。在宣言中,有关关键矿产的描述只有四段,但笔者看来却有两大看点。
首先就是非洲国家集体把关键矿产从“自由贸易品”升级为“原产国主权价值链”。非洲本地选冶增值已经成为峰会参与国的共识,今后,只做原矿生意的出路越来越窄,原矿出口将逐步被加税或配额限制。实际上,我了解的不少中国在非洲的矿企,已经在选矿厂基础上建设冶炼厂。
另一个大看点是“非洲标准”。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在非洲的矿业投资被西方扣上“新殖民主义”的帽子。西方的所谓非政府组织,像苍蝇闻到肉味一样蜂拥而至挑毛病。这次峰会上,很多全球南方的领导人都表示,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最佳实践”,“西方标准”。非洲矿业投资背后的环境、社会等评估,需要符合非洲发展的实际。一味抬高标准,其实就是制约外部对非投资的门槛。未来,中国的利益相关者需要参与到“非洲标准”的制定过程中。
也许有人会犯嘀咕,一份没有法律约束效力的宣言,能够得到执行吗?财政和金融的部分或许要看非洲投资回报前景,但是在能源以及绿色发展中,宣言设立了可追踪的量化承诺,例如实现300万人通电、 清洁炊事全覆盖和非洲农业产值翻倍等。中国是非洲在基础设施、能源、教育、卫生和气候韧性方面长期的合作伙伴。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十五五”规划实施,更多的中国资本和技术能够走进非洲,从非洲工业化、现代化的生产性投资中实现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