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美国,我没有赡养父母义务,不行你们可以去告我 [2017/08]
- 更钦佩刘晓波的前妻 [2017/07]
- 何日君再来是一首什麽样的歌??? [2013/03]
- 青菜菠菜黄豆芽笋干 苏州人年夜饭饭都有寓意 [2014/02]
- 沈崇案,真相并非遥不可及 [2013/02]
- 苏州最美的16大湖泊,你去过几个? [2016/12]
- 被特朗普当众甩手,美国第一夫人将会成为摆设? [2017/02]
- “文革”中江青将“最好的朋友”整死 [2013/03]
- 苏州的桥 [2013/05]
- 枫桥夜泊及日本人对寒山寺的情结 [2011/08]
- 苏州博物馆貝聿銘先生視為【最心愛的小女兒】 [2013/05]
- 世界各国在美国获得博士头衔的数量 [2017/05]
- 什么是殖民地 [2017/10]
- 苏州的老照片 回忆那段历史和旧事,认识这个过去的年代 [2013/08]
- 你听过完整的流亡三部曲吗》 [2013/03]
- 国内还未开荒的7个小众美景地,太美了! [2016/12]
- 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電視劇《勇士們》 [2017/04]
- 中国的城市化 [2014/05]
- 想当年也是一条好汉 [2013/08]
- 民国纪事 [2013/02]
- 为什麽习近平在喜峰口接受日首相来信 [2013/07]
- 红歌的故事 [2013/05]
- 忆抗战胜利后的几个电影 [2013/03]
- 沦陷区里的童年 [2009/05]
石湖是春秋时吴越争霸的产物,但真正成为风景区开始自范成大。故范成大祠应是石湖的主要人文景区。已有不少贴图。本帖拟介绍其他几个有重要人文价值的景区:
.顾野王墓:又称落星墓,相传墓上有五块石头,其中最大之一是陨石。民间认为是文曲星随顾野王陨落。顾野王出身吴地名门望族,祖父是梁东中郎武陵王府参军事。父亲顾烜以儒术知名,更是中国钱币学的鼻祖。顾野王自小聪慧,九岁写成《日赋》,12岁随父去建安(今福建建瓯),撰成《建安地记》两篇。
比起“戏说”中那位会功夫的唐伯虎来,顾野王的武略还有文史记载。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之乱时,野王回到家乡招募乡兵,随义军赴建康增援,向大众陈述君臣大义,抗辞作色,见者莫不为之动容。顾野王善书法,隋唐时,著名的书法家虞世南就是他的入室弟子。他有一手好丹青,擅长人物,尤工于画草虫。顾野王一生著作丰富,内容涉及文学、文字学、方志、史学等多方面。 其传世之作《玉篇》,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543年),是一部著名楷书字典。也是继许慎《说文》之后的一部重要而有影响力的文字学著作。 顾野王的一生绚烂夺目,充满传奇,在他死后,这份传奇仍然延续着,甚至还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
比起“戏说”中那位会功夫的唐伯虎来,顾野王的武略还有文史记载。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之乱时,野王回到家乡招募乡兵,随义军赴建康增援,向大众陈述君臣大义,抗辞作色,见者莫不为之动容。顾野王善书法,隋唐时,著名的书法家虞世南就是他的入室弟子。他有一手好丹青,擅长人物,尤工于画草虫。顾野王一生著作丰富,内容涉及文学、文字学、方志、史学等多方面。 其传世之作《玉篇》,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543年),是一部著名楷书字典。也是继许慎《说文》之后的一部重要而有影响力的文字学著作。 顾野王的一生绚烂夺目,充满传奇,在他死后,这份传奇仍然延续着,甚至还笼罩了一层神秘色彩。
越来溪是春秋晚期吴越争霸的历史见证,千百年来,拍岸的惊涛犹带着昔日邦国的呜咽。春秋后期吴越间战事频乃,吴公子光刺王僚夺王位称阖闾,公元前510年与越王勾践战于(木隽)李(今嘉兴),吴大败,阖闾重伤而亡。子夫差继位后每日命人立于宫庭中见王出入就大声叫喊:“夫差,可曾忘父仇?”发愤图强。遂于公元前494年败勾践于夫椒(今南太湖附近),沦越王为阶下囚。勾践被虏后卑躬屈膝牵马尝便,骗取夫差信任后重返越地,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而吴王却远贤用奸穷兵黩武。趁吴军北上争霸之机,勾践终于在周元王二年(474BC)举越兵从东太湖循水道而伐吴,攻入吴都成就霸业。据《吴郡志》引《史记正义》注解:“越自松江北开渠至横山东北入吴”,这就是越来溪的由来。清人姚承绪曾寄咏道:“湖上青山溪上兵,豢吴终得沼吴名”。
在越来溪的流经范围上历来存在广狭两种认识。南宋范成大《吴郡志》称此溪“在越城东南,与石湖通。溪流贯行春及越溪二桥,以入横塘,清澈可鉴。”以越来溪贯通石湖两端,北至横塘遂成通识。民国《吴县志》“越来溪在吴县西南横山下与石湖连,北至横塘~~~上有越城雉堞宛然。”又“在越城南者属吴江界,其北出行春桥而流入横塘者为北越来溪,亦曰行春桥塘。”也是并南北水道为言。然 明正德十年越溪当地立《恩荣桥碑记》,有“郡西南有胜地曰石湖,湖之南有溪曰越来溪”之说,是仅就南路而言。明莫震莫旦《石湖志》按语中称为“前后越来溪”。昔日沿溪多植柳,洵为胜景。《石湖志》引《吴郡志》曰:“柳以垂者为贵,今石湖绮川两旁亦有之。”南宋范成大《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三绝》其二有云:“杨柳无穷蝉不断,好风将梦过横塘。”明王宠《石湖八绝句》其五也说:“越来溪上柳千丝,画鼓游船晚更移。”溪畔风柳秀美,当非虚语。十里石湖八里溪,越来溪流极大丰富了石湖水域的水文形态。
石湖草堂 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智晓于寺后筑石湖草堂,明代蔡羽《石湖草堂记》云:“左带平湖,右绕群峦,负以茶磨,拱以楞伽,前阴修竹,后拥泉石,映以嘉木,络以薜萝,然群翠之表。”明唐伯虎、文征明、王守、王宠、汤珍常在此雅集。文征明为草堂题额,唐寅书联。后人曾在此立五贤祠,纪念五人。乾隆南巡时特赐联额。
治平寺,旧名楞伽寺,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僧法镜所建,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今名。寺内现有越公井,相传为春秋时所凿,隋越国公杨素加以浚治,以供军民饮用,故名越公井。寺内一株古银杏树龄达三百年以上,高二十余米,树干周长三米左右。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至石湖,治平寺是他驻足小憩之地,留下《治平寺》等诗篇。
石佛寺又名潮音寺、海潮寺、潮音禅院等,始建于南宋,依山而建,就山岩琢出观音像一尊,高一丈有六,神态逼真。后多次重修,现崖间观音像为明代留传至今。清乾隆皇帝南巡至此,题写匾额“普门香梵”并撰写对联一副“愿力广施甘露味,闻思远应海潮寺”。对联至今仍在观音殿的石柱上。 石佛寺又名潮音寺、海潮寺、潮音禅院等,始建于南宋,依山而建,就山岩琢出观音像一尊,高一丈有六,神态逼真。后多次重修,现崖间观音像为明代留传至今。清乾隆皇帝南巡至此,题写匾额“普门香梵”并撰写对联一副“愿力广施甘露味,闻思远应海潮寺”。对联至今仍在观音殿的石柱上。
乾隆御道是专为乾隆皇帝上山而铺筑的一条山路。御道自乾隆行宫遗址起蜿蜒至郊台,再沿岭直上上方山。御道全长约一千米,由石片呈佛珠状排列筑成,宽约一米,每隔十米左右就嵌有古朴的吉祥图案,如麒麟,蝙蝠,双钱,宝瓶等。据传乾隆南巡至上方山时三天赶筑而成。
申时行墓在苏州历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且保存较完整,在江南罕见。申时行(公元1535年-1614年),字汝默,明嘉靖年间苏州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卒后加太子太师,谥号申文定公。申时行墓占地百亩以上,封土高出地面丈余。原有牌坊及石人,石兽在文革期间相继被毁,墓穴、神道碑亭、享堂及八块石碑尚存。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楞伽塔又称“上方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由吴郡太守李显建,重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塔壁留有多处宋代铭砖。如今屹立山顶的古塔是一座宋塔,七级八面,塔身为砖结构。现有塔高二十三米,各层高度依次递减,平面大小亦相应逐层收敛,整体比例和谐。乾隆数次到此,留下《雨中游上方》、《上方山楞伽寺》、《游上方山》等诗作。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渔庄又称余庄,是近代书法家余觉于民国二十 三年(1934年)在渔家村建造的一座别墅。别墅简朴雅致,开门见湖,与上方山遥遥相对。1986年10月修缮后正式开放,内有石湖别墅故址上修建的农圃堂,玉雪坡,锦绣坡等,主厅福寿堂内有慈禧“懿旨嘉奖”的匾额。
宝积泉位于治平寺南,宝积山麓,原有宝积寺为隋大业四年(608年)僧永光建,构成了原楞伽寺,宝积寺,治平寺上方山上、中、下三院,后荒废。现宝积泉在原宝积寺旧址上新建。
郊台位于上方山与茶磨屿之间,是吴王在郊外祭天祀地的场所。据《周礼》记载,天子通过祭祀活动,祈祷神佑,保佑四海之内风调雨顺,全国上下君泰民安。郊台现仅剩一台状小丘,近旁磬石上有近代名人李根源所题“郊台”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