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1,名称:年糕,其它地方名称: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西南的糯粑粑、台湾的红龟糕等。英文:New Year cake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Spring Festival cake;Chinese rice cake;糍粑,英文:cooked glutinous rice pounded into paste。
2,主料:年糕是用大米和糯米做成的;而糍粑是用纯的糯米做成。
3,辅料:年糕可以做成很多种口味,但都是在最基本的原味年糕上加入个人喜欢的其它材料。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糍粑只有一种,淡味的,但吃的时候,可以放盐或糖两种。
4,外观:年糕是大米和糯米经过加工后做成的一种十分细腻的纯色状食品,白色,或红色,或黄色等;糍粑是糯米煮熟后做的具有碎米粒状的食品,一般都是白色。
5,形状:年糕一般是长条状,市场包装产品也有切片的;糍粑有圆形、扁形或其它形状。
6,制作工艺:年糕一般是直接用生的米用石磨磨成粉(不过现在都用电打的,又快又好),和水,做成形状后或炸或蒸,南方多见,油炸的那种也有称之为馓子的。糍粑是把米蒸成饭后(不要太烂,不能蒸蒸饭)趁热放到石臼舂,一直舂到看不到有较大的粒状米了,再用手揉成各种形状的成品糍粑。
7,吃法:年糕可以蒸、炸、炒、煮、煎、火锅等;糍粑也一样,但火锅时,时间不能太长。
其实,有些地方(比如湖北、湖南东南部和江西等地)也有把这两种食品都称为年糕的,因为年糕以前是称为“粘糕”的,而糍粑实在是“粘”。糍粑和年糕都是用糯米(或糯米+粳米,根据软硬喜好而定,糯米多则软)做成的一种食品。再加上各个地方年糕的做法都不一样,所以,有人说:糍粑是年糕的一种,也是可以理解的。
相关阅读:
湖北特产:豪华鸡蛋糍粑
https://www.backchina.com/chineseblog/201201/user-250647-message-134831-page-1.html
中国年糕的历史及传说
https://www.backchina.com/chineseblog/201201/user-250647-message-135132-page-1.html
日本的“饼”(MOCHI)和中国的“年糕”
https://www.backchina.com/chineseblog/201201/user-250647-message-135172-page-1.html
韩国年糕
https://www.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250647&do=blog&id=119798
炒中国年糕
https://www.backchina.com/chineseblog/201008/user-250647-message-82661-page-1.html
湖北荆州的年糕与糍粑
https://www.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250647&do=blog&id=3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