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俊峰杀人,不属于正当防卫 [2013/09]
- 朗朗国宴演奏之我见 [2011/01]
- 转帖:紧急动员:决战最高法院, 请投庄严一票 捍卫你孩子公平竞争入学名校的机会 [2012/02]
- 方舟子错了:南周不是党产,而是国产 [2013/01]
- 川普总统令的危险:重建意识形态的围墙 [2017/01]
- 试谈胡温民生方面的政绩 [2012/04]
- 二十三年太久 (三) [2012/06]
- 从手段,机会和动机,看究竟谁才是朱令案的嫌犯 [2013/05]
- 我看贝壳村最近的争吵:网络辩论,也要有潜规则 [2012/03]
- 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是愚民的文化 [2012/02]
- 六四前夜再谈民主 [2015/06]
- 另类右翼领袖 Richard Spencer 称合法移民对美国危害更大 [2016/11]
- 讨论:六四的镇压是不是带来了稳定和经济发展? [2010/06]
- 真正的美国价值 ——看电影“间谍桥”有感 [2015/11]
- 同情罗秦, 但不明白贺梅父母为什么要两次转让抚养权? [2011/08]
- 声讨日本对华的罪行, 不是民族主义 [2011/09]
- 后谈九一一: 另一组不能忘却的数字 [2011/09]
- 日本地震,本村又有人抛出天谴论 [2011/03]
- 理科思维看儒学之一 [2013/03]
- 柴玲有资格宽恕吗? [2012/06]
- 薄熙来下台, 未必是民主法治的胜利 [2012/03]
又到九月了。行驶在曲曲弯弯的林间路上, 前面是一辆黑色的Ford Taurus。 停车等待左转的时候, 车尾一幅蓝色小标语“COEXIST”,那么醒目地映入了眼帘。“又一个!”不知道从何时起, 这款车尾小标志渐渐地多起来了。大约是去年吧, 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 眼睛不由地亮了一下,竟是很有所触的感觉。后来又见过几回, 每次都禁不住在那制作精美的图案上多停留几秒钟。仍然记得当年九一一之后,满街的车尾几乎都贴上了的“God Bless America”。如今十年过去了,“COEXIST”,却这样静静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COEXIST 最初的设计来源于波兰的艺术家Piotr Mlodozeniec。当时只有象征伊斯兰教的一轮半月,C; 犹太教的大卫之星,X;还有基督教的十字架,T。主要表达世界上闪米特三大一神教,虽然各自信奉的上帝不一样,并且各自相信那是唯一的真理和真神,不过大家都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应该和平共处的意思。就像U2的Bono 在一首同名的歌中唱的那样:
“Jesus, Jew, Mohammed, it's true
All sons of Abraham
……
Father Abraham, look what you've done
You've pitted your son against your son
Father, Father Abraham
No more, no more, no more
……”
后来的修改版,以易经的阴阳符号代替了S, 而O 则变为了和平标志,E 有的加上代表男性和女性的符号,有的以能量和质量与光速的转换公式来代表科学。I 上端嵌入的法轮代表威卡教或者所谓的异教。
现在看到的多是这种修改版。意思好像是不光三大一神教,连中国的道家哲学,以巫术为基础的异教,还有男人和女人,或者科学,也要放在一起和谐呢!
我不得不承认, 这样一块小小的标语, 想像力是大胆的,留给人的回味也是久远的。
印象中我们中国人的信仰通常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从未有过因为宗教信仰而爆发的战争。有人说那是因为中国的老百姓缺乏虔诚的宗教精神,而我却认为更合理的解释也许是,中国的信仰是比较温和的,本身没有派他性。印度教亦是如此。佛教也允许教徒阅读其他宗教的书籍。可以说中国哲学的温和,以及印度宗教的包容,使得东方世界的各门宗教和哲学流派早已水乳交融。在那里,COEXIST 的提法似乎意义并不大。
但是对于闪米特一神诸教来说,这确是一个颇有新意的口号。伊斯兰,基督教和犹太教,都具有比较强烈的派他性。比如,完全不可能出现一个人信奉伊斯兰教的同时又信奉基督教或者是犹太教的情况。不仅这三教之间互称异教,他们还一致地在更大规模上称所有不信闪米特教的人为“异教徒”。西方历史上的“异教徒”曾经遭受过严重的歧视和残酷的迫害。这三教之间的战争也曾经使地中海中岸和欧洲大陆生灵涂炭,横尸遍野。
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宗教之间的冲突仍然是血腥的。谁能够否认九一一中的宗教因素呢?以原教旨基督教徒为主的美国,长期以来在所有阿以冲突中,坚定地支持上帝的选民---以色列,支持他们返回耶鲁撒冷并且在那里建国。而驾着飞机冲向世贸大楼的劫犯,前一天晚上是反复默念着安拉的名字的。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因在1996年出版的《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文明冲突而闻名。亨廷顿认为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和宗教的差异而非意识形态的分歧将导致世界几大文明之间的竞争和冲突。这种冲突引发的战争不仅仅限于局部,还可能会波及至全球范围。“冲突的主要根源将是文化;各文明之间的分界线将成为未来的战线。” 是该书的核心思想,也是亨廷顿最著名的预言。
在许多国家,地区和民族,文明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宗教信仰决定的。如果说,连绵不断的中东烽火还不足以使世人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九一一在美国国土上演的那惊心动魄,惨烈的一幕,则突显了这种冷战后宗教和文明之间的矛盾,也对亨式理论做了一个强有力的注解。难怪九一一之后,他的书一夜之间成为全美最热的畅销书,他本人也被基辛格称为是当代最伟大, 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学家之一。
如此说来,在现代世界,COEXIST,究竟是不是一种自做多情的,不可企及的美好愿望,除了悬挂在车尾之外,只存在于幻想中,仿佛是水中的月,镜中的花?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宗教之间的调和与妥协还是有例可循的,并且可以追溯至好几个世纪之前。
首先佛教具有向其他宗教开放的历史,从来不曾认为其他宗教的存在是对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障碍。
在强盛的莫卧尔时代的印度帝国,阿可巴大帝曾经力主不同宗教的宽容,他并且创立了一种新的宗教,“丁伊—伊拉希”即“神圣宗教”,意为神的信仰。这是一种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的混合物。阿可巴大帝希望以此来调和不同信仰臣民之间的矛盾。西班牙的穆斯林治下的安达卢斯,也是穆斯林与闪米特多元宗教共存的例子。
另外一个不同宗教和平相融的比较有名的例子,是发生在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期间,奥斯曼土耳其人统治下的整个巴尔干半岛。在这个欧洲的亚得里亚海和黑海的夹缝中,位于欧,亚,非三大陆之间的半岛上,生活着信奉天主教,东正基督教,还有穆斯林,犹太教,伊斯兰的苏非教等不同宗教信仰的十几个国家和民族。他们曾经很和睦地居住在一起,长达几百年(尽管有一些小的事件发生)。
现代闪米特诸教之间的对话发生在二十世纪早期。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一九六五年,罗马天主教堂发表了梵蒂岡第二次公会通过的文件,Nostra Aetate,对罗马教堂针关于非基督教的宗教政策进行了重大改变。
如果说历史是可以借鉴并且可以重演的话,我们似乎可以有理由相信,希望的那盏灯是可以挂在对岸上的,尽管有些遥远,而且还时暗时明。
九一一过后,伊斯兰和基督教,犹太教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更为紧张,但另一方面,相互了解和对话的呼声和愿望也越来越强。以基督教为主流的欧美国家,一些有影响力的宗教领袖创立了一系列的宗教对话的组织,比如 The Very Rev. James Parks Morton 等等。这个 COEXIST 设计是在以色列的一个促进宗教之间交流的机构的艺术展览厅首次面世的。到了2007年十月13日,穆斯林也释放了他们的信息。138名知名穆斯林学者和牧师联合一起,发表了一份“A Common Ground Between Us and You”。这是伊斯兰自有先知的历史以来第一次宣称伊斯兰和基督教的之间具有共同的基点。
当然,在纽约世贸中心原址,建立穆斯林清真寺的计划还是被拒;耶鲁撒冷还不时地传来炸弹爆炸之声。我们可能确实还不知道到达彼岸的路,不过,终究是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今天欧美的老百姓除了圣诞节之外,也终于知道了还有“Muharram”, “Ramadan”。。。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的第五部分“文明的未来”中说:为了避免文化断层线上的战争,“所有文明的人民都应探寻并努力扩展与其他文明在价值观、惯例和习俗方面的共性。人类必须学会如何在复杂的多极的多文明的世界内共存。”
前面的福特车要开走了。我心里向那幅小标语的主人说:“俺看见了,谢谢。是个不坏的主意呢。”停了一下,又补充一句:“当然,如果不把科学那个古怪精灵扯进来,就更不坏了。。。” 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自由之灵
2011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