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孔子说:仁者爱人。老子说:谦和慈柔。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可见,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求博爱的国度。
什么是博爱?所谓博爱,就是要有与人为善的心,有宽以待人的情怀;有颗恻隐与悲悯的心,有种谦卑与和善的品德;就是举手之劳就能给予一个困境中的人以帮助时,不轻易拒绝。当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生活的世界将会变得温暖,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感觉将会大大改善。
一种观点认为:宗教才能让人们拥有博爱的精神,尤其是基督教。世界上行善积德的,大多数都是基督徒或其它宗教信徒。在医学发展早期,基督教给与医学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拥有博爱思想的非基督徒,可能要比基督徒或者其它宗教信徒更加博爱,尤其是一些共产党员。在历史上,基督教有过一些不光彩的记录;在当今世界上,很多基督徒或其它宗教信徒做出违法的事情,甚至是反人类的行为。
这两种观点的对立,是非常尖锐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两种观点都将人类的“行为”与“意识”之间的联系极端化了。
人类做出博爱的“行为”,是人的个性品德与自我修养的表现。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佛教、道教等等,本质上都是宣传博爱思想的,而共产主义(共产教)在本质上也是如此。对于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士,他们本身是有一定自我约束能力的,这种能力,一方面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另一方面来自社会道德与法律。因此,非基督徒的博爱思想是具有家庭基础和法律基础的。即使是那些恐怖分子或战争狂人,他们对于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朋友,也是非常仁慈的。因为人性,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本性。
可以推出的结论就是:博爱是个人品性的表现,而不是信仰的展示。
那么,宗教难道就毫无意义了吗?不是。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是让信徒“信”,即所谓的因信成义、因信称义。基督徒的内心世界里有一个上帝的存在。如果自己的行为超越或违背了基督教义,那就是束缚于罪的权威和捆绑,基督徒认为是会受到上帝的惩罚的。《圣经·约3:18》说: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这个“罪”,是死后的“罪”,不是人类社会法律上的“罪”。信他的人,是屈服于一种天然的权威;不信的人,是反对一种权势的威胁。所以,基督徒会自觉地从内心规范或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每周的礼拜或弥撒(不排除假基督徒的存在,也不讨论)。
非基督徒(或无信仰人士)的行为受到自己家庭和社会法律的规范或约束,不会相信死后会有天堂或地狱。但是,这种规范或约束不是来自内心,而是一种外在的现象,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因此,有人就会心存侥幸而做出“不博爱”的行为,从而逃避家庭或法律的惩罚与制裁。
世界上不是“人之初性本善”,也不是“人之初性本恶”,而是“人之初性本无”。大千世界,诱惑多多。人性出现偏离的可能性一直就存在,虽然宗教只是一种假设上的意义,但因为存在,就会让人心有所追求和依附,而不是到处漫游、四处漂泊。因此,拥有一种信仰,相比没有信仰,要好得多。
人生哲理99条(99):博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https://www.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250647&do=blog&id=3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