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了豹子胆-打黑车 [2014/01]
- 一波多折之四--签证顺利否? [2014/01]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沉痛悼念笔友水影儿。 [2016/11]
- 耸人听闻的基因、染色体 [2012/12]
- 夏至了 - 炸酱面! [2012/06]
- 棉毛裤的故事 [2008/12]
- 中国城奇遇 之一 邂逅(转贴请注明出处-先谢为敬) [2013/10]
- 感悟一句话的效应 [2008/09]
- 一波多折(1)天有不测风云:临行前,女儿的护照丢了! [2014/01]
- 留住父母的痕迹(月亮代表我的心)--回国观感录之八 [2011/03]
- 老爸的电话谎言,你听得出来吗? --回国观感录-- [2013/02]
- 纽约中国城奇遇 之三 发迹(转贴请注明出处。先谢为敬) [2013/10]
- 蒙羞的NYC! (纽约随笔) [2013/06]
- 塞翁失马记--今年得回两趟家 [2008/12]
- 冷漠=伤口上的盐 [2011/08]
- 无着的母爱 [2011/07]
- 苍天有爱,大地深情--《岁月甘泉》中国知青组歌观后 [2011/11]
- “妈,笑眯眯地啊......!”--家有青少年系列 [2012/03]
- “控制狂”老调重弹“Sleep Over”---家有小女初长成(续)-- [2012/06]
- 人到中年重拾梦 [2011/07]
- 剪报情思 [2012/02]
- 另辟职业:当媒婆! [2012/04]
- “真实的大学生宿舍生活”-家有住校大学生的家长慎入 [2009/11]
- 美女也抓狂 [2009/11]
- 忆往怀师话“宜修” [2012/03]
- 青出于蓝的“美二代” [2009/11]
- 也说不良少年--地铁惊魂记 [2009/04]
孤蓬领千帆
写在中英双文话剧《孤蓬万里征》的航程中
宜修
美国长江剧团2011年剧作、中英文双语话剧《孤蓬万里征》在外百老汇舞台上演已经三周。三、四个星期的台前台后,三个月来的戏内戏外,让“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我,试图跳出“此山中”,将自己的双眼定位在观众席上。
幕启于1784年9月14日的康乾盛世。尽管中美双方还对对方的地缘位置扑朔迷离地“盲人摸象”,中美两国的先贤们却早已以其敏锐的政经嗅觉和高瞻远瞩的历史目光,关注到大洋彼岸的另一个巨人。这里,我不禁联想起幼时,中国历史、地理教科书中一个经典的词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然而,当身为晚生的我们,为自己有这样的祖荫、背靠大树好乘凉时,可否想过:正是因为前辈们居安思危、锐意进取的开拓,才令我等后辈得以坐享这份荫蔽。
诚如一切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猜测与误解,两个民族的价值观、两种文化的交流更会在接触中碰撞、切磋、交融,进而知己知彼地相互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完善自己。与此同时,作为交流与交往中的直接接触者个体与团体,都难免在汲取新鲜事物、进而反思自我的过程中,对自身所存在的文化环境心存纠结,却因自己人微言轻、无能为力左右大局而衍生诸多无奈与感慨。
所幸,对外交流的航船一旦扬帆,顺风也好,逆流也罢,都早已驶离了最初的原点。而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播所种,都让它的使命、收获、及意义,远远超出行前的预测与规划。正是这实际的收获及意义,甚或其间的碰撞与纷争,让彼此在更深的层次上找到了解、理解与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才是《中国皇后号》的先行者们及其此行物超所值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因为这一切,不仅吸引着天下关注的目光,更带动着两岸更多的弄潮儿,汇入这兼容并蓄的大潮。
君不见:《中国皇后号》这只“始作俑者”的历史孤蓬,正引领着中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千帆,双向地从此岸走向彼岸……
《孤蓬万里征》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