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抗战胜利后的几个电影

作者:疯疯颠颠  于 2013-3-6 08:3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33评论

1947年初上映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名导演史东山的剧作。以抗日救亡演剧队的真实经历为题材,描写了一群青年爱国知识分子在抗战前后的经历,故事情节是:大学女生江玲玉在抗战爆发后参加了救亡演剧队,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同行的青年音乐家高礼彬与她朝夕相处,两人之间萌发了爱情。但现实却是严酷的,他们在徐州会战时被日军包围,被迫化装成难民分散突围,有的队员因此而牺牲。此后,尽管生活条件很艰苦,但队员们在高昂的抗日爱国激情鼓舞下,坚持着崇高的抗日宣传工作。到了重庆后,恰逢江玲玉的表兄周家荣在此假借“公务”之名做投机生意,大发“国难财”。周家荣极力追求江玲玉,但被她拒绝。日本投降后,江玲玉和高礼彬正式结婚,可是等他们复员回到上海,却既无工作,又无住房,好不容易在朋友帮助下找到了工作,但生活在高涨的物价之下仍然无比艰辛。此时,周家荣以“接收大员”的身份回到上海,再次大发横财,趾高气扬。生活的困顿和过度的操劳,使江玲玉和高礼彬的身体垮了下来,高礼彬得了肺病,江玲玉怀有身孕还要坚持工作。终于,江玲玉在一个雨夜昏倒在街头,过去的演剧队员协助高礼彬四处寻找,最后大家相会在医院里……

1947年末上映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由蔡楚生,郑君里合导。叙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抗战前后的悲剧命运,故事情节是:纱厂女工素芬善良朴实,认识夜校教师张忠良后,与其建立了家庭。抗战爆发后,张忠良將老母幼子托付给妻子,自己参加战地救护队,离开了上海。素芬带着儿子和张的老母先是回乡居住,后因生活无着,又返回上海,过着艰苦的生活,素芬甚至差点丢了性命。与此同时,张忠良也在战场上险遭不测,后来逃出敌营,流浪到重庆,于生活困顿之际得到交际花王丽珍的帮助,在王的干爹庞浩公的公司里任职,并与王同居,混迹于官商之间,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终于,素芬盼到了抗战胜利,但丈夫音信全无,她被迫到王丽珍的表姐何文艳家帮佣。此时,张忠良已回到上海参加接收,但他早置妻、子、老母于度外,根本不想回家,却借何文艳的丈夫因附逆被捕之机,连何文艳也一道“接收”了。素芬在何家的宴会上见到了张忠良,可是她朝思暮想的丈夫却不认她,素芬不禁悲从中来。张忠良的老母得知此事,携一家三口找到张忠良,痛责儿子不忠不孝,而张忠良在王丽珍的逼迫下,没有勇气抛下骄奢的生活,对母亲和妻、子的苦难无动于衷。素芬在尝尽人间冷暖后,深感屈辱与绝望,纵身跳江,无尽的忧愁随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电影又分为上下两集,上集为八年离乱。下集为天亮前后。十分轰动。几乎热度近似出水芙蓉。虽电影表面上与政府无关,但实质上是对民国政府的负面描写,在舆论上极不利于民国政府,创造了抗战夫人,发国难财,五子登科等等名词,在民间广泛流传。更由于电影贴近现实,符合生活。“一江”电影创造了民国时代票房价值及观众第一。以致于使民国政府回都南京后,很快就丧失了民心。加速了民国政府的垮台。
可惜的是这些导演和演员在文革期间,大多受到了不公待遇。
现附原电影于下,供有兴趣者参考。
《一江春水向东流》前集《八年离乱》
《一江春水向东流》后集《天亮前后》

高兴
1

感动

同情

搞笑
1

难过

拍砖
3

支持
2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3 个评论)

6 回复 iamcaibird 2013-3-6 08:52
都看过,是陪着我母亲看的。她看得满脸泪水。
3 回复 opa900 2013-3-6 08:57
记不清看过没有,片名倒是很熟。
7 回复 好啊好啊1 2013-3-6 09:01
好啊好啊!谢谢!
都没有看过,等有时间看。
2 回复 shen fuen 2013-3-6 09:03
《一江春水向东流》很不错的!
3 回复 猪扒戒 2013-3-6 09:06
谢谢,原来没看懂,刚好。
3 回复 猪扒戒 2013-3-6 09:07
opa900: 记不清看过没有,片名倒是很熟。
年轻就是好。
3 回复 老阿姨 2013-3-6 09:08
   谢谢!看过,再看一遍。
3 回复 仲国民 2013-3-6 09:17
很不错。演得也很好。
3 回复 疯疯颠颠 2013-3-6 09:48
iamcaibird: 都看过,是陪着我母亲看的。她看得满脸泪水。
又逢一个相近年龄的网友。
2 回复 疯疯颠颠 2013-3-6 09:49
仲国民: 很不错。演得也很好。
可惜这些导演和演员,在文革中大多受到了不公待遇。
2 回复 iamcaibird 2013-3-6 09:56
疯疯颠颠: 又逢一个相近年龄的网友。
错了,你和我母亲年纪相当。
6 回复 疯疯颠颠 2013-3-6 10:01
iamcaibird: 错了,你和我母亲年纪相当。
47年该两电影播出时,我刚17岁。我想你母亲要比我岁数大许多。
3 回复 iamcaibird 2013-3-6 10:06
疯疯颠颠: 47年该两电影播出时,我刚17岁。我想你母亲要比我岁数大许多。
我母亲看这些电影的时候是80年代
5 回复 疯疯颠颠 2013-3-6 10:19
iamcaibird: 我母亲看这些电影的时候是80年代
不知道80年代又重演过这些电影,大概也算是为这些文革期间受到不公待遇的导演和演员平反吧!!其实他们都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功人员。
3 回复 病枕轭 2013-3-6 10:27
片子不错~解放后大放特放~因为电影是拍摄于抗战结束后不久的40年代,所以故事的真实感震撼人心呐!
2 回复 总裁判 2013-3-6 10:32
尤其是《一江》,我看过无数遍,体会到这部片子自从1949年以来,就再也拍不会出如此高水平的电影。吴英,被誉为东方第一老太婆。我们来对比一下:中共主旋律电影《槐树庄》,那个天生党的依靠对象,也是个老太,拍得象地主婆,做作而老不正经的样子。
问题来了,为啥同样属批判现实主义的电影,在国民党手里能谴责国民党,但在共产党手里起不到批判现实的作用,连批判历史的作用都起不到。我的回答是:文艺不是象莫言所说的,在中国这样性质的社会里,文艺不可能与政治无关。
10 回复 华盛顿人 2013-3-6 10:39
疯疯颠颠: 不知道80年代又重演过这些电影,大概也算是为这些文革期间受到不公待遇的导演和演员平反吧!!其实他们都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功人员。 ...
80年代的重新演出,我想主要是为这些文化战线上的有功人员平反。
3 回复 卉樱果 2013-3-6 10:53
都看过~。
2 回复 疯疯颠颠 2013-3-6 11:07
总裁判: 尤其是《一江》,我看过无数遍,体会到这部片子自从1949年以来,就再也拍不会出如此高水平的电影。吴英,被誉为东方第一老太婆。我们来对比一下:中共主旋律电影 ...
自从开国初期。由毛泽东先生亲自点名批判武训传后,中国电影创作就一直谨小慎微。电影界万马齐喑。1950年全国出品电影二十八部;1951至1954年,全国只拍摄了十六部电影,大量电影还在构思讨论中就下马,连成为禁片的机会都没有。夏衍这样回顾:“剧作者不敢写,厂长不敢下决心了,文化界形成了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风气。当时就有人向我开玩笑,说拍片找麻烦,不拍保平安。”。直到60年代,好不容易出了一部早春二月,在文革时第一个受到批判。所以中国的电影难免公式化的一套。
2 回复 疯疯颠颠 2013-3-6 11:12
病枕轭: 片子不错~解放后大放特放~因为电影是拍摄于抗战结束后不久的40年代,所以故事的真实感震撼人心呐!
50年代曾经大量演出过这些电影,60年代后就比较少演了,文革时大部导演及演员都被波及。iamcaibird网友说,80年代又重新演出过。我认为应该是对文革时这些导演及演员的平反。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3 13:2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