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美国,我没有赡养父母义务,不行你们可以去告我 [2017/08]
- 更钦佩刘晓波的前妻 [2017/07]
- 何日君再来是一首什麽样的歌??? [2013/03]
- 青菜菠菜黄豆芽笋干 苏州人年夜饭饭都有寓意 [2014/02]
- 沈崇案,真相并非遥不可及 [2013/02]
- 苏州最美的16大湖泊,你去过几个? [2016/12]
- 被特朗普当众甩手,美国第一夫人将会成为摆设? [2017/02]
- “文革”中江青将“最好的朋友”整死 [2013/03]
- 苏州的桥 [2013/05]
- 枫桥夜泊及日本人对寒山寺的情结 [2011/08]
- 苏州博物馆貝聿銘先生視為【最心愛的小女兒】 [2013/05]
- 世界各国在美国获得博士头衔的数量 [2017/05]
- 什么是殖民地 [2017/10]
- 苏州的老照片 回忆那段历史和旧事,认识这个过去的年代 [2013/08]
- 你听过完整的流亡三部曲吗》 [2013/03]
- 国内还未开荒的7个小众美景地,太美了! [2016/12]
- 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電視劇《勇士們》 [2017/04]
- 中国的城市化 [2014/05]
- 想当年也是一条好汉 [2013/08]
- 民国纪事 [2013/02]
- 为什麽习近平在喜峰口接受日首相来信 [2013/07]
- 红歌的故事 [2013/05]
- 忆抗战胜利后的几个电影 [2013/03]
- 沦陷区里的童年 [2009/05]
记得第一天周璇到咱们摄制组来的时候,穿的是一件淡蓝色的“阴丹士林布”的旗袍、平底带襻的黑皮鞋、剪得短短的头发。既不像个女学生,更没有演员和明星的风度、气味。而当导演袁牧之引着她向我们作介绍时,她低着头,不敢用眼睛正视咱们这几位所谓“大明星”的脸,只向各位深深地一鞠躬。当时,我看着她那羞涩、慌乱的神态与动作,我简直忍不住笑出声来……当然,我们都能体味得到她的内心喜悦与紧张的情绪,我们谁也不会轻视她,而是深深地喜欢上这个极其不显眼的、天真无邪的小丫头。
在一个明星不断涌现又不断被遗忘的时代,离开这个世界已近半个世纪的周璇居然一直没有被遗忘,人们无法忘怀她在银幕上无邪而甜美的面孔,还有她天籁般的歌声。她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两栖明星。在近20年的演艺生涯中拍摄了43部影片,演唱了200多首歌曲,成为早期娱乐界的一颗耀眼之星。她的代表作《马路天使》、《忆江南》等片更是享誉海内外,受到广泛好评。其中《马路天使》在20世纪曾被评为"中国电影90年优秀影片"之一,周璇本人则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她最适宜扮演的角色是那种天真未泯的小姑娘。看过《马路天使》的观众谁能忘记小红俏皮的笑容和受委屈发脾气时的伤心模样。古装片盛行的当儿,她披上了古典的衣饰,更显露了她的东方美。《孟姜女》、《李三娘》和《董小宛》赚得了多少人的同情之泪?她顽皮的表情、甜美的笑容,中国电影界似乎还无第二人可比。而周璇的歌声至今仍在各色场合流淌着,与今天的时尚依旧显得那么合拍,有一种老贵族般的华丽气息透过歌声流泻出来。
身世和周璇之名的由来周璇出生在常州一户姓苏的人家,学名苏璞,小名义官。苏璞三岁时,被舅父拐卖到常州金坛县一带,后来被一户姓王的人家收养,改名为王小红。不久,养母改嫁给上海一名姓张的工人,就将小红送给了住在北京东路的一户周姓人家,这样,小红又换了姓,叫周小红。周小红长至七八岁时,周家家境日益贫困。根据周璇自己的回忆:"养母被迫去帮佣度日,那个被鸦片熏黑了肚肠的养父竟丧心病狂要把我卖去妓院当妓女,幸亏养母及时搭救,才免去我一场更大的灾难……那时,日子越来越苦,往往饿着肚子呆呆地坐着,口水直往肚里咽……"她在给《万象》杂志写的文章中这样说:"我自幼爱听人家唱歌,耳音也好,常常跟着哼,一遍两遍,三遍四遍就能上口了,在学校里,我唱歌的成绩总是第一名。"她常常独自在家,以唱歌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哀愁。周璇成年后,内心的阴影也许就来自于苍凉的童年。童年的苦难深深烙在她的心间,使她的性格变得抑郁、内向、多愁善感。
周璇在一篇名为《我为什么出走》的文章中写道:"6岁以前我是谁家的女孩子,我不知道,这已经成为永远不能知道的渺茫的事了!"周璇的出生和来历,正如她自己所预言,似乎已经不可能被揭开真相了。她一生都没有放弃过寻找自己的父母,随着她后来的出名,她的寻亲也被许多人当作了生财之道。
1932年,12岁的她经人介绍加入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团习艺。周璇和伙伴们在舞台上演出救国进步歌剧《野玫瑰》,在终场时,高唱主题曲《民族之光》,黎锦晖笑着鼓励她:"小红,你这一句'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唱得真好,是你进剧社以来唱得最好的一句。你正好姓周,以后就改名叫周璇吧!"叫"小红"的女孩子因为被肯定而有了一个后来被人们所熟悉的名字--周璇。此后,在演艺圈里人们常常喊她"璇子"。
歌声与演技作家白先勇曾经回忆道:"我的童年在上海度过,那时上海滩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花好月圆,户户凤凰于飞"。《花好月圆》和《凤凰于飞》都是周璇主演的电影里的插曲,由周璇本人演唱。
"花样的年华,月样的精神,冰雪样的聪明,美丽的生活……"王家卫的小资风格电影《花样年华》的灵感也来自周璇的歌声。
周璇真正扬名是在1934年,上海各家电台联合举办歌星比赛,白虹、周璇、汪曼杰名列三甲。报刊评论她是"新出现的小歌星,前程似锦",电台称誉她的嗓子"如金笛沁入人心"。从此,"金嗓子"便成了她的雅号,那年她才14岁。
周璇是因着《马路天使》一举成名的。了解中国电影的观众,研究中国电影的专家与学者,不会疏漏由她和赵丹主演的现实主义杰作《马路天使》。周璇演绎的那个乐观、俏皮的歌女小红和她所演唱的《天涯歌女》和《四季歌》成了几代人共同的回忆。周璇一生塑造的电影人物中,当以《马路天使》中的小红最为人们所称道。周璇自己也最中意这部片子。1947年,上海《电影杂志》的记者访问周璇:"很想知道你对过去所演的影片,觉得哪一部最满意?"周璇谦虚地回答:"我都觉得不满意,不过……《马路天使》最值得我怀念,因为许多朋友都喜欢它。"
周璇被一些专家评价为典型的感觉派明星,她主要是靠感觉和经验来演戏,她的表演都是自然流露,经常会有一些真挚动人的精彩片段出现,她不是靠表演功力以及角色深度取胜的。但她有她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相信,不论到什么时候,中国电影都不会淡忘这个《马路天使》中青春活泼的小女孩。
伯乐识千里马,千里马遇伯乐,都也不易!一个演员对于某剧的编导者、合作者给予莫大的信赖,难;而导演对一个演员的深切了解与信赖,亦难。非个中人,难以体会亲密无间相互依赖的创作友谊和机缘之难能可贵。袁牧之可算得是独具慧眼,他不但识了周璇,同时还识了另一位特殊性格的演员——扮演妓女的赵慧深。如今,重映《马路天使》,重聆“天涯海角觅知音”,我是多么怀念他们四位亡友——周璇、赵慧深、袁牧之、魏鹤龄(按:当写这篇文字时,魏鹤龄只是在病中,尚未逝世,而此刻校对此文时老魏也已病故了,我是多么怀念他们这四位亡友啊!)。
可惜的是:拍完了这部戏,我们与周璇就此也分手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八一三”炮响,我们离开上海到内地去做抗敌救亡宣传工作。那时候我们还都太年轻,还不会做别人的思想工作(包括袁牧之在内),谁也没去和周璇联系过、动员过她,而把她一个人留在了孤岛——上海滩了。
我再见周璇,那已是八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我重回上海的时候了。
先是由作曲家陈歌辛(陈也亡故多年啦!)带口信给我。说是:“周璇很想见见你。”我回想起周璇蹲在布景片后玩玻璃弹子的神情,笑了。但我们又相见是在霞飞路一家跳舞厅里。那晚,她穿的是一身长长的黑色绉纱旗袍(大概是时髦的晚礼服吧),也装饰了些项链、别针和钻石的戒指,披着长长的卷发。她和当年的周璇大不一样了,脸上气色也显得黝黑,过分地抹了些化妆油彩,虽然掩盖了眼角的鱼尾纹,但却掩盖不住她的疲惫和忧伤的气质。我们两个都努力地寻找些恰当的话语,但都又十分艰难。我已记不清楚到底如何开始又如何结束那次会面。只清晰地记得她无限感慨地说过一句话,是在我问起她这些年拍了些什么样的片子的时候,她说:“不要提了。没有一部是我喜欢的戏。……我这一生中只有一部《马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