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人口普查(census)是政府的事情,但也与国民密切相关。笔者先后在中国和加拿大都经历过人口普查。下面谈谈两国人口普查的异同。
解放后,中国的人口普查,第一次(1954年)和第二次(1964年),笔者没有机会参加,也就不谈了。
第三次人口普查是1982年,笔者是学生时代,年代较远,只有一些印像。当时是父母亲工作单位统一搞人口普查,是以家庭为单位。全市要从各个单位抽调一些人员参与(属于临时借调),父母亲单位有人去了,不仅单位的工资照拿,而且在“普查办”还有补贴,似乎还是一个“热窝窝”,很多人争,其实也就几天。普查的那天,也就是看看户口情况,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
第四次人口普查是199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是200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是2010年。除了第六次,笔者在加拿大,实际上,笔者经历了前两次。另外,中国还在1987年、1995年以及2005年,搞过3次1%人口抽样调查。因为人数较少,数据也少,不记得自己是否参与了。
在1990年和2000年这两次人口普查中,大家都是在工作单位统一搞调查,印像较深。我当时的工作单位也派了一个普查员(后勤部门的一个小伙子),普查员胸前还要佩戴一枚证章,参加一周(?)的普查技能培训。然后,全市还要在统一时间进行“预普查”一次,询问一下相关内容与所掌握的情况是否一致,确认普查那天是否在家,家里是否有亲戚,有没有出国的或在外地工作、学习的,有没有在普查那天有新生儿出生的等等。因为预普查时间较长,基本上就搞定了。到了真正普查那天,其实也就很简单了,只是填写一些具体的表格,当然是普查员填写,我们大家就是回答问题即可。在普查那天,普查员忙的就是那些外来户、无户口人员、新生儿、出国人员等等。
在加拿大,笔者就经历过一次人口普查,也就是2011年5月开始的一次。中国每10年搞一次人口普查,而加拿大是每5年搞一次人口普查,因为移民国家,人口结构比较复杂。加拿大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871年。1871年以来,先是10年一次,自1971年以后,每5年一次。表面上看是麻烦加倍了,但实际上倒也简单。
4月底,笔者收到一个黄色信封,里面是很长的一张“长式普查表”和一个免邮资的信封。“长式普查表”比普通A4或Letter纸张长一倍多,正面是英文,背面是法文。据说,去年哈珀政府取消了强制性的长式普查表,取而代之的是自愿性全国住户调查表。后来理解是取消了“强制性”,但还是“长式普查表”。因为觉得自己已经在中国搞了人口普查(2010年),父母亲帮弄的,觉得在加拿大就不用了。没看,就扔在一旁。一周之后,听朋友说10 天之内必须填,人口普查问卷的填写还是法律强制性的。如果从6月1日起,加拿大统计局还没有收到你的问卷,就会有人口普查员来电话或上门督促。如果你还不想没有履行责任,最高要面临500元罚款。于是就赶紧填写了,其实也就花了十来分钟。5月初寄出的,当然是免费的。
这个“长式普查表”也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普查,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回答10个问题,涉及年龄、性别、婚姻或同居状况、家庭成员关系、使用的语言等,还有92年后是否愿意公布个人信息的授权。本次人口普查以2011年5月10日作为数据统计的基准日。
5月初,笔者又收到一个黄色信封,里面是一封上网填写人口普查表的通知。通知的顶端是一个15位数的密码。上网按要求输入此密码后,页面上立即出现了家庭地址。才知道这密码一个居所一个,个人隐私可以得到确保。因为纸质刚好寄出,这个网上填写的就没有做。
在加拿大,人口普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据说这次加拿大一下子增加了35000个临时工作职位。统计局鼓励有一定数学基础,能输数据,会电脑的在家妈妈、退休人员以及学生前往申请,每小时的工资是14.72加元。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目前已经有3500万人,其中华人约120万(多伦多有50万)。中国和加拿大人口普查数据,都是半年左右后公布。今年中国公布的人口数据,有我一份;明年加拿大公布的人口数据,也有我一份。地球上人口的数量是否就是这样“被”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