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的华人迟早要被你们害死 [2018/02]
- 罪恶之城(三)色诱(18+) [2015/01]
- 转基因食物的方崔之争(一)方舟子是个门外汉 [2014/01]
- 穆斯林婚礼 [2015/06]
- 罪恶之城(一)菜鸟闯赌场 [2014/12]
- 找女婿就要找这样的姑爷 [2015/01]
- 没有文化(五) [2015/05]
- 那片土地(八)卑贱 [2016/05]
- 海外华人,需要给自己留条后路了 [2020/03]
- 罪恶之城(2)拉斯维加斯的秀 [2014/12]
- 爱折腾不是你的错 [2015/10]
- 博士和“不是” [2011/06]
- 毕福剑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2015/04]
- 别把崔永元撕逼范冰冰简单化了 [2018/06]
- 海归的姑娘又想“出海”了 [2022/09]
- 药家鑫被判死刑,是舆论影响司法的又一恶果 [2011/04]
- 中国没有女人(一) [2011/02]
- 让人恶心的事和人 [2011/08]
- 普通美国人的价值观 [2012/05]
- 万恶的美帝国主义,让我重新成为劳苦大众 [2011/12]
- 今晚咱烧饭 [2011/12]
- 牛屎和鲜花(上)戴牛屎帽 [2011/11]
- 女儿的“男朋友”首次登门拜访 [2010/06]
- 中国的学校,是培养奴才的教育(中) [2010/04]
- 中国的学校教育,就是培养奴才的教育(下) [2010/04]
- 听于丹忽悠 [2009/07]
- 主流社会是个什嘛东西 [2010/02]
- 在美国咱遭受家庭暴力 [2010/04]
- 农民领导,永远正确 [2010/05]
- “骚扰”电话带来的家庭地震 [2009/08]
01/03/2013
在咱们成长的过程中,从小就被灌输了“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民族”这个概念,但等到自己辗转并生活在美国多年之后,咱对中国人民是不是天底下“最勤劳勇敢的民族”有了怀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人民绝对是天底下最“节省”的民族。
海外华人第一代移民,或多或少都持有这样的节省习惯,无论是买了豪宅,还是坐上了皇冠,咱们在大多的时候,都是给自己脸上增加一些引起他人“羡慕”的笑容,他人看不到咱们在豪宅里面大汗淋漓地节省一点空调费,也听不到咱们坐在皇冠里面吃快餐面的唏啦声,大家能看到和听到的,是在豪宅里面办派对时的好酒好菜和观赏豪宅后院整齐的草坪中开辟的“自留地”里面茂盛的庄稼。
再看咱们的下一代,生活理念彻底本土化了:听着震耳欲聋的摇滚,吃着送上门的洋快餐,喝着啤酒易拉罐,开着父母的免费车,大把大把地消费了父母省下来的“辛苦钱”。他们看不明白他们的父母,为什么生就一个穷人的命,只知道赚钱,不知道消费,因为,他们根本不懂中国还有“苦行僧”的文化。
别说咱们海外华人和自己的孩子有很深的代沟,但说咱们和自己的父母,也存在了不可跨越的生活理念差异,下面的故事,大家在笑过之后,不妨扪心自问:这件事是不是也发生在咱们自己身上?
咱回国看父母,最难受的是父母对自己节省过度,对子女大方过头。一到家,父母就递上来一垛钞票,说是咱身上没有人民币,在国内花钱的地方多,如果不够,尽管开口,爹妈退休金花不完,有的是钱!
是真有钱吗?否也。家里的卫生间,为了省水,老爸用个大盆接水,小便后,就用舀子舀水冲,卫生间里始终散发了不舒适的味道,没办法,为了彻底杜绝这样的味道,咱趁爹妈不在家,把已经长了青苔的盆和舀子一并扔了。老爸回来,偷偷地从垃圾桶里捡回了那把舀子。在咱探亲期间,不再使用“手工冲洗”便池的方法了,等咱探亲结束,咱老妹再次抱怨:老爸老毛病再犯,又开始舀水冲便池了。
咱家领导打小没吃过苦,上面有父母爱着,下面有哥哥姐姐护着,这就养成了和咱们这代人格格不入的生活习惯:浪费,这样的行为方式,咱父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们知道,这辈子他们的儿子不再聚财,未来是个穷人的命,因为,家里有个“败家子”啊!
咱父母曾经来美国和咱们生活过一年,看到咱领导那个“浪费”行为,气就不打一处来,但碍于在他人屋檐之下,不敢光明正大地抗议,只能私下里向咱抱怨:儿子哎,你看看你媳妇,那个大手大脚,扔东西就象扔别人家的不义之财一样,一点都不心疼,过日子不能这样过啊!
咱知道父母这辈子生活不易,但也知道领导扔东西“有理”(领导是总有理,不是总理啊),但为了照顾父母“痛心”的心理,咱私下里多次提醒领导:扔东西不要当着父母的面,如果需要处理“垃圾”,把它交给咱,咱多跑几步,扔进公共垃圾桶,父母看不到,也就安心了。
即便如此,还是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10年前领导来美国,由于可以携带两个大旅行箱,所以,把国内能带来的家庭用品,尽数带了双份,就恨不得来美国开杂货店才好,带来的产品几乎可以“终身受用”。等到了美国,发现这里啥都不缺,产品丰富多彩,应有尽有,但领导并不后悔自己的行为,按领导的话说:这里的东西比中国的贵好几倍,能免费托运,干嘛不把这些东西带来呢?
等来美国生活时间长了,才发现,带来的东西不好使,很多东西不是为美国生活设计的,诸如:床单偏小,被套偏小,竹席没有用武之地等等,于是乎,这些“便宜了很多倍”的中国产品,逐渐被抛弃。
2005年,领导回国,又一次带回来了很多有“用武之地”的家庭产品,其中,一把炒锅用的不锈钢铲子,是领导的得意之作,这把铲子,经历了中美之间多次飞行,最后又一次“完璧归赵”了。
这把铲子是领导第一次来美国携带的随身行李,来美国后,发现这里不用铁锅,都是不粘锅,于是,铲子被束之高阁。父母来探亲的时候,领导整理家,这把铲子就被领导扔进了垃圾桶,咱老爸看了心痛,趁领导不注意,就把这个“挺贵”的不锈钢铲子给偷偷藏起来了,并在一年探亲结束回国后带回了中国。
领导在美国生活时间长了,发现美国的不粘锅“质量不佳”(中国式的高温油炸,啥不粘锅口碑都不佳),于是,萌发了用铁锅的念头,这不,在中国城买到了铁锅,就缺好使换的铲子了。回国探亲,买把好铲子自然就提到了议事日程。
老爸一听说咱领导要买铲子,马上拿出了这把来自美国的铲子,领导很喜欢,觉得眼熟,于是,老爸很得意地吹嘘了自己的“业绩”:你知道吗?这是从美国带回来的,是从你们家垃圾桶里捡的啊!
老爸开始了一轮为自己一贯坚持的“收藏破烂”、勤俭持家的行为进行辩护和说教,并把现成的例证加以延伸,“笑容可掬”地批评了咱领导的“败家子”行为。
领导理亏,自然不加争辩,回来后把此事添油加醋地对咱笑侃,给咱“表扬”老爸增添了素材,在QQ里,咱不失时机地对老爸的行为加以褒扬:老爸,咱们家如果没有您收藏破烂的习惯,咱家早就破产啦!
那边,老爸象孩子似地嘿嘿笑着。
这边,一回头,咱对了领导说:“咱下次回国探亲,老爸的破烂该扔的咱还得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