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生菜卖出38元

作者:新鲜人  于 2012-12-15 09:3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房前屋后|已有24评论

关键词:生菜, 记者, 苏州市

 ———苏州市第十一届农交会新奇特点击
  盆栽蔬菜吸引眼球。□记者杭兴微摄
  
  盆栽蔬菜吸引眼球。□记者杭兴微摄
  
  
  
  □苏报记者 胡佳逸
  农交会办到第十一届,已成了不少苏州人的“念想”。年末去逛一次农交会,爱新奇的市民惦记着新品种水果、台湾小吃,马大嫂们直奔新鲜便宜的平价蔬菜,筹划着操办年货的市民在南北干货区走上一圈,年货便七七八八有了着落……今年农交会又有哪些看点?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蔬菜带着花盆卖“阳台蔬菜”进市民家
 
  远远看去,是一盆平淡无奇的盆景,嫩绿的植物约10厘米高,生长在黄色的花盆里,与常见的盆栽植物无异。走近细看,花盆里栽着的植物,竟是一株小小的生菜。再看周边花盆里种着的植物,包菜、花菜、萝卜……都是餐桌上常见的身影。在五月田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内,记者看到了这些新鲜玩意。展台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蔬菜可不是论斤卖的,想要买它们,就得像买盆景一样连花盆搬回家,价格还不便宜,一盆单株的生菜就要卖到38元。
  一棵生菜为什么能卖这么贵?工作人员解释,将蔬菜种到花盆里,城市人就可以把它们带回家,放在阳台上、房间里或是办公桌上,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这便是时下流行的“阳台蔬菜”了。由于冬天气候寒冷,蔬菜生长缓慢,“阳台蔬菜”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如盆栽生菜可保存一个多月,花菜、包菜则可保存两个月左右。“别看只是一棵蔬菜,要做成盆栽可要花上大工夫,你看我们的生菜看起来颜色特别鲜嫩、长势也好,这跟我们使用德国进口机质土有关,这种土十分松软,里面有丰富营养成分,透气性很好。另外,花盆里的植物并非直接撒子播种,而是根据顾客需要从育苗盘中挑选最壮最好的移栽过去。”工作人员介绍说。据悉,眼下苏州已有不少农产品基地培育并销售“阳台蔬菜”,主要用于酒店房间、饭店包厢、娱乐会所等。近来,“阳台蔬菜”还在逐渐走进普通市民家庭。
 
  橘子外表柚子心新品种水果蛮新奇
 
  个头与普通橘子无异,只是表皮颜色为浅黄色; 拿到手里一捏,表皮厚实,硬邦邦的,剥起皮来还挺费劲; 去皮后瓤的颜色更浅,吃起来口感清甜,略带苦味,更像柚子……在常阴沙农场展台边,记者看到了这种有着橘子外表柚子心的稀罕物儿。
  负责销售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水果叫做甜橘柚,是橘子和柚子嫁接后的产物,它保留橘子和柚子双方的优点,如个头小,方便食用;口感清甜,不上火等,此外,它还具有很好的止咳效果。“这个品种目前在苏州还很少看到,我们是从浙江批发过来的,按盒销售,一盒10斤,每盒85元。”该工作人员说。尽管在苏州市面上还是“生面孔”,不过苏州市民还挺“买账”,一位市民一下就买了20盒。
  同样惹人关注的水果,还有来自张家港的“爱宕梨”,它最吸引人之处便是它的“大块头”:表皮黄褐色,每个足有2斤重。别看外表粗犷,“爱宕梨”肉质却是格外细腻,且水分充足。“这种梨很耐保存,常温下能放到过年,要是放在冰箱里,能一直吃到明年的5月份。”工作人员介绍说。
 
  冬笋一小时卖500斤平价蔬菜最亲民
 
  “这种冬笋在南环桥批发市场要卖七八块一斤,这里是五块八一斤,便宜不少。而且看着还蛮新鲜,这个季节的冬笋味道鲜,营养好,赶紧多挑些。”对于马大嫂们来说,盆栽蔬菜、新品水果或许只是看新鲜的玩意,抢购平价蔬菜才是她们的“主战场”。在一个蔬菜销售专柜,鲜嫩的冬笋便引来一阵抢购热潮。
  展台负责人告诉记者,来自江西的冬笋是他们当天的主打产品,共带来了近一万斤参展,没想到会卖得这么好,一个小时不到,便卖出了500多斤。
  除冬笋外,豆芽、迷你南瓜、苏太猪肉等地产农产品的销售同样火爆。众仕达蔬菜食品有限公司展台前,便围了不少买豆芽的市民,绿豆芽和黄豆芽均为每斤2元,小金黄每斤3元,一个小时不到,每个品种都卖出了三四筐,“豆芽家里人都喜欢吃,但前一阵老听说市面上有黑作坊里生产出的毒豆芽,不大敢买了,参加这个展会的豆芽应该是没问题的,买两斤绿豆芽回家炒。”市民狄阿姨说。
 
1

高兴

感动

同情
1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24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

0 回复 彩贝一一 2012-12-15 09:52
   我养植物总是养不活~~种菜不知道能不能活
0 回复 新鲜人 2012-12-15 10:23
彩贝一一:    我养植物总是养不活~~种菜不知道能不能活
这种菜应该活上1-2月没有问题。
0 回复 华盛顿人 2012-12-15 10:26
苏州在便民方面做得不错。
0 回复 kylelong 2012-12-15 12:36
彩贝一一:    我养植物总是养不活~~种菜不知道能不能活
不能灌水太多
0 回复 仲国民 2012-12-15 15:59
农家风景进庭院,这是一个新时尚。
0 回复 霜天红叶 2012-12-15 16:57
鱼米之乡的蔬菜竟然现在是盆栽了,很无语!你知道苏州的可耕地少了多少吗?这些可耕地都贱卖给中外资本家,变成资本了,还是城镇化的典范,很悲哀!
我,就事论事,朋友别介意,我有空会写两篇有关苏州模式的文。
祝周末快乐!
0 回复 老法师 2012-12-15 18:10
我家领导自己在后园种葱, 辣椒, 也是盆栽。还种过丝瓜, 长得还不错。
0 回复 病枕轭 2012-12-15 23:33
建议38888元
0 回复 新鲜人 2012-12-15 23:43
霜天红叶: 鱼米之乡的蔬菜竟然现在是盆栽了,很无语!你知道苏州的可耕地少了多少吗?这些可耕地都贱卖给中外资本家,变成资本了,还是城镇化的典范,很悲哀!
我,就事论 ...
一个国家有些分工,应该很正常,苏州城镇化后必然会使耕地减少,所以苏州在苏北及东北有两块各50万亩的粮食基地。苏州城郊以种蔬菜为主,不知老友近年来常回苏州否?? 我是每年必回一次。苏州可是每天能吃到当天采摘的蔬菜,也能吃到当天宰杀的新鲜猪肉。这都是我在美国吃不到的。苏州的盆栽蔬菜显然不是用于餐桌,而是用于点缀的。你看它主要用于酒店房间、饭店包厢、娱乐会所等,就清楚它不是用来丰富餐桌的。而是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为了餐桌,决不会化38元去买一棵生菜。菜市场里3元8毛钱可以买2-3棵。到目前为止,苏州不缺新鲜蔬菜,当然继续城镇化后怎么样,是否会像美国一样,在美东地区吃的全是加州种的蔬菜?谁也不能预知。
0 回复 新鲜人 2012-12-16 00:08
老法师: 我家领导自己在后园种葱, 辣椒, 也是盆栽。还种过丝瓜, 长得还不错。
我也是,但发现盆栽的总不如在地里种的长得好,可能还有一定的技术问题。我种过黄瓜,丝瓜,辣椒,冬瓜等。所以种黄瓜是因为在美国的中国超市里买不到带刺的中国小黄瓜,但超市里可以买到带刺的中国小黄瓜的秧苗。所以许多华人家里都喜欢种黄瓜,这可是真正为了餐桌。
0 回复 小辣辣 2012-12-16 01:30
霜天红叶: 鱼米之乡的蔬菜竟然现在是盆栽了,很无语!你知道苏州的可耕地少了多少吗?这些可耕地都贱卖给中外资本家,变成资本了,还是城镇化的典范,很悲哀!
我,就事论 ...
自从发生薄熙来事件后,我兄对苏州模式一直表示了许多不同意见,我对政治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也不想讨论重庆模式和苏南模式的优劣。我只想问一句,你认为状元之乡,及当代院士之乡,出过吴建雄,李政道的苏州只配永远做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城市吗??

祝周末愉快。
0 回复 小康人家 2012-12-16 04:15
在城市化的同时,给以市民回归自然的条件及注意菜篮子工程等都值得称赞。
0 回复 霜天红叶 2012-12-16 18:26
新鲜人: 一个国家有些分工,应该很正常,苏州城镇化后必然会使耕地减少,所以苏州在苏北及东北有两块各50万亩的粮食基地。苏州城郊以种蔬菜为主,不知老友近年来常回苏州 ...
见仁见智!
你知道现在很多粮食都是进口的吧!连粮食都不储藏了,你应该懂我的意思!
以前有天灾都是苏北人逃到苏南的,难不成现在倒过来了?
0 回复 霜天红叶 2012-12-16 18:28
小辣辣: 自从发生薄熙来事件后,我兄对苏州模式一直表示了许多不同意见,我对政治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也不想讨论重庆模式和苏南模式的优劣。我只想问一句,你认为状元之乡 ...
见仁见智!
你知道现在很多粮食都是进口的吧!连粮食都不储藏了,你应该懂我的意思!
以前有天灾都是苏北人逃到苏南的,难不成现在倒过来了?
问题是减少的是肥的流油的可耕地减少了,我有时间会写一篇文章的,这模式不是我说的,是有人刻意树立的!
0 回复 新鲜人 2012-12-16 23:38
霜天红叶: 见仁见智!
你知道现在很多粮食都是进口的吧!连粮食都不储藏了,你应该懂我的意思!
以前有天灾都是苏北人逃到苏南的,难不成现在倒过来了? ...
这与观点无关,这是事实。我希望你看看我介绍给你的一篇文章,中国新的8大粮食生产基地。苏南地区并不在粮食生产基地内,而广大的苏中,苏北平原是。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文革时的北大荒现在变成了北大仓,同样的苏中,苏北平原生产的粮食不仅足够江苏省自用,还能输出到其他兄弟省市。不要用几十年前的眼光来看今日的苏中,苏北地区,她们都分别被列入中国新的八大粮食生产基地之内。我们总不能让北大荒永远是北大荒而不把他变成北大仓,也不能把苏中,苏北永远贫穷下去吧???

http://tieba.baidu.com/p/602633065

我已贴出于社会版。集中力量建设八大商品粮基地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07519&fromuid=150085
0 回复 小辣辣 2012-12-17 01:44
霜天红叶: 见仁见智!
你知道现在很多粮食都是进口的吧!连粮食都不储藏了,你应该懂我的意思!
以前有天灾都是苏北人逃到苏南的,难不成现在倒过来了?
问题是减少的是肥 ...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一切都在变。如果继续抱着苏州这个自给自足的农业城市不放,我真为苏州如此出人才的地方悲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不可能继续维持自给自足的原始社会方式。何况苏州??苏南模式不是党和政府定的,是30年代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他发现苏南各城市普遍可耕地少,农民守着这些可怜的耕地,只能越来越穷。必须发展乡村企业,他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不仅影响了苏南地区,也影响了世界类似的地方。而重庆模式反而是中央钦定的(重庆模式这一概念在2010年6月12日由七大部委联合推出)。.所以我不愿与你讨论模式问题,因为苏南模式是民间的,重庆模式是官方的,没有可比性。苏南模式到今天为止,我没有看到党和政府部门的承认,只有民间和媒体在讨论和称呼,而政府部门的正式称呼是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而重庆模式是。薄熙来可能下台,而钦定的重庆模式不会消失。这就是中国政治的现实。
至于苏南苏北苏中的关系问题,希望你能对今日江苏的情况作一全面了解,当然你也可以全面否定江苏。那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中国的粮食进口问题,其实不是最近开始的,1960-70年代早已进口小麦等主粮,而现在进口的主要是大豆及玉米,中国吃的食油,几个名牌豆油基本都是用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制作的,因为这些大豆的价格明显比国产的便益。在食油的标签上都有说明,中国较前富裕了,乳蛋肉类产品及其他以粮食为原料的产品需要量大大增加。所以玉米需求量大大增加。这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中国自产的粮食如只管温饱,完全是足够的。而且中国不论什么时候,都没有停止过粮食储备。由于市场经济的原因,中国一些企业尽管在进口大豆,玉米。但也有一部分企业在出口玉米,小麦及大米,为了减少粮食的输出,中国已取消了粮食出口退税政策。以便减少粮食进口。但恐怕抵挡不住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因为中国几家主要的豆油生产商,基本上是外资控制的,无法约束它采用哪一个国家的大豆。由于规定如使用的是转基因大豆,必须注明,这些厂家的销售额也在萎缩。有可能最后会被迫改用国产大豆,谁知道???
附两个帖子,供参考:
金龙鱼否认所用进口转基因大豆非法 称有安全证书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07699&fromuid=232510
6-70年代进口粮食为温饱,现在进口为丰富人民生活。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07711&fromuid=232510
0 回复 疯疯颠颠 2012-12-17 02:46
我想任何年轻人应该比我这个老头子开明,不可能认为苏州永远只能是农业城市,也不可能认为苏州农民永远守在这些可怜的土地上,一代比一代的耕地少(如果30年代每个农户平均有3亩地,那到现在,一个农户可能只有一亩地)。只种地,也只能一代比一代穷。我想费孝通先生就是清醒的看到了这个问题,才提出苏南农村只有发展农村企业才有出路,也就是今天的苏南模式,农村推动城市的发展。许多乡村由于发展了集体企业,变成了小镇。农民的生活也大大地得到了改善。这条道路一度受到批判。80年代后才逐渐恢复。苏锡常地区基本都是如此。苏州由于和新加坡合作,抢得了机会,在苏锡常地区取得了领先的地位。
苏州的苏虽然原来写成蘇,但苏州最初的城市名称并不是苏州而是吴。平江-- -。直到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 以后也几度变化。命名并不是因为是鱼米之乡(虽然苏州曾经的确是鱼米之乡),而是因为苏州位于姑苏山之东,所以苏州一直又名姑苏。
0 回复 寒冬开梅 2012-12-17 05:27
苏州,一个令人留恋难忘的地方,我也写了一篇日志,欢迎点评。
http://my.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309775&do=blog&id=169333
对于霜天红叶网友提出的问题,我想应该和中国究竟是应该闭关自守和改革开放政策有关。即使毛泽东先生也不主张闭关自守的,72年的尼克松访华和中日恢复邦交就是毛泽东先生想冲破西方强加给我们的封锁的努力。闭关自守是没有出路和前途的,即使薄熙来不也是引进外资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吗??不也说苏南是重庆的模特儿吗!!!
0 回复 韩冰 2012-12-18 22:14
生活的美是由人们创造出来的,不仿你也可以试试!
0 回复 大千世界 2012-12-19 05:09
我不认为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是对改革开放和封闭守旧的态度问题。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不仅苏州,各不同地区都会有不同的分工,如北大荒地区,地多人少,发展国营大农场就非常合理。理应变成北大仓。所以这应该不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8 16:5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