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不寻常”,一场令人悲伤的大火....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住在宏福苑附近公屋的刘怡已经一天没回家了,直到27日晚上,她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家。
11月26日下午2时51分,香港(专题)大埔宏福苑发生火警,此后火警数度升级,至26日晚6时22分,火警已经升为五级。
发现着火时,刘怡吓得手脚一直在震,眼泪流个不停。“因为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她说,“我很担心里面的人,肯定有人出事,毕竟里面住了人啊,只是外层装修而已。”一晚上,她不断祈祷,保佑楼里的人平安无事。但她说,自己全程没有听到火警警钟的声音。

李家杰就住在离宏福苑一公里左右的地方,收到火灾消息后,他去窗边看了下,发现外面浓烟弥漫,的确是宏福苑着火了/受访者李家杰供图
26日下午,火灾附近区域开始封锁现场,刘怡只得在女儿家住了一晚。她整夜都没休息好,睡了两三个小时,一早又起来继续上班。
27日下班后,刘怡又赶到现场。“我不是‘过来’,我是‘回来’,我住这里啊。”刘怡说。她坐在能看到宏福苑的平台上,观察着那几栋已经烧得漆黑的楼。
下午4点,她在现场还能闻到明显烧焦味,“一阵一阵的”,味道“很难闻,所以我才戴口罩”。下午5点多,她在现场没再看到明显白烟。“希望不要再有烟了,不要再死灰复燃,这样我们就有希望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刘怡忍不住问记者:“你知道吗?”

楼房散发浓烟
现场
据央视新闻,11月27日,香港特区政府消防处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2时,香港新界大埔火灾已造成75人遇难,另有76人受伤。
11月27日下午5时左右,从大埔墟地铁站B出口就可以看到宏福苑失火楼栋冒着烟,靠近地铁站那侧的部分楼栋仍有火光。能观察到的着火点有两处,一处在高层,一处在较低层,火从烧烂的窗户往外冒。
楼下有三台消防车在往楼上喷水,但只能够到较低层的着火点,那处几乎接近顶层的着火点太高,水无法被喷射上去。

消防车的水无法喷到高处
在大埔墟B出口外的廊道,很多人驻足观望,有人拿着手机对着一公里外着火和冒烟的楼栋拍照、录视频。有路过的老人望一眼仍在着火、冒烟的楼栋,感叹火情的严重。
警方从大埔公路-元洲仔段开始拉上了警戒线,该路段上停满了消防和救护车辆。在这条路边上,就断续飘来一股烧焦味,越靠近越浓。
现场外,有很多志愿者自发前来帮忙,有些分发物资,有些提供心理安慰,也有人在现场敲击颂钵。

火灾现场
在距离火灾现场8公里远的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小陈从26日下午就一直听到窗外救护车的警笛声。
警笛声一直持续到她第二天离开宿舍。后来她才知道,很多火灾的伤者被送往沙田医院,而她的宿舍外就是从大埔到沙田的马路。“昨天(11月26日)晚上响得频繁一点,可能半分钟就响一次,今天(11月27日)早上好一点,(隔)一分钟两分钟响一次。”直到27日中午11点,窗外依然有救护车开过。
一名自发前往现场送物资的市民告诉南风窗,现场“火真的很大”,附近有许多消防和医护车辆。脚手架不断地从着火的大楼上坠落,他在封锁线处都能听到“铁打铁的声音”。

火灾现场
前往火灾现场附近运送物资的志愿者们,在各个物资集散点见到了火里逃生的居民。
李小姐和团队其他成员在26日晚7点半左右抵达了火灾现场外围的一个物资集散点。他们是香港一家饮用水公司的员工,把饮用水运送到这里分发给需要的住户。
这个物资集散点距离火灾现场大约有20分钟的步行距离。开车进去的路上,李小姐就能闻到很浓的烟味,还有一股烧焦的塑胶味道,“很臭,(现场)有很多灰(从楼上)掉下来”。

现场志愿者们在发放、搬运物资/受访者李小姐供图
受灾的住户陆续来到这里。李小姐看到,出来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还有一些孩子,他们一脸紧张,大多数人什么都没来得及带出来。
哀伤在这里弥漫。很多人被火灾现场的浓烟呛到,全身都有不少灰尘。李女士给人们分发饮用水的时候注意到,有人不知道家人在哪里,一直在打电话;有人在哭,有人躲进了棉被里,还有人看起来很累,没有胃口吃东西,只是待在自己的床铺上,“好安静的”。
一个阿姨接过李小姐发的水时,哭着感谢他们:“走得太急,咩都冇拎到,真系多谢你哋。”(走得太急,什么都没有带,真是多谢你们。)李女士记得,她也一直伤心地说,什么都没有了。

现场志愿者们在发放、搬运物资/受访者李小姐供图
27日11点,香港市民欣然到了大埔区乡事会街的一个物资集散点,刚一进去,她就看到一个中年女性抱着工作人员,在大声地哭泣。
“来领物资的大家都是沉重的,这可能是整个场域给我最深的感受。”欣然看到,领物资的时候,一提到火灾,居民们眼眶里就会有眼泪。
这场大火已经持续燃烧超过24小时。截至发稿,火势逐步受控,但仍未完全扑灭。
据香港政府新闻网消息,消防处昨日下午2时51分收到报告指大埔宏福苑发生火警。消防人员迅速于下午2时56分到达现场后,发现外围搭建棚架已起火并蔓延至室内及其他楼宇。消防人员随即展开灭火救援工作,其间数度将火警升级,至昨晚6时22分将火警升为五级。
27日晚6点半,小林在校园外跑步时,还能看到远处大楼上冒出浓烟,其中一层楼透出橙黄色的火光,在夜色中格外显眼。她发现,自己还能闻到现场飘来的烟味。
晚上近7点,部分楼栋的火仍未完全扑灭,底层的着火点已基本控制,高处的火点仍在燃烧。

晚上近7时,宏福苑仍有楼栋有明火未扑灭
救援
据香港政府新闻网11月27日凌晨消息,香港新界大埔宏福苑的五级火警发生后,政府各个部门和单位全力进行多方面工作:最首要的工作是扑灭这次火灾和救援被困的居民;第二方面是救治伤者;第三方面是支援善后,向死者家属、伤者及受影响的居民提供援助;第四方面是全面调查事件,查出火警起因。
此次火灾中,消防处共调派200多架消防车辆和约100架救护车辆,共出动1200多名消防及救护人员,警方动员超过1000名警务人员协调居民疏散、救援及紧急支援的工作。
香港新界大埔宏福苑的五级火警发生后,香港各部门迅速响应,为受灾的居民提供救治与庇护。

香港新界大埔宏福苑的五级火警发生后,政府各个部门和单位全力进行多方面工作
11月27日,香港社会福利署发布消息,表示正动员人力和物资为当区居民提供适切支援,已调遣社工、临床心理学家和专业支援人员到所有临时庇护中心和医院跨部门援助站,按受影响居民的福利需要提供协助;各公立医院的医务社工也正为伤者和家属提供情绪支援。
11月27日下午,香港基层医疗署表示,署方已于所有因应大埔宏福苑火警事故开放的临时庇护中心设立医疗站,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即时医疗和药物支援。
11月27日下午,大埔民政事务处发布消息称,因应大埔宏福苑火警事故,大埔民政事务处为有需要人士加开临时庇护中心。大埔民政事务处昨日起开放多个临时庇护中心,目前有超过500名居民使用。

位于冯梁结纪念中学的临时救助中心
除此之外,许多民间力量也加入到了现场的救助工作中。
11月27日下午,记者进入了一个社区义工群,群里一共有近300名义工。他们不断更新各个物资集散点的消息,交流哪里缺少物资,哪里需要新的人手帮忙。
现场每个人都很忙碌。欣然在其中一个集散点帮忙分拣衣物,她看到,现场的人数难以统计,因为陆陆续续地有人进来帮忙,一进来就见缝插针地开始忙碌。时不时地,还有人送来捐赠的物资。志愿者们几乎全程站着,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有的志愿者计划,晚上也留在这里,看管物资。
李小姐是香港饮用水公司“巴马百年”的员工。她告诉南风窗,26日下午3点左右他们就看到了大埔火灾的消息,下午5点,他们看到火灾越来越严重,于是组织公司里空闲的员工运送饮用水,第一批运送了168箱,大约4000多瓶,分发给集散点的受灾住户和工作人员。

现场志愿者们在发放、搬运物资/受访者李小姐供图
李小姐的团队到得最早,但团队一共只有不到十个人。因为现场物资很多,火情也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和物资要分散到其他的集散点。于是,李小姐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希望招募志愿者,帮忙把饮用水运送到其他地区,很快就收到了超过100条消息。
志愿者们合力,把更多的饮用水送到集散点。26日晚上九点半左右,李小姐的公司又安排了60箱饮用水,准备送到另一个集散点。集散点周围的马路封锁,汽车只能停在路口,志愿者们在路边接力,把60箱水一箱一箱地抱进去。
李小姐听到,协调物资的社区工作人员声音已经沙哑了,还在不断地大声重复:“水放这边,食物请摆去那边,多谢合作!”志愿者们在搬水的时候,不断有市民走上前来问:“你哋使唔使幫手搬?”(你们需不需要帮忙搬?)

现场志愿者们在发放、搬运物资/受访者李小姐供图
团队一直在现场待到27日凌晨3点左右。回到家的时候,李小姐一洗脸,发现自己的脸都因为烟尘变得“黑黑的”。
许多大学生也加入了志愿服务。11月27日下午,香港城市大学中国内地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兰雅薇告诉南风窗,26日下午看到火灾新闻后,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联合召集了300余名义工,于27日上午十点多开始陆续抵达现场附近的大沽东昌街康体大楼。
康体大楼被用作物资集散中心。兰雅薇拍下的视频里,志愿者们聚集在门外搬运物资。她看到,来自各处的物资被分门别类地储存在各楼层,之后再由各组义工分发至各个急救点。体育馆周围停放着装载充电宝等物资的车辆。

广福商场外的广场成了救助物资集散地
在搬运物资的同时,火还没有完全扑灭。兰雅薇说,因为康体大楼也能闻到烟味,现场的义工基本都戴着口罩。
兰雅薇表示,义工刚刚运送了1000余份物资至急救点,包括纸尿裤、口罩、纸巾、洗手液、洗发水等。她说,目前各急救点的物资还算充足,对于纸尿裤、充电宝等特定需求,急救点需要时会在社交群组中求助,义工随后便会前去帮忙。
志愿救助还将继续下去。兰雅薇表示,接下来几天义工应该还会继续工作,同时“不断地有人想要加入”。李小姐也告诉南风窗,不少住户近期都会在集散点留宿,其中一个集散点,有六七十个人在地上铺了棉被。目前物资相对比较充足,但水和食物是消耗品,李小姐的公司计划,明天或后天还会送新的饮用水到现场。
调查
大火揪着所有人的心,人们同样关心,引起这次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维修工程使用的材料疑不合格,受到最大关注。27日,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在社媒发文披露,“昨日的大埔火警中,消防处在扑救期间发现大厦外墙的保护网、防水帆布等疑不符防火标准,有窗户更被易燃发泡胶封闭,导致火势蔓延异常迅速,极不寻常。”
此外,当局也在没有受波及的屋苑大厦,发现有玻璃窗被贴上发泡胶板,而这些发泡胶板遇热时很容易令火势蔓延,邓炳强也认为这点并不寻常。
香港警方和消防处组成队伍,循刑事方向调查,分别拘捕三名建筑工程公司男负责人,年龄介乎五十二至六十八岁,涉嫌误杀。新界北总区重案组调查该宗案件。

香港警方分别拘捕三名建筑工程公司男负责人/图源:北京新闻
宏福苑大维修工程,此前引起过港人关注。 屋苑早于2016年接获政府强制验楼法定通知,直至去年1月,时任业主立案法团通过涉款共3.3亿元的大型维修工程。当时,这引起大批业主不满,质疑造价过高等等。
去年7月,宏福苑进行大维修,承办商为宏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外墙棚架是自去年8月起搭建。整项工程预计明年初完成,棚架将于明年3至6月间逐渐拆除。
然而一场大火,将本该面目一新的楼群变得面目全非。

燃烧的大楼
除了维修工程材料疑不合规之外,风向、湿度、香港建筑行业特有的“竹棚架”等因素,同样加剧了火灾的严重程度及救援难度。消防人员一度因温度过高无法进入楼中搜救。27日中午,香港消防处对媒体介绍,由于现场温度很高,消防员小心翼翼地进行救援工作,每一户都会破门而入,尽快救出有机会的伤者。
针对“竹棚架”与这场大火之间的关联,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客座教授、工程师何永业告诉南风窗,竹棚有自己的优势。比如重量更轻,在力学角度上看,其搭建过程难度更低。而金属棚更重,搭建难度相对较高,没法从1楼直接搭建到31楼。
何永业说,若是一栋31层的楼,用金属棚搭建,可能需要分为三部分,比如1楼到11楼为一部分,11楼到21楼又为一部分,以此类推。由此,在维修过程中,11楼以上若要使用金属棚,需要依赖墙体进行支撑。但因为维修过程中,住户依旧住在楼内,大多不会同意。
他建议,未来新建大楼时,需提前设计预留支撑金属棚的空间。在条件许可下,维修过程中也尽量采用金属棚。

宏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工程解说会简报中出示的外墙保护工程示意图/图源:北京新闻
问题还可能出在发泡胶。香港警方早前指出,大厦每层的窗外均有发泡胶包封。
根据屋宇署的《竹棚架设计及搭建指引》,凡正在兴建、拆卸,或进行修葺或小型工程的建筑物,所有为遮盖其外墙而装设的保护网、保护幕、防水油布或塑胶帆布,均应具备适当的阻燃特性,并符合认可标准。
何永业表示,考虑到成本及施工难易度问题,施工过程中倾向于使用发泡胶。但发泡胶存在易燃风险。
根据屋宇署要求,棚网要有阻燃特性。“阻燃不意味着不会烧着,是会烧得慢些,(燃烧所需的)温度会高一些。”他解释,“最低限度是不会立刻就烧着。”他认为,应该调查棚网烧得这么快的原因,其是否符合屋宇署对棚网阻燃的规格。
何永业分析,目前8栋楼烧了7栋,其中一栋楼幸免的原因是因为“风向”。但他疑惑:“为什么8座楼要一起动工呢?”他认为,需要检讨维修工作程序,8座楼同时进行大维修是否合理。

火灾现场
除此之外,有亲历者指出,大火发生时,没有听到火警警钟的声音。香港消防处回应称,政府已经成立调查专队,会对这方面进行调查。
这次大火正在引起更多的连锁反应。香港另一处屋邨,屯门怡乐花园正进行大维修工程,承办商同样是宏业建筑工程。今日(27日)怡乐花园管理处发通告,指根据早前“宏业”提供棚网阻烧测试报告文件,显示棚网为阻燃物料;今早进行检取新旧棚网进行测试,显示物料具阻燃效果,但已使用的棚网则功能下降。
通告还称,工程顾问公司会到屋苑检视工程安全情况,并要求“宏业”暂时停工直至提交棚网阻燃测试报告证明文件才可复工。
香港劳工处则将于明日起,展开为期两周的全港性特别执法行动,巡查架设有大型棚架的楼宇维修工程地盘的防火设施及火灾应变安排,当中包括检查棚架上的保护幕(“棚网”)符合阻燃性的认可标准,以保障工作安全。
就宏福苑大维修工程被怀疑涉及贪污一事,由于事件涉及重大公众利益,香港廉署今日成立专案小组,展开全面调查。
(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