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关于肉类食物,有句流行语:“四条腿不如两条腿,两条腿不如没有腿。”意思是说,鱼属于肉类中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鱼肉高蛋白、低脂肪,肉质细嫩美味,容易消化,老少皆宜,历来受到营养学家的推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把鱼排在动物性食物的第一位。鱼类一般含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少,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经常吃鱼的人,较少发生肥胖和高脂血症,减少了发生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但是,若不注意吃鱼的方法和卫生,也会发生食物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吃过河豚不死,就有免疫力?
珠海市南水镇一名57岁的妇女,明知河豚鱼有剧毒,却因其鱼肉鲜美“铤而走险”,终于中毒身亡。据称,她的家人都知道河豚有毒,但由于她喜欢吃,之前吃过多次也没有中毒,所以就没有阻止她。但以前她只吃鱼肉,这次却把鱼肝也吃了,结果就出事了。有些人相信民间一种说法:“如果第一次吃河豚没有中毒,身体就会产生免疫力,以后便可以照吃无碍。”
医生点评:河豚体内的有毒成分为河豚毒素,煮沸、盐腌、日晒均难以将其破坏。河豚的肝、脾、胃、卵细胞、卵巢、睾丸、皮肤以及血液均含有毒素,其中以卵细胞和卵巢的毒性最大,肝脏次之。洗净的新鲜鱼肉一般不含毒素,但若鱼死后较久,毒素可以从内脏渗入肌肉。因此,即使只吃鱼肉,仍有中毒可能。河豚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开始症状为身体麻木,血压急剧下降,最后出现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致死,重症者可于发病后30分钟内死亡。吃河豚会产生免疫力的说法也纯属无稽之谈,每一次吃河豚都有丧命的危险。一般的家庭烹调方法无法将毒素去除,建议市民不要食用,而且要提高识别能力,防止误食。
雪卡毒素中毒,深海鱼不一定安全
阳江市的蔡先生与人合买了一条7.5公斤的深海鱼,并分得鱼腩及内脏1.25公斤,当晚一家三口和店内四名员工进食后,相继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头晕、嘴边发麻、四肢乏力、下肢痹痛等中毒症状,7人经医院救治后痊愈出院。奇怪的是,与蔡先生合买这条鱼的其他人进食后却没有出现中毒症状。根据蔡先生等人的症状,医生推断为雪卡毒素中毒,中毒的原因可能与吃了鱼的内脏有关。
医生点评:雪卡毒素是一种由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神经毒素,黏附在海藻或死去的珊瑚表面。一些深海鱼包括红斑、老虎斑、东星斑、西星斑、豹星斑、杉斑、燕尾星斑、老鼠斑、蓝瓜子斑、苏眉、龙趸等,在进食了黏附有雪卡毒素的海藻后,内脏和肌肉就会蓄积雪卡毒素,尤以内脏蓄积量最高。雪卡毒素能抵受高温,煮熟也不能除去。为安全起见,吃深海鱼前一定要把内脏尤其是卵巢剔除干净。鱼的体积越大,可能含有的毒素就越多。所以,吃“小鱼”一般比吃“大鱼”安全。食用时,还要避免同时喝酒及吃花生或豆类食物,以免加重中毒程度。如果食用深海鱼后出现身体不适,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用鱼胆“凉血”,使不得
“贸然吞食一个鱼胆,花费了10多万元救命。”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可这是发生在广西藤县的一个真实故事。唐某宰杀了一条草鱼,他看见鱼胆很大,又想起人们常说“胆能凉血”,而且他正好觉得自己体内有点“热气”,就想用鱼胆“凉”一下。于是,就把整个鱼胆生吞下肚。很快,唐某出现胸闷、呕吐等不良反应,他以为这是鱼胆在体内的“磨合”,就没放在心上,直到出现发烧、尿血等症状,他才到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唐某的肝、肾等多个器官都出现中毒症状,须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最后,唐某花费了10多万元,才侥幸保住性命。
医生点评:大多数淡水鱼的鱼胆中都有毒性物质,如青鱼、草鱼、鳙鱼、鲳鱼、包头鱼、白鲫等。鱼胆不论生吞、熟食、冲酒服均可造成中毒,而且鱼越大,吞服的胆汁越多,中毒越严重。鱼胆的毒性成分主要有氢氰酸、胆盐和组胺。氢氰酸可造成细胞缺氧窒息,还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人呼吸麻痹而死。组胺则通过变态反应损伤内脏。鱼胆汁经胃肠道吸收后,先进入肝脏,再由肾脏排出,中毒者多会发生急性肾衰竭和肝损害,可危及生命。鱼胆作为药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得到临床试验证实,所以,不可盲目听信偏方,“以身试胆”。
含组氨酸较多的鱼,易腐败变质
又到年末,正是养鱼户们忙着收获的时候。张大伯请来亲戚朋友帮忙干塘抓鱼,他们在塘底捕到一条罕见的大鲤鱼,圆圆的身子,足足有30斤,可能是去年干塘时的漏网之鱼。大家都说肯定很鲜美,要美餐一顿。由于当晚到酒楼吃饭,鲤鱼就留到第二天吃。但到了第二天中午,张大伯闻到鱼有点腥臭味,但想着天冷应该不会坏,烹调时多加点香辣调味料就好了。当晚一大桌人吃着喷香的鱼肉都很开心,可是吃完饭还不到1小时,8岁的小孙子便出现头晕、头痛、腹痛等症状。随后不久,所有人都出现了类似症状,全都进了医院。经诊断,造成这次事件的原因,是吃了不新鲜的鲤鱼引起食物中毒。
医生点评:有些鱼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常见于海产鱼中的青皮红鱼类,如竹夹鱼、金枪鱼、秋刀鱼、沙丁鱼、朝鲜方鱼、鲐鱼等;河产鱼主要见于鲤鱼。当鱼不新鲜或变得腐败时,细菌大量生长繁殖,鱼体内组胺生成增多,使人食用后发生组胺中毒。中毒者往往出现皮肤潮红、胸闷、呼吸急促,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荨麻疹、口唇水肿、呼吸困难及瞳孔散大。鲜鱼存放不当极易腐败变质,因此,应尽量保证在冷冻条件下保存鱼类。
畸形鱼、“煤油味”鱼,中毒不浅
深圳市一家酒楼的雅间内,曾有四位正津津有味吃着鱼头的食客突然相继昏迷,被急送医院抢救才脱离危险。据医师说,罪魁祸首就是酒楼的特色菜――鱼头宴。原来,他们所吃的鱼头内含有很强的有机毒素等有害化学成分。
医生点评:鱼类常因生活水域被污染,使其体内含有较多重金属(如汞、镉、铬、砷、铅等)、农药和病原微生物。鱼头血管多,脂肪含量高,因此聚集的有害物质更多。食用受污染的鱼可导致汞中毒、镉中毒、铅中毒和其他污染物中毒的发生。因此,应对所食鱼的来源有所了解,不吃受到严重污染的水域中生长的鱼,不吃头大、身瘦、尾小的畸形鱼,不吃眼睛浑浊或向外鼓起的鱼。烹调或食用时若发现鱼有煤油味、火药味、杏仁味,以及类似氨水味、农药味等不正常的气味时,一定要将其丢弃,不要舍不得。此外,烹制鱼头时,一定要将其煮熟、煮透,以确保健康。
防孔雀石绿,可多选择“粗生”鱼
有一位朋友经常抱怨:“现在到了菜市场都不知买什么好,以前天天吃鱼,现在连鱼都不能吃了,难道要吃素吗?”确实,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孔雀石绿事件,使得很多人都不敢吃鱼了。
医生点评:孔雀石绿是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既是杀真菌剂,又是染料,长期以来,渔民都用它来预防鱼的水霉病、鳃霉病、小瓜虫病。为了让鳞片受损的鱼延长生命,在运输过程和存放鱼的池内,也常使用孔雀石绿。科研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具有高毒素、高残留的特点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不良反应。许多国家均将孔雀石绿列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物。我国于2002年5月也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但是,因为孔雀石绿价格便宜,其治疗水霉病等的功效也是其他药物不能“替代”的,所以,利益驱动使得孔雀石绿并没有退出渔业市场。虽然在一些鱼类中发现问题,但是我们不必因此而不吃鱼,因为还有很多品种的鱼是没有问题的。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粗生”的鱼,如四大家鱼:草鱼(广东俗称鲩鱼)、青鱼、鲢鱼、鳙鱼,以及海鱼,因为“粗生”的鱼生命力强,不容易生病,而且价钱便宜,饲养和运输过程中使用孔雀石绿的机会较少,而海鱼不是养殖鱼类,可以较为放心。
氯霉素,多伦多水产品市场的危害
多伦多华人水产品市场的冷冻鱼、冷藏鱼,甚至是活鱼,有很多品种吃起来味道怪怪的,类似于氯霉素的味道。氯霉素由于存在严重毒副作用,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禁用药物。
氯霉素之所以能在养殖业得到广泛使用,是因为它广谱抗菌,口服吸收以及体内分布良好, 在中性体液中结构较稳定,分解慢,对病原菌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当然,也有人认为氯霉素是由微生物中的放线菌属――委内瑞拉链霉菌的代谢物产生的,是天然存在于水产品中的。特别是放线菌是腐败菌,当水产原料有腐败迹象存在时,有可能产生氯霉素。
笔者点评:对于这类水产品,要么不吃;要么烹饪时间长一点,高温可以去除部分氯霉素。然后做红烧,或者麻辣,或者烧烤。如果清蒸或煲汤,肯定还是有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