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下,中国出口商趁机"大敲俄罗斯军工买家竹杠"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制裁下的“黄牛”生意 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商趁机“大敲俄罗斯军工买家竹杠” https://t.co/pHI9CrUf89 pic.twitter.com/oMpuqLucfM
—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RFI_Cn) November 25, 2025
英国《金融时报》周一报道,研究显示,西方制裁限制了莫斯科采购军工业产品的能力,中国出口商正趁机向俄罗斯军工买家提高价格。俄罗斯人现在从中国购买出口管制产品支付的价格远高于其他国家的买家。
《金融时报》署名报道表示,据新的研究显示,中国出口商一直在提高对俄罗斯军工买家的商品价格,利用克里姆林宫对这些供应的依赖,以应对西方制裁对进口的限制。
根据芬兰银行新兴经济体研究所(Bofit)的一份新报告,2021年至2024年间,从中国运往俄罗斯的出口管制产品价格平均上涨了87%。同期,运往其他地区的类似商品价格仅上涨了9%。
这项研究表明,虽然俄罗斯能够利用中国供应商绕过西方对具有潜在军事用途产品的限制,但2022年全面入侵乌克兰后实施的制裁浪潮,确实推高了克里姆林宫的采购成本。
一位西方高级制裁官员告诉《金融时报》,虽然他们希望俄罗斯军工体系能被“切断”供应链,但中国企业“敲竹杠”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他解释说:“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80%,那么俄罗斯实际能购买的数量几乎减半。”
报告作者伊卡·科尔霍宁(Iikka Korhonen)和赫利·西莫拉(Heli Simola)重点研究了一个关键领域:即“机械设备和机械器具”的贸易,这一类别包含大量对战争工业至关重要的物品。他们得出结论,制裁“通过提高关键物资的进口成本,限制了俄罗斯的技术能力”。
在某些情况下,研究发现,中国对俄出口管制产品的贸易额增长完全由价格上涨驱动,而非贸易量的增加。例如,到2024年,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滚珠轴承金额(以美元计)较2021年增长了76%,但实际出口量却下降了13%。
研究也发现,俄罗斯进口商为受出口管制的商品支付的价格远高于其他国家的买家。研究人员通过不同方法还发现,土耳其对俄罗斯进口商出售的受制裁商品价格也大幅上涨,涨幅在25%至55%之间,而其他出口商品价格变化不大。基于14个国家的数据,研究人员估计,2021年至2024年间,受出口管制的进口商品中位价格上涨了75%,而其他进口商品价格则保持平稳。
研究还注意到,制裁对价格的影响似乎在不断加强,可能是因为更严格的执法使出口商能够向俄罗斯客户索取更高的溢价。
《金融时报》指出,解除制裁仍然是克里姆林宫的重要目标。在美俄上周向乌克兰提出的28点和平计划原始文件中,提到“解除制裁将分阶段、逐案讨论并达成一致”。
中国此前否认向莫斯科提供致命性武器,并表示反对干扰中俄企业间正常经贸往来的单边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