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参加工作之后,在乡下实习了一年半,上来后就直接进入实验室。
当时的实验室叫遗传育种室,下设几个课题小组;我所在的小组叫基因工程课题组,4个年轻人,都是近5年大学本科毕业的,我最小。但后来了解到,研究所大院里正在兴建的8层科研大楼(据说最早设计是12层),就是国家在当地设立的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早在两年前,这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所需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比如DNA合成仪、蛋白质分析仪、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分析天平、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扫描电镜、图象分析仪、分光光度计、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解剖镜、基因注射仪、CO2培养箱、双波长薄层扫描仪、真空凝胶干燥器、冷库、纯水器等等20多台套),就已经订购,但还没有到货;只等大楼完工,就可以安装到位、进行调试。而在一年前,基因工程组所需的常规实验仪器设备(比如恒温培养箱、低温培养箱、低温冰箱、冰柜、干燥箱、恒温摇床、台式离心机、水浴锅、液氮灌等等),也已经购买了不少;大多数都放在几个实验室里面,但很多都还没有开封,因为课题还没有开始,或者说是无法开始。
进入课题组的实验室之后,我开始参与其它实验仪器信息的收集,平衡性能价格比,最终上报老板定夺。一年后,实验室就先后购买了无菌工作台、电泳仪、高压灭菌锅、微量移液器、电炉、紫外分析仪、普通冰箱以及一批常规玻璃器皿和化学试剂,主要用于微生物培养、基因克隆、蛋白质分析、DNA分析等等。
研究课题开始之后,实验室购买微波炉(当时只有进口的),我自己亲自去北京提货,并购买了一批内切酶和DNA制剂。回到单位后,就与同事们一起,开始在简陋的环境中做基因克隆研究。
做生物医学实验,除了仪器和试剂,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水”。通常用双蒸水,有些实验室用去离子水。当时购买的密理博纯水器还没有到位,我们偶然想到附近一所大医院里有双蒸水,他们也是要用于分析样品的。联系之后,50公斤的塑料桶,每桶要20元!贵死,相当于我一周的工资,但也没有办法。后来,我们买了一个分馏平底瓶,每天用电炉烧蒸馏水,也还够用。
有一次,实验室要做无菌实验,需要用铝箔纸(aluminium-foil paper)包装,然后高温高压灭菌。当时商店里没有铝箔纸卖,我们几个居然就想到了烟盒的内包装,然后就直接去位于偏僻乡村的当地香烟厂购买。当时没有公交车,也没有出租车,我们就骑自行车。那时候的香烟还没有过滤嘴,内包装所用的铝箔纸是双层的,一层是铝箔纸,一层是白纸。价格倒是很便宜,出乎我们意外,一张才1毛钱(不过,一包香烟也才几毛钱)。我们买回来之后,就把那一层白纸撕掉,只用铝箔纸。后来,有一次出差去上海,才买到生物医学实验室用的正宗产品。记得当时还买回一台海鸥照相机和几块滤色镜,用于紫外摄影。
还有一次,实验室需要比较厚的乳胶手套,但也不是防酸碱手套。那时候也还没有医用的一次性手套,医生做手术用的乳胶手套,是可以反复高温灭菌消毒的乳胶手套。巧的是当地有一家乳胶手套厂家。于是,我们又骑自行车去。当看到车间里那个乳胶手套生产线,一排排的磨具支撑着一排排的手套,朝一个方向移动,感觉很像人大会议那种“全体通过”的举手表决。买回来之后,除了部分用于实验之外,一些是被剪裁后,用于制作实验用具。
液氮,是我们野外采样用于保存样品的低温条件。最初,我们联系的是一所地质大学,他们也是工作需要,买了一套制液氮的设备,我们每月买1次。后来,那个设备坏了,又无法修理,我们只好另谋它路。打听到一家化工厂生产液氧,而液氮是副产品,正好就是为我们“设计”的。
化工厂位于郊区,每次都要乘坐中巴车,然后两个人提着液氮灌进入工厂,还得把介绍信给门卫看。在那个制氧车间,就把液氮灌交给工厂的师傅,看见师傅用金属夹子把一根黄铜管插入液氮灌,收集就开始了。真是廉价生产啊!因为除了这个设备和电力,所用的原材料居然是空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
又过了一年,科研大楼竣工,内外装修也全部完毕。有关科研楼层、实验室、办公室的划分,都是老板的事情,我们的任务只是搞卫生和搬家。虽说有8层,但“重点实验室”只占3层(大部分被其它实验室分摊),我所在的课题组共有办公室2间,其中一间是会议室;另有标准实验室3间(一间基因克隆和微生物培养实验室,一间生物化学实验室,一间样品处理和试剂配制实验室),每间有30多平米。真的是鸟枪换炮了!
在打扫卫生、擦玻璃门窗的同时,订做的实验台和凳子,以及办公桌和椅子也都到了。桌子、台子、凳子、椅子等等进入实验室之后,才把药品、试剂、制剂、仪器设备等等统统搬进指定的房间。小件的东西倒也简单,但那些几十斤、几百斤的大型仪器设备,也是我们几个一起搬。我们也请了几个搬运工,关键时候,也是帮了不少。要不,我们几个真的要累趴下。那段时间,每天晚上睡觉都是十分安稳,很香!吃饭也香!
除了自己课题组的实验室,我们每个人还分管“重点实验室”里不同的大型仪器。因为“重点实验室”建立初期,人手不够,我们都是一个顶俩。我自己分管二楼和一楼的两间大型仪器实验室,后来证明这对自己开展科研是具有很多优势的,也学会不少知识和技能。
在药品试剂以及仪器设备的搬运过程中,首先学会的是水、电和通风对药品试剂以及仪器设备的影响。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分开存放;液体药品中挥发性药品的单独存放,而且要在通风柜下面的贮藏柜;染色试剂和贵重药品也要分开存放,而且需要上锁;易燃易爆品要存放在低温、通风、避光的地方。不同实验室的冰箱,只能存放该实验室的试剂或制剂。
当时研究所的水电工不足,而且要预约和收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插座开关等等问题,老板就让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像铁人王进喜那样,“创造条件也要上”。真的!那次绝对是给我们学习电工知识的一个极好机会。买电线、插座、开关、电钻、电表以及各种电工和五金工具,然后就自己学会安装。装反了、错了,没关系,重新来过一次。就这样,实验室普通的仪器设备全部搞定。
像DNA合成仪、蛋白质分析仪、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双波长薄层扫描仪、真空凝胶干燥器、冷库、纯水器等等这类仪器设备,与我们研究工作最相关。公司派人来安装调试,我们都要参加学习,包括仪器本身的水平和通风问题、电源的电压和电流控制问题、仪器的保险丝和仪表检测问题等等,真是学不完。后来总结时,感觉我们很多人都可以考工程师的执照了。
2个月的搬迁结束之后,紧接着是1个月的实验仪器安装调试、实验室操作规程制定以及实验室安全守则制定;同时,课题组实验室又相继购进一批小型实验设备。又过了3个月,“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全部走上正轨,老板在一家餐馆请客,宴请参加这次“国家重点工程”的全体同仁。第二年,“重点实验室”通过全国学术界及教育界组成的专家组验收。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重点实验室”建立时期,正是中国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初期,也就是起步时期。现在中国的分子生物学已经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