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硕士和博士及相关知识

作者:kylelong  于 2011-6-22 06:3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学习探讨|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20评论

 

 

 

中国古代篇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已有类似今日学位制的涵义。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正式设进士科,实行以策取士,这是科举取士的开始。唐代的科举制度已经比较完备,而且科目繁多,武则天统治时期已有殿试。宋代大体沿用唐制,而考取最多者为进士科。由“道”(当时行政区划的名称)考试及格者称“贡士”和“举人”,送中央礼部考试,及格者称“进士”。明代科举制度尤为完备,省试取中者称“举人”;殿试取中者称“进士”,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但现代所说的状元指的是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的分数第一名,而不是国家级的第一名,这和古代状元指的是国家级的第一名非常不同。清代科举制度与明代大致相同。

 

学士一称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宫》中的记载,最早是指那些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以后,学士是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民间习惯上称有文采的饱学之士为学士,最著名的莫过于苏东坡“苏学士”了。另外,学士和大学士的差距很大,学士大多是舞文弄墨、实权不大的官员,可是大学士的地位就非同一般了。唐、宋时,“学士”前加“大”的可都是宰辅重臣。到了清代,“大学士”成为文臣的最高职位,官至一品。

 

硕士的称呼最早起源于五代,指的也是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但一直不是官职。博士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一种官职,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传授学问,培养人才。汉武帝时,还建立了五经博士,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可见,中国古代的学士、硕士和博士,都是学问和知识的代表,不是学位,只有学士和博士是官职。但是,这三者在学识上是有等级差别的。

 

 

中国现代篇

 

 

中国引进西方学位制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54月,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仿效英美等国的学位体制,制定并颁布了《学位授予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学位制并未能全部实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曾先后三次拟实施学位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也一直未能真正实行。1949年之后到1981年前,高等院校毕业生毕业后只有学历,没有学位。学历一般指某人具有什么学历,是指某人最后也是最高层次的一段学习经历,1949年到1981年前中国大陆的学历和1981年后出现的学位的地位是相近的。

 

1980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推行的三级学位制,并从198111日起开始施行。19826月我国的首批博士产生。至此,我国的学位制度才全面趋于完善和成熟。

 

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学位包括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种。博士是学位的最高一级。在中国,“博士后(post doctorate;国外叫post doctorate fellow,简称PDF)”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不是学位,只是一份临时工作,还不是正式工作,很多人搞错。在中国,有“本硕连读”和“硕博连读”的情况,可以节约时间,但毕业之后,只有一个最终的学位证书,没有中间的那个学位证书。近几年,国内一些学校有本硕博8年连读的,好不好,自己去感受。

 

学位不等同于学历,获得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者仍为原学历。取得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的,不一定能够取得相应的学位证书;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必须首先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而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现在经常出现将学位与学历相混淆的现象,如有的人学历为本科毕业,以后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时,学历仍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取得了“博士学历”。

 

在中国,如果没有硕士学位,但有学士学位,按照国家规定,是可以报考并攻读博士学位的;但如果连学士学位都没有,就要看具体的单位了,除非学生能力极强,或者有较强的背景。同样,如果连学士学位都没有,也不一定就可以报考并攻读硕士学位。这两种情况与“同等学力”有关。

 

在中国,同等学力是非本科、硕士生毕业者报考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不具备硕士生、博士生学历的人员申请硕士和博士学位时的必要条件。同等学力资格须经申请人所在单位证明以及接受其报考或申请的单位审核。

 

中国的专科,英语都叫associate degree,翻过来就叫副学位,也就是你还没拿到正式的bachelor,但好歹也读了几年书,就给个副学位吧,类似于中国古代赐的“同进士”。

 

 

国际篇

 

 

在国外,学位制度是从中世纪(教会)开始出现的。它的历史是和文凭﹑证书密切联系的。埃及的埃尔-艾扎学校(Al-Azhar)(970年建校)和摩洛哥的艾尔-夸拉维因学校(Al-Qarawjyin)(859年建校)都曾向毕业生授予过一种Ijazah(伊斯兰教的任教证明,الإِجازَة),可以看成是一种本科学位。欧洲中世纪大学对符合教师条件的人加以认可,由基督教教会当局批准,授予硕士学位。这种学位仅仅是“教师”的代名词,但在等级上高于学校毕业的学生。牧师被称为master,可能就来源于此。1180年后,法国巴黎大学授予了第一批神学方面的博士学位,显然,要比牧师的等级高。博士(doctor)一开始的意思就是“教师(teacher)”,后来,被教会引用了。当时的神学,主要是基督教。PhDPhilosophiae Doctor的缩写,这是拉丁语“哲学博士”的意思。

 

为什么硕士和博士都与神学或宗教有关呢?原来,早期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教会开办的。学校的课程主要有语文、逻辑、天文、数学等。修院不单是研究神学的中心,更是研究法律、哲学及医学的地方。

 

在基督教的时代里,耶稣基督治病救人的故事四处流传,信徒以基督之名提供医疗需要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是以行动来传扬福音的典型方法。基督教在医疗的领域上贡献卓越。首先,基督徒的生活模式就是健康。其次,基督教在医院的发展史上占了一席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些史学家认为医院的创设本质上就是基督教。耶稣的榜样和教导激发了许多牧师、神父、修士、修女、宣教士和无数的信徒在世界各地提供医疗协助;西方世界的医药往往经由基督教宣教士引入第三世界和原始部落。简而言之,如果没有耶稣,医学不可能如此广传,更不可能如此充满怜恤与爱心。在美国,第一批医院大部份都是基督徒建立的。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英国女护士,基督教徒,就是基于基督教义而创立的近代护理学和护士教育。希波克拉底(Hippokrates of Kos),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学说虽然摈弃了各种神学思想,但仍是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在“四元素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疾病发生的“四体液说”。“希波克拉底誓言”成为全世界医生的行医原则,是与《圣经》的教义完全一致的。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doctor”既是医生又是博士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有很多国家建立了学位制度。后来,这种学位体系迅速传播到了整个欧洲,并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纳,并最终演变为三级学位制,即学士(bachelor)、硕士(master)和博士(doctor)。至于在中国是谁把中西方这三个名词一一对应地翻译出来,就无法查证了,很可能就是一种学识或学术上的等级差别。目前,这种三级学位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并且正在取代目前仍然通行于某些国家的两级学位制。另外,在西方国家,硕士和博士都分学术型硕、博士和专业型硕、博士。

 

在日本,研究生(研修生)是research student,没有学位,而且不修学分,差不多就是旁听。入学一般不用考试,只需申请。但日本的修士,相当于中国的硕士,master学位,入学必须考试。一般是从国内申请研究生,拿到签证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生学习,再参加入学考试进入修士课程。顺利的话不用一年,半年就可以,前提是你所考的学校有2月入学考试(一般修士入学考试在8月),那么你可以申请前一年10月的研究生,2月考试,4月入学修士。由于日本的硕士入学考试目前只在其国内举行,所以中国的本科毕业生基本没有机会直接申请日本的硕士课程,现在一般的做法是先去日本语言学校过渡,在提高日语能力的同时,联系导师并准备参加硕士入学考试。

 

此外,东欧(包括前苏联)有“副博士”学位,就是国内的博士;他们的博士,我们俗称“大博”,是相当于“准院士”。从建国至今,华人在此读到“大博”的,不会超过15人。(60多年来)因为回国,“大博”,还是博士,毫无意义。

 

在现代,硕士生可以直接申请美国和/或加拿大博士学位。本科生是否可以申请美国和加拿大博士学位,要看具体的专业和学校。一般来讲是可以的,尤其是优秀的本科生。这方面,美国的机会比加拿大还多。在加拿大,有一些学校允许学生在取得学士学位后直接读博士班课程。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将需要多花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博士学位,或者至少三年的时间来完成该学位。

 

最后谈谈院士。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虽说也是学术上的,但不是学历和学位。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欧美各国,也有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

 

 

(编辑)

 

相关阅读:

 

简历指南:学位的简称与写法

https://www.backchina.com/chineseblog/201007/user-250647-message-80213-page-1.html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3

支持
1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2 回复 小小.. 2011-6-22 06:51
学习SF~~~
3 回复 hu18 2011-6-22 07:04
还是古代人透着有学问,茶馆跑堂的都是“茶博士”。
2 回复 kylelong 2011-6-22 07:05
小小..: 学习SF~~~
   有空调,有橙汁。
3 回复 kylelong 2011-6-22 07:05
hu18: 还是古代人透着有学问,茶馆跑堂的都是“茶博士”。
是哦!
2 回复 雪的烟花 2011-6-22 09:59
还有博士后啊,也可以一起普及一下的
3 回复 kylelong 2011-6-22 10:00
雪的烟花: 还有博士后啊,也可以一起普及一下的
中间一段讲过了。内容不多。
6 回复 雪的烟花 2011-6-22 10:07
kylelong: 中间一段讲过了。内容不多。
哈,看得不仔细, 以为会在最后特别强调呢
4 回复 大老粗 2011-6-22 10:59
学习!
3 回复 kylelong 2011-6-22 19:40
雪的烟花: 哈,看得不仔细, 以为会在最后特别强调呢
  
3 回复 kylelong 2011-6-22 19:41
大老粗: 学习!
一起学习
3 回复 堂姐的手链 2011-6-23 01:41
那院士呢,只是一种荣誉?!
3 回复 kylelong 2011-6-23 02:26
堂姐的手链: 那院士呢,只是一种荣誉?!
嗯,荣誉,也是学术上的,但不是学历和学位。
4 回复 cartoonyang 2011-6-23 03:52
谢谢普及~
3 回复 kylelong 2011-6-23 04:01
cartoonyang: 谢谢普及~
不客气。祝你开心。
2 回复 cartoonyang 2011-6-23 04:02
kylelong: 不客气。祝你开心。
祝龙老师开心每天~
2 回复 kylelong 2011-6-23 04:04
cartoonyang: 祝龙老师开心每天~
  
5 回复 燕山红场 2011-6-25 19:53
   东欧的副博士,就是国内的博士。他们的博士,我们俗称“大博”,是相当于“准院士”。从建国至今,华人在此读到“大博”的,不会超过15人。(60多年来)因为回国,“大博”,还是博士,毫无意义。
例如:当年全苏联“大博”,仅六- 七千千多名。现在,院士全俄仅五六百名。我们研究所两名院士,而核物理所4名院士。
2 回复 kylelong 2011-6-25 22:04
燕山红场:    东欧的副博士,就是国内的博士。他们的博士,我们俗称“大博”,是相当于“准院士”。从建国至今,华人在此读到“大博”的,不会超过15人。(60多年来)因 ...
谢谢。我加上。
2 回复 燕山红场 2011-6-26 03:13
kylelong: 谢谢。我加上。
别客气!常来常往!交流切磋!!久仰学识,有幸拜读,领教记取!!
2 回复 kylelong 2011-6-26 04:53
燕山红场: 别客气!常来常往!交流切磋!!久仰学识,有幸拜读,领教记取!!
   祝你开心。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0 08: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