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的华人迟早要被你们害死 [2018/02]
- 罪恶之城(三)色诱(18+) [2015/01]
- 转基因食物的方崔之争(一)方舟子是个门外汉 [2014/01]
- 穆斯林婚礼 [2015/06]
- 罪恶之城(一)菜鸟闯赌场 [2014/12]
- 找女婿就要找这样的姑爷 [2015/01]
- 没有文化(五) [2015/05]
- 那片土地(八)卑贱 [2016/05]
- 海外华人,需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了 [2020/03]
- 罪恶之城(2)拉斯维加斯的秀 [2014/12]
- 爱折腾不是你的错 [2015/10]
- 博士和“不是” [2011/06]
- 毕福剑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2015/04]
- 别把崔永元撕逼范冰冰简单化了 [2018/06]
- 海归的姑娘又想“出海”了 [2022/09]
- 药家鑫被判死刑,是舆论影响司法的又一恶果 [2011/04]
- 中国没有女人(一) [2011/02]
- 让人恶心的事和人 [2011/08]
- 普通美国人的价值观 [2012/05]
- 万恶的美帝国主义,让我重新成为劳苦大众 [2011/12]
- 今晚咱烧饭 [2011/12]
- 牛屎和鲜花(上)戴牛屎帽 [2011/11]
- 女儿的“男朋友”首次登门拜访 [2010/06]
- 中国的学校,是培养奴才的教育(中) [2010/04]
- 中国的学校教育,就是培养奴才的教育(下) [2010/04]
- 听于丹忽悠 [2009/07]
- 主流社会是个什嘛东西 [2010/02]
- 在美国咱遭受家庭暴力 [2010/04]
- 农民领导,永远正确 [2010/05]
- “骚扰”电话带来的家庭地震 [2009/08]
02/13/2011
朋友好揽事,发现咱是个精力过剩的主,就为咱揽一些吃力不讨好的活,这不,又有“为亚裔美国家庭服务”(Asian American Family Services)找上了门。
美国人钱真多,也不知道是什么行善的人出资成立了这样的机构,雇几个员工,找一批义工,帮助那些刚抵达美国社会、无法适应美国文化、亟需帮助的家庭。
朋友发Email征求咱是否可以成为其中的义工,当时也不清楚是个啥机构,朋友说帮助刚来美国的中国家庭适应美国。听到帮助同胞这样一个“崇高”任务,咱没加考虑就答应了。等咱参加了2个半小时的培训后,才发现,事情远不象咱想象的那么简单。
由于此项活动宗旨的“崇高”,对参加者背景调查非常详尽,咱两个半小时的培训,除了听项目的内容,剩下的就是填了一大堆表格,除了住址、电话、工作单位等,连社会安全号和生日这样隐秘的信息也要提供,并把身份等证件复印了,填写允许对方对自己背景调查的委托书,这哪里是做好事不留名,这是做好事还得有资格,敢情美国做好事竟然这么难啊。
今天是第一次和受帮助家庭孩子见面,分配给咱的是两个高中的男孩子,根据规定,帮助对象必须是同性,咱估计是怕有人“见异色开”吧。咱本来想帮助两个女孩子,因为有女儿的支持,女孩子可以接到家里,让女儿向她们“传经授业”,但人家有规定,咱还是乐意地接受组织者的安排了。
咱以为孩子的家长总要露面,可会面时间到了,只见到一个15岁的男孩,另一个孩子爽约了,孩子的家长根本没见,孩子人生中这么重要的事,家长都不露面,咱实在搞不懂这些中国家庭是怎样应对来美后的生存和发展的,可等咱和男孩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后,才理解了来自中国的很多孩子,亟需咱们海外的华人伸出援助之手。
记得自己刚把领导和女儿接到美国的时候,对女儿是否适应美国学校的学习生活无不担心,不止一次地在上班时间到学校偷偷观察女儿课间的活动及表现,也多次和老师碰头,希望女儿能平稳地度过休克期,直到一年后,女儿才融入了同学中。每个中国孩子,从抵达美国的第一天起,就进行着中美文化及语言冲突所导致的挣扎,由于各个家庭背景的不同,这样的挣扎时间或长或短,家庭的因素,无疑是减少挣扎最关键的因素。
这个15岁的男孩来美7个月,父亲是公司劳务输出,母亲因为身体原因待家,已到上大学年龄的姐姐现在读语言学校。父亲因为工作关系,目前回国工作了,留下了母亲和姐弟三人在美。母亲不会驾驶,家里就姐姐有驾照。男孩上学出行除了坐校车,就是走步了。
当咱问男孩下午2:30放学后都干什么的时候,男孩说除了做作业,就是在家看老师给的一些小说,来美7个多月,当地很多地方都没有去过,活动的范围就在中国城周围。当回答咱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运动的时候,他告知没有太多的喜好,唯一喜欢的是游泳,可由于公寓里面的游泳池经常不换水,加上天气寒冷,很长时间没有游了,至于游泳馆卡,男孩想都没想过。
男孩来自中国农村,对社会见识不多,平时也无法上网,周围没有朋友,每天在学校里说不上20句话,所以,英语口语很难提高……所有的情况总结成一个词:郁闷。
和服务中心的人员商谈后才知道,目前需要帮助的亚裔孩子近100人,而愿意报名并胜任的义工只有12人。咱平时大多接触了留学和访问学者等高知人士,朋友中普遍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较少有孩子长期挣扎的情况出现,美国对中国人签证卡得很严,这样难以适应美国生活的家庭来到美国,遇见的难度可想而知了。
会面结束后天已经黑了,咱要送男孩回家,男孩很懂事,他还要到周边商店为妈妈买一些东西,加上住得不远,他不愿再耽误咱的时间,自己购完物以后,会独自步行回家。
看到男孩离去的背影,咱突然开始感谢起朋友为咱揽的好事了。
见面会安排了少量食物
参加人员正在填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