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晚期肺癌治疗新模式:两款国产创新药物,不需化疗

京港台:2021-4-19 19:54| 来源:澎湃新闻 | 评论( 10 )  | 我来说几句


晚期肺癌治疗新模式:两款国产创新药物,不需化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国国内肺癌临床研究领域传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

  4月1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胸科医院获悉,该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项目取得最新成果。

  韩宝惠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这一研究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项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评估“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一线联合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也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验证“去化疗”的治疗模式,这意味着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再需要接受化疗治疗,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将使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两款创新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中)团队开创一项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治疗模式。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图“一种是信迪利单抗,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PD-1抑制剂。一种是安罗替尼,这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单药获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适应证的多靶点抗血管生成口服药,已在2018年获批在中国上市。”韩宝惠进一步表示,这种最新的治疗模式一旦在临床推广,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同时延长患者生存期。

  患者:经两年多治疗后体重正常,胃口也好

  50岁的汪先生是此项研究的获益患者之一。2018年,他被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国内整个肺癌群体中占85%左右。

  “2018年上半年,我感到身体无力,时常低烧,此后胸部有疼痛感,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汪先生表示,他从2018年12月来到上海市胸科医院,加入了韩宝惠团队开展的这项研究。

  经过了两年多的治疗,汪先生说:“现在我每天上半天班,体重正常,胃口也很好,只是轻微有一些皮肤痒,其他看起来就跟正常人一样,目前也从21天来医院注射一次单抗,延长至28天来一次,另外每个月要吃14天的安罗替尼口服药。”

  “对于那些没有基因突变的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往的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都是在化疗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临床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往往会降低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也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时间。”韩宝惠表示,而他们现在开展的这一研究,采用的是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在此过程中不再进行化疗,这项研究也要求患者此前未进行过化疗治疗。

  

  韩宝惠介绍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类型与作用机制。

  效果: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

  针对抗血管生成治疗,韩宝惠进一步介绍,早在1971年,Judah Folkman教授就在《新英格兰》杂志上首次提出肿瘤生长是血管生成依赖,通过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饿死肿瘤”,“这是一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的新的治疗模式,针对之前未进行过系统性治疗的患者,抗血管生成药物已经成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的重要武器,而安罗替尼就是一种抗血管生成的口服药,它也是国产创新药物。”

  

  韩宝惠介绍,早在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Judah Folkman教授就在《新英格兰》杂志上首次提出肿瘤生长是血管生成依赖,通过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饿死肿瘤”。而针对免疫治疗,韩宝惠团队成员、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储天晴补充说,针对有基因突变的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开展靶向治疗,吃一些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但针对没有存在EGFR、ALK等基因突变的患者,以往没有治疗办法,而免疫治疗的诞生让这些肺癌患者也有了治疗办法。

  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新治疗模式作为一线治疗(备注:一线治疗即对于某个疾病使用对该病最有效、最敏感的药物)的客观缓解率(ORR)高达72.7%,疾病控制率(DCR)为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15个月,12个月的存活率(OS)达到95.5%。

  韩宝惠解释说,客观缓解率(ORR)为72.7%这一数据意味着,有72.7%的患者相比治疗前肿瘤缩小30%以上,疾病控制率(DCR)为100%即意味着所有参与这一研究的患者疾病都得到了控制。此外,这一联合治疗模式的安全性也是可圈可点,并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

  “以往在单纯化疗的情况下,约20%-30%的患者相比治疗前,肿瘤会缩小30%以上,而进入免疫治疗时代,联合化疗治疗,这一数据提高到了40%-60%,而这一最新的治疗模式可以将客观缓解率(ORR)提高到72.7%。”上述专家说。

  专家:大大减轻患者的治疗费用

  这一药物治疗模式将为广大的肺癌患者带来哪些利好消息?

  韩宝惠表示,一是患者可以不需要再负担化疗带来的恐怖感,譬如胃口不好、呕吐腹泻等;二是治疗效果优于此前的治疗模式,来院治疗的时间也将进一步缩短;三是这种最新的治疗方式将大大减轻患者的治疗费用。

  “采用进口免疫药物治疗的话,治疗费用一个月会达到3万元以上,而这一新的治疗模式一旦推广,这两大中国原创药物加起来经医保报销后,仅仅每个月花费不到5000元,大大降低患者医疗支出。”韩宝惠团队成员、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储天晴告诉记者。

  目前,韩宝惠团队正在积极推进这一临床研究。

  “当前,肺癌治疗已经从传统的化疗时代,到靶向治疗时代,再到免疫治疗时代、抗血管药物治疗等诸多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好。我们希望在此前研究基础上,持续扩大样本量,同时联合浙江、安徽、天津肿瘤医院等国内多中心开展研究,进一步验证这一最新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希望有更多的患者能尝试这一最新的的治疗。”韩宝惠说。

相关专题:癌症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6-3 16:4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