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传统音乐简介

作者:kylelong  于 2011-9-21 05:5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学习探讨|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14评论

 

   

日本的传统音乐被称为邦乐,其种类和体裁纷繁众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其中声乐占有绝对优势。可分为歌唱和说唱两大类,歌唱包括长呗、地歌、端呗、小歌等;说唱则分为净琉璃和非净琉璃两个部分,前者包括古净琉璃、义大夫节和丰后节;后者包括平曲、说经、祭文、琵琶乐、浪曲等。日本的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类型是雅乐、筝音乐、地歌、净琉璃、能乐、民谣和民俗艺能等。

 

1,日本传统音乐类别

 

1)雅乐,狭义的雅乐指的是公元七、八世纪由中国和朝鲜传入日本的包括宫廷中不带或少带礼仪性质的随、唐燕乐(宴乐)与高丽乐。广义的日本雅乐还应该包括日本原有最古老的神乐、久米、东游等祭神乐种和日本王公贵族根据外来雅乐风格而创作的音乐。雅乐的著名乐曲有《平调越天乐》、《兰陵王》、《纳曾利》等。

 

    2)筝音乐,指的是筝的独奏曲、重奏和合奏曲、筝与其它乐器的合奏曲(如与三味线、胡弓和尺八等乐器的合奏曲)以及主要以筝伴奏的歌曲。著名的演奏家有筝曲《六段》、《八段》的创作者八桥检校(16141685);《五段砧》的创作者光崎捡校(?1853)和《四季之眺望》的创作者松浦检校以及改编者八重崎检校。另外还有《春之海》、《落叶之舞》的作曲家宫城道雄等。

 

3)地歌,是产生于17世纪的京都、大阪地区由三味线伴奏较为长大的艺术歌曲形式。所谓“地”是“地方性”之意。早期的地歌是三味线组歌,其歌词由若干首民谣或流行歌曲的词编串而成,内容鄙俗;后来的地歌无论在艺术性和音乐性较强,词曲结合得较为密切、内容较为文雅,成为日本传统歌曲中最富于歌唱性和抒情性歌曲。18世纪后,地歌中的三味线技巧进一步得到发挥,曲中还增加了纯器乐演奏的段落。

 

4)净琉璃,它是日本说唱表演艺术最重要的一个门类,早期的净琉璃由琵琶伴奏,后改为三味线伴奏。净琉璃一词源自民间故事《净琉璃姬物语》中主人公的名字。净琉璃的流派众多,但是现在经常上演的仅有义太夫、常盘津、清元、新内节几种。

 

5)能乐,是一种综合性的歌舞戏剧艺术。包括面具、服装、道具、台词、动作、舞蹈表演、谣曲(声乐)、哚子(器乐)等多种因素。“能”即艺能。能乐源自“猿乐”,它由8世纪时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散乐(杂技和魔术伴奏音乐)演变而来。

 

6)民谣,即日本的民间歌曲,田歌、山樵歌、海歌、作业歌、路歌;祭典歌、 祝仪歌、娱乐歌和儿歌等,这是日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直接地反映了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风俗习惯,表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7)民俗艺能,民间行事中具有乡土特色的艺能,其音乐大都与舞蹈、戏剧和礼仪行为相联系。主要有神乐、田游、田乐、插秧舞、风流、念佛舞以及祝福艺等。

 

2、日本音乐的主要乐器

 

日本的乐器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筝、三味线、日本琵琶和尺八等。

 

1)日本筝(Koto,日文写为“筝”或“琴”,通常称为こと),是一种长型弹拨弦鸣乐器。琴身由泡桐(一种软木)制成,琴头琴尾贴有较硬的木片。在琴身上安装有活动的琴桥。将丝弦张在乐器上,用左手按弦。用带有皮圈或厚纸圈的象牙拨子戴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上进行拨奏。

 

8世纪初,中国唐代十三弦筝传入日本,先后演变为乐筝、筑筝(筑紫筝)、俗筝等日本传统乐器。三者构造基本相同:桐木制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13根,每根弦用1柱支撑。弦名从远至近分别称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斗、为、巾。琴身笔直。自古将筝比作“龙”,并依此为各部件命名。乐筝又名雅乐筝,曾在宫廷贵族间流行,迄今仍在雅乐的管弦乐合奏曲中使用。

 

乐筝的弦比较粗;定弦按绝对音高,如按壹越调定弦,从一弦至巾弦。现在常用的调弦法尚有双调、大食调、平调、黄钟调、盘涉调共 6种。

 

筑筝又名筑紫筝,是日本最早的筝,长约180厘米、13弦、分别架在琴马上,通过移动琴马来改变定弦,戴指套弹奏。16世纪末主要作为歌曲伴奏乐器,现已趋于消亡。

 

俗筝始于17世纪,盲人八桥检校(16141685)在江户(现在的东京)习得筑紫流筝曲后,到京都将其改编增补,并作筝组歌、分段曲等,因而成为俗筝及其筝曲的创始人。筝的传统演奏方法是右手拇、食、中指套上义甲弹拨,左手按弦。俗筝在平调子定弦法中,第5弦至第10弦的6个音正好是一个都市音阶:E-F-A-B-C-E。这是自十七世纪以来城市音乐最典型的日本音阶。1921年宫城道雄创制十七弦筝,已被广泛采用。俗筝演奏的筝曲多为声乐曲,也有据传为八桥检校所作的《六段》等器乐曲。宫城道雄创作的筝与尺八的二重奏曲《春之海》,成为现代名曲。20世纪60年代后,三木稔等作曲家为俗筝创作了为数众多的筝曲。除了十七弦筝,日本筝还有二十弦和三十弦等多种形式。

 

2)三味线(三线,サンシン,sanshin)。元永禄年间(公元1560年左右),三弦(Shamisen)由中国传入琉球,再由琉球经大阪进入日本岛,得名“三味线”。当时的中国三弦本是由蛇皮来覆盖共鸣箱的,但是日本找不到那幺大的蛇皮来制作,便产生了用狗皮、猫皮来制作的早期三味线,后来大多用兔皮或人造革来做了。

 

三味线被广泛地用于各种日本民俗艺能(地歌、筝曲界习惯称之为三线),但作为乐器,被分为细杆、中杆和粗杆三大类。其外观,技能都大致相同,只是在具体构造的细微处还有演奏音域有明显的区别。

 

津轻三味线,Tsugaru-shamisen(“Tsugaru”,即日本北海道和本州之间的津轻海峡地区)是日本三味线家族里面最独特的一支。它诞生在津轻寒冷的乡村,并以它粗犷及强有力的音响感动了现在的人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关于这类乐器的书面记述,好象是一个没有去的正式地位的“在野”乐器。可正是津轻三味线改变了传统的三味线在艺能中的伴奏地位,而发展成为一门极具魅力的独奏乐器。

 

三味线无品,音高判断全凭眼耳之力;弹拨用大的拨子,也有偶尔用手指的,并常常敲击琴体用作打击乐部分。传统的三味线一般与尺八,日本人筝一起演奏。现今则可独奏、合奏,并与各种乐器做即兴演奏。三味线共鸣音量较小,且无固定调音规则,因此对演出者的功力很是考验,所以大多的演奏家都有很高超的即兴能力。仁太郎说过一句话很是有代表性:“猴子能模仿很多事物,因此不要模仿――演奏你自己的三味线。”

 

    3)日本琵琶(琵琶,びわ,biwa

 

源于波斯(今伊朗境内,位于伊朗高原西南部),经由印度、中国在奈良时代(78世纪)时传入日本。日本琵琶的长度约在60公分至106公分之间,演奏时用半扇形似银杏叶的拨子拨弦,种类有五弦琵琶、乐琵琶、平家琵琶、盲僧琵琶、唐琵琶、萨摩琵琶、筑前琵琶等,不同种类的日本琵琶较少用于合奏。另外,以日本琵琶为主奏乐器的音乐被统称为“琵琶乐”。

 

乐琵琶,是唐代(平安朝初期)由中国传入日本后作为雅乐管弦乐合奏中的一种主要乐器而被运用。其外形酷似福建南音琵琶,也是颈窄腹扁呈梨状,四弦、四柱,腹板(面板)上开有对称的两个半月形发音孔称半月,腹板中央靠近复手处有一个横约1012厘米长的用皮革蒙着的地方,叫做拨面或拨皮,即用拨子弹奏的部位。此拨面往往画有美丽的图案,古来对之也附有优雅爱称,如“青山”、“玄象”、“牧马”等,拨面的画与雅称多有关联。乐琵琶的上部颈的部分叫鹿颈,用唐木或桑木制作。上端的龙虾尾用黄杨或白檀,转手用花榈、紫檀或樱木。颈部的四个柱(即品位)用日本扁柏或朴树的木头来制作。琴体(胴)的甲(背板)用花榈、紫檀或桑木来制作(近代也有用樱或榉)。腹板(面板)用泽栗木制作。甲(背板)如果是用一整块板做的叫直甲,属上品;如把两块或三块板拼合在一起制作的叫剥甲,为下品。复手的下面隐着一个圆形的孔,称为隐月,也叫音孔。拨子用黄杨木制作,比较小、薄,下端比上端逐渐稍薄。四根弦用绢丝搓成,从左至右、由粗而细分别称为第一弦、第二弦、第三弦、第四弦。

 

盲僧琵琶,专门为盲人所使用。配合着“地神经”、“观音经”、“般若心经”等佛教经文的朗读而演奏。在祭拜灶神(土荒神)等祈愿中使用。演奏盲僧琵琶的盲僧,按其居住地的不同又分为筑前盲僧、肥后盲僧和萨摩盲僧。这三者在音乐方面和乐器方面都有所不同。盲僧琵琶的形状很像乐琵琶,整体稍小,全长约82厘米,胴的宽度比较小,给人以细长的感觉。因此,也称做矮竹琵琶——形似竹叶。另外,腹板的中部有一个月形的孔,筑前盲僧和肥后盲僧有一个是圆的,一个是新月状的,它是比喻成日月的意思。里甲的材料是用花榈或桑,腹板的材料是用桐木。弦有四根,柱有五个,比乐琵琶的柱来得高,拨子也比乐琵琶的稍大。另外,琵琶胴的下端和颈的上端之间结着一根很长的带子,带子上串着许多珠子。盲僧携琵琶外出时,此带当做背带使用;坐下祈祷时,则作为串珠(佛珠)使用。

 

平家琵琶。只是作为欣赏用。形状与乐琵琶相同,但比乐琵琶小,全长在67厘米以内。柱有五个,比乐琵琶的柱稍高些(五个柱当中,第一个柱几乎不用,因此,也有人把它卸下来,只用四个柱)。拨子比乐琵琶的拨子稍大,前面有几分张开来(过去它张开的幅度达到10厘米以上)。

 

萨摩琵琶。这种琵琶用于欣赏或家庭娱乐。制作材料是以全部用桑木的为最上品,但是廉价的萨摩琵琶,只是腹板用桑,背面用樱、榉、朴等木材。形似乐琵琶,与乐琵琶相比,它的颈比较粗,上端龙虾尾的部分比较大。特别是腹板呈现出高凸形。柱特别高,有四个,第一柱与上端(承弦)很近(约5厘米),因此与第二柱之间的距离很宽(约135厘米)。乐器全长约91厘米,拨子的材料以黄杨木为上品,廉价的则用榉木。拨子的形状像打开的扇子,幅度小的这边约有21厘米,大的那边约有303厘米。

 

筑前琵琶。这种琵琶用于欣赏或家庭娱乐。它本来的形状是四弦琵琶。胴比萨摩琵琶小,全长约83厘米,颈部长,槽部稍短,柱有五个。其特点是:里甲用紫檀、花榈等坚硬的木料来制作,腹板是用特别平的梧桐板,并且把这腹板镶嵌在矶(边缘的槽)里(这是为了使音色柔美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后来又研制出了五弦琵琶,它是采纳萨摩琵琶的手法,再加进了自己的一些创意而形成的,比四弦琵琶稍大一点。四弦琵琶的柱,与萨摩琵琶的柱相比,稍矮一些,五弦琵琶的柱,几乎与萨摩琵琶的柱是同样的大小高低。弦是用蚕丝来制作的,四弦琵琶的第一弦比较粗,第二弦中等,第三弦和第四弦最细。五弦琵琶的弦,类似于萨摩琵琶,就是从第一弦到第五弦逐渐地变细。拨子用黄杨木制作,类似于三味线的拨子。即拨子的前端比较宽,四弦琵琶的拨子前宽约12厘米,五弦琵琶的拨子前宽约15厘米。

 

  锦琵琶。这种琵琶作为欣赏用。形状和萨摩琵琶大同小异,但在有五个柱这一点上与筑前琵琶相类似。弦有四根和五根两种。四根弦的锦琵琶多数是提供给初学者使用,拨子比萨摩琵琶稍小。简而言之,由于锦琵琶是用萨摩琵琶改造的,所以,它兼具萨摩琵琶和筑前琵琶二者的性质。

 

4)尺八(日文:shakuhati,しゃくはち)。

 

尺八是我国古老的吹孔气鸣乐器,源于竖篴,竹制,因长一尺八寸而得名。也有“竖篴”、“箫管”和“南音洞箫”之称。管身竹制,音色圆润、柔美,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在东汉时期,竖篴(一说是尺八的前身羌笛)已流传于民间。到了隋代,尺八成为宫廷中的主要乐器,至唐则大盛,广泛用于宫廷乐舞。宋代尺八,又称箫管,陈旸《乐书》有所记述。从传世唐代尺八和沈括所述宋代尺八的形制来看,它与箫相近,但管身短而粗。后来箫、笛等乐器逐渐取代了尺八的地位,尺八渐少使用。尺八目前只流行于闽南和台湾,是福建南音的主要乐器之一(南音的主要乐器是琵琶和尺八,其它还有二弦、三弦和唢呐等),并吸收了笛子的一些演奏技巧。福建省泉州南音乐团王大浩研制成低音尺八,长82厘米、内径3.4厘米。管上端加贴塑料片,并将第五孔移至管侧由小指控制,音色浑厚饱满。

 

1300多年前的隋唐之际,日本曾屡派“遣隋使”和“遣唐使”前来中国,许多中国乐器,流传东瀛。最早传入日本的尺八仅用于宫廷雅乐,称为“古代尺八”,也常作为达官贵人的玩物,故也叫“雅乐尺八”。据传,日本圣德太子特别喜爱尺八,他当时所用的中国尺八,如今还珍藏在奈良的法隆寺中。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现在也保存着我国唐代传去的8支尺八。其中一只刻雕尺八,长43.7厘米,管上端开口,管身前面五孔后面一孔。每一按音孔边缘有圆形花纹。制作十分精美,通体雕花纹和仕女像。第一孔上刻有二女,一者俯而摘花,一者立其后作张袖状。后面一孔下有一女立而手执扇,另一女坐弹琵琶。其余部分均饰以花鸟纹。此外还有玉尺八、牙尺八、雕石尺八和桦卷尺八等。

 

1871年以后,“普化尺八”传于民间。日本现在使用的尺八就是从“普化尺八”演变而来的,不限长短,一般多为3节、5孔(前41)、不设膜孔。它是日本民间主要的吹奏乐器,既能吹奏古典乐曲,也能演奏现代乐曲;还经常与筝和三味线一起合奏,甚至还能与西洋管弦乐队、电子风琴等合作。此外,由我国传入日本的还有“一节切尺八”。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海山(Kaizan)将尺八从日本传至美国。如今,现代尺八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尺八虽起源于中国,但从南宋以后一直被日本人传承和发展,20世纪以后,也是通过日本传播到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而在它的故乡中国,已经几乎被遗忘了,国际研究领域也习惯性的把尺八称为"jyakuhachi"(日语“尺八”音译),把尺八归为日本的民族乐器。

 

作为日本的一种传统木管乐器,尺八是一种竖吹的乐器,也可以说是笛子的一种,而笛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九千年前的骨笛,在贾湖文化遗址出土的七孔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管乐器。最初笛子的名称叫涤;到唐代才出现尺八,后来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古典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尺八在日本的成型时间为江户时代,最初是日本佛教普化宗为演奏佛教音乐的乐器,演奏者均为普化宗的虚无僧。明治时代以后开始广泛普及。

 

尺八由于长度多为一尺八寸,但实际上由于种类繁多,长度并非统一。除了最常用的一尺八寸的以外,其次常用的是一尺六寸(著名作品《春之海》就使用这种)。由竹子的根部制成。演奏时,通过上部的“歌口”的孔吹气,双手按孔发出各种乐音。正面4个,背面1个指孔。主要流派有“都山流”和“琴古流”。两个流派的记谱方式略有不同。

 

在中世时期,主要是筝曲和地歌的曲目改编而来,多与筝和地歌的三味线合奏,成为三曲合奏。之后产生了专门为尺八创作的曲目,成为“本曲”。除了独奏,还有二重奏等多种形式。明治时代之后,吸收西洋音乐的元素后,大量的现代曲目被创作演奏。尺八的名曲有《六段之调》(与筝合奏,八桥检校作曲),《千鸟之曲》(与筝合奏,吉泽检校作曲),《春之海》(现代曲,宫城道雄作曲)等等。常用的乐谱采用日语片假名和汉字夹杂表示音高,加以各种演奏记号,采用传统的直写,而非横写。对于常用的一尺八寸管,西洋音阶的 DFGA 分别用日语片假名记为“ロ、ツ、レ、チ”。《都山流》用“ハ”,《琴古流》用“リ”记 C音。

 
(收集整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1

难过

拍砖

支持
5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1 回复 周蓉蓉 2011-9-21 10:01
俺是半窍也不通。
1 回复 秋天的云 2011-9-21 10:48
表示一个难过,因为没见过,没听过,自觉孤陋寡闻,该惭愧!
1 回复 kylelong 2011-9-21 10:53
周蓉蓉: 俺是半窍也不通。
   知道一点就好了。经常会有日本艺人演出的。
1 回复 kylelong 2011-9-21 10:53
秋天的云: 表示一个难过,因为没见过,没听过,自觉孤陋寡闻,该惭愧!
有机会可以去听听。
0 回复 秋天的云 2011-9-21 11:02
kylelong: 有机会可以去听听。
嗯!是个好建议。有机会要听听,相信听东洋音乐比听西洋音乐易懂易接受。
0 回复 kylelong 2011-9-21 11:07
秋天的云: 嗯!是个好建议。有机会要听听,相信听东洋音乐比听西洋音乐易懂易接受。
是滴
1 回复 周蓉蓉 2011-9-21 11:20
kylelong:    知道一点就好了。经常会有日本艺人演出的。
俺是音乐盲。乐器说不上几件。就听过几首日本的民歌,不懂词,光听调了。还挺不错。
0 回复 老太爷 2011-9-21 16:37
日本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不稳定性。。。和这个国家的地理啊,民族心态啊有关。
0 回复 kylelong 2011-9-21 19:43
周蓉蓉: 俺是音乐盲。乐器说不上几件。就听过几首日本的民歌,不懂词,光听调了。还挺不错。
    
1 回复 kylelong 2011-9-21 19:47
老太爷: 日本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不稳定性。。。和这个国家的地理啊,民族心态啊有关。
  
0 回复 stellazhu111 2011-9-22 10:13
尺八,一击棒!
0 回复 kylelong 2011-9-22 10:27
stellazhu111: 尺八,一击棒!
  
1 回复 Chi202 2011-9-22 23:50
日本人鼓打得不错.
1 回复 kylelong 2011-9-23 01:09
Chi202: 日本人鼓打得不错.
嗯,是很有特色。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3 07:1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