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朋友很喜欢路遥的作品,这断介绍转自百度百科,送给她

作者:十三大爷  于 2010-1-28 14:15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2评论

关键词:

路遥
概述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1988年完成《平凡的世界》,作品以其恢宏的气势和 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由此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享年42岁。
(function(){var D=Fe.G("cardSummary");if(D){var B=D.getElementsByTagName("a");for(var C=0,A=B.length;C<A;C++){Fe.on(B[C],"click",function(){nslog(this.href,72)})}}})(); 作家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
中国当代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 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路遥作品
  路遥的小说多为 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 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全部作品收集 在《路遥文集》五卷。
  【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人生
  在困难的日子里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惊心动魄的一幕
  【短篇小说】

  月夜静悄悄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夏
  姐姐
  风雪腊梅
  青松与小红花
  匆匆过客
  痛苦
  【杂文集】
  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小说选自序
  关于《人生》的对话
  土地的寻觅
  作家的劳动
  柳青的遗产
  无声的汹涌
  生活咏叹调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人生》法文版序
  这束淡弱的折光
  艺术批评的根基
  关于《平凡的世界》
  真正有功力的长篇小说不依赖情节取胜。惊心动魄的情节未必能写成惊心动魄的小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路遥)
  概况
  路遥被大家广为人知和评价最高的作品莫过于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 城乡社会生活的作品。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 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写作初衷

  陕北黄土高原,自古是一个焦苦的地方。路遥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求索奋斗,历尽 艰辛。他对农村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农民有着血脉相通的感情。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历史巨变,如山洪暴发,如春潮涌动,黄土地上也万马奔腾,大军行进。所有 这一切,深深的激动着路遥。他要继《人生》之后,再倾全部心血,为这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为这一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们,为这一个壮丽辉煌的时 代,写一部诗史般的巨著。他把这当作了一项无比神圣庄严的使命。他说“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 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拨出绝响”(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写作历程
  1988年5月25日,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路遥用热水敷开痉挛的手,写完了《平凡的世界》的 最后一页。随后,他如释重负般把那支用了几年的圆珠笔扔出窗外。《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6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 华、处陋室,殚精竭虑,好些时候躺在床上有生命终止的感觉。待《平凡的世界》完稿,这位40岁不到原本壮实的汉子,形容枯槁,看起来完全像个老人。
  作品高度
  创作态度决定了作品的高度。《平凡的世界》三卷100余万字,全书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 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堪称新时期文学的一座丰碑。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十几年来,《平凡的世界》和路遥的其他著作版本之多、销售量之大,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领风骚。
  路遥逝世
  写完《平凡的世界》,路遥就再没有能恢复过来,他的血脉精气已经全部被书榨干。悄然不觉中,病 魔已趁虚而入,死神也步步逼近。1991年冬到1992年初春,他为《女友》杂志写了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1992年11月17日,黄土高原开始 落雪的时节,路遥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开了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时年42岁。
  路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黄土地。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是的,我刚跨过 40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于‘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是的,42岁正是一个作家灿烂 辉煌的年龄,如果路遥不死,以他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和苦苦的思索,以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以他的笔力,他肯定还会为这不平凡的世界写下新的巨著。但是, 路遥却过早的死去了。路遥的死,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不是谁人能轻易填补的空缺。
  著名作家、陕师大副教授朱鸿表示,路遥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 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这四 点足以使一位作家永远不朽。“路遥是我尊敬的朋友和师长”,著名作家、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如此说道。一个作家去世17年了,人们还在热烈地怀念他,还在谈 论他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一个作家最高的奖励。路遥的作品中那些人物及其命运,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 能够走多远。
  路遥文学纪念馆
  2007年11月16日是路遥逝世15周年的日子,规模盛大的全国路遥学
路遥纪念馆
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隆重举行,路遥文学纪念馆正式开馆。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延安大学原校长、路遥研究会会长申沛昌,延安大学校长廉振民等为纪念馆开馆揭牌,路遥女儿路茗茗还专门写来一篇饱含深情的致辞。路茗茗在博客上撰写《瞭望父亲精神的一扇窗口———写在路遥文学纪念馆开馆之际》一文,纪念自己的父亲,并表达了对各界关心路遥的人士的感谢。
  在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举行的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由省作协、延安大学等主办,吸引了全国15个 省、市、自治区的60多位路遥研究专家参加,他们就路遥的文学作品、人生追求、路遥精神继承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日本路遥研究学者安本实专程赶来,并 捐赠了大量珍贵的路遥研究资料。
  位于延安大学的路遥文学纪念馆背倚安葬路遥的文汇山,由著名作家王蒙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 180平方米,主体馆布展的内容分为“苦难的童年生活”、“文学摇篮期”、“延大啊,这个温暖的摇篮”、“抒写城乡融合的独特感受”、“诗与史的恢宏画 卷”“永远的人格力量”等六大部分。
  陕西文艺界纪念作家路遥逝世十周年
  2002年11月17日是著名作家路遥逝世10周年纪念日,在2002年的11月17日,路遥逝世十周年的日子,陕西文艺界在西安和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 而辉煌的文学人生。2002年11月17日上午,出版《路遥文集》的华夏出版社有关负责人、陕西省作协有关人士、专程从日本赶来的路遥研究专家等近百人, 出席了在延安大学路遥墓前举行的纪念仪式。
  此前,陕西省作家、评论家和学者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集会,缅怀路遥。知名作家贾平凹高建群及 评论家李星等以及路遥的亲友,与陕西师大近千名师生一起,回忆和评论了路遥的文学生涯。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晓雷写成一部6万字的纪实作品《男儿有泪》,用饱 含感情的笔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路遥。曾以《最后一个匈奴》而成名的作家高建群未语泪先流,高声朗诵了《扶路遥上山》片断,使不少人泪洒会场。
  上世纪80年代,路遥以刻画黄土高坡的陕北人沉重命运的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后者获得茅盾文学奖。1992年,时年42岁的路遥积劳成疾,在西安永远放下了手中的笔。
  路遥墓地
  这是一处静谧的灵魂安息之所,路遥在这里沉睡。墓是用石块砌成的,朴实而坚固。在墓的正前方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延安大学2006年4月立”的路遥半身汉白玉石雕塑,雕塑中的路遥,平静而坚毅,目光
路遥先生之墓
远 远地望着前方,望着他的母校,望着陕北这片黄土地。在雕像前有一个基座,黑色的大理石上刻着“路遥之墓”这四个遒劲洒脱的大字。四周有四组石桌石凳,其中 有《路遥文集》的责编陈泽顺先生捐赠的,石桌上镌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还有《平凡的世界》的责编李金玉女士捐赠的,石桌上镌刻“平凡的世界,辉 煌的人生”。在路遥墓后有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面镶嵌着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名言。墓地四周有枣树、松树,其中有两棵 路遥喜欢的白皮松。
  从这里俯瞰延大,俯瞰延安,一切尽在眼底。山下浑黄的延河水缓缓东流,河对岸的山峦,伸向远 方,延伸到大陕北的苍茫里。其实延安就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黄原城,也是孙少平最初打工的地方,还是少平和晓霞重逢的城市,是路遥走出陕北的起点,又是 他灵魂归结的终点。路遥在文章里一次次谈起这座城,谈起这片苍茫的黄土地。
  艾青说: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在路遥逝世三周年纪念日,来自北京、西安、延安、榆林等地各界人士,在路遥陵园举行了路遥骨灰安葬仪 式。在平凡的世界里走完42年人生路程与灵魂的短暂飘泊后,路遥与他日夜思念的黄土地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与他爱的深沉的故乡的土地融为一体。
  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王巨才的《在路遥墓地前》写道“路遥一直活着,活在一版再版的“文 集”里,活在千百万读者的无尽言说中。他留在世间的数百万言作品,曾以独特的生活情景、广阔的社会内容、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人文情怀,感动过、抚慰过 无数在生活底层苦苦寻觅打熬的人,给他们以启示和激励、信心和力量。路遥是自重自强的、博大笃实的。”“在我们这样一个亿万人民卓励奋发、共创美好未来的 年代里,应该有更多像路遥那样,怀着神圣和虔敬的心情,勤勉而又诚实地从事崇高精神劳动的文化从业者。惟其如此,才能促成文学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才能胜 任地担当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凝聚人心,引领风尚,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竭诚尽力的光荣使命。”的确如此。路遥是一部大书,一面镜子,是人们精神世 界的标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1 回复 oneweek 2010-1-28 22:26
sf
1 回复 wd6364 2010-1-29 23:52
百忙之中百度百科全书 百挑不厌 拜呈百岁老人 ---白手起家 百年不遇 (只因没有) 百依百顺 (被)百无聊赖人百般刁难  百般挑剔  (却是)白费力气  白费心机  百毒不侵 百炼成钢  百废待兴   百尺竿头 百鸟朝凤  (祈愿村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十三大爷最受欢迎的博文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18:3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