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龙氏始祖
按照定义,最初得姓的祖先称始祖或鼻祖,后以称有连续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为始祖。龙氏有世系可考始自伯高,伯高的为人世人称颂,至今2000多年不衰。
西汉龙勉,是伯高公之曾祖,京兆(古都西安(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古称)人,江程邑亭长(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为官公而直,民无曲者,治一方宁静。人们颂之曰:“德孚于乡,为龙争光,勉翁先觉,导我愚氓。”
始祖龙述字伯高,京兆人。生于西汉元寿二年庚申(公元前1年)二月十五日。初为山都县长,东汉建武二十四年任零陵郡(湖南永州市)太守。享年89岁。
龙氏的来源
龙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0.23% 从龙氏历史演进过程来看,这一过程,即体现着北方龙氏与南方各族相融,又体现着少数民族龙氏与汉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这一步步的相融中,龙氏完成了遍布华夏的历史旅程。今日龙氏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为多,四省龙氏约占全国汉族龙氏人口的70%。
龙氏的来源因多涉及神话,故不可详考。大致有七:
1、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2、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至汉代,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已姓,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是为湖北龙氏。
5、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数民族有龙姓:①《北史》所载,焉耆国(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西南),西域且弥(今新疆昌吉、玛纳斯二县),其君王皆为龙氏。②小数民族中有龙姓。在我国苗、普米、哈尼、彝、侗、瑶、水等民族均有龙姓。
聚集地及迁徙分布
龙氏发源地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龙氏支派较多,故而分布较广,这一特点使得龙氏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扩展繁衍开来。
约在汉朝,甘肃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已是龙氏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属四川)有龙氏迁入者,后又南迁至贵州,形成四大姓氏(龙、傅、尹、董)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龙氏为避战乱而南迁,促使了南方龙氏人口数量的增长,这次迁徙也为后来江南龙氏发展势头盛于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史籍《北史》记载:“且弥王、焉耆国王皆龙氏。”焉耆国为西域小国,龙会当政时,曾击败龟兹王,一时葱岭以东,皆率服,其子龙熙在位时,投降后凉,遣子入侍,渐与汉族相融。唐宋时期,八番中的龙番,酋长皆龙氏,后分为大龙番、小龙番安抚司,养龙坑、谷龙、上龙长官司,安龙土千户。
宋、元时期,龙氏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促使南方龙氏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明、清时期,上述“龙番”各分支发展成为“龙家”,渐与汉、布依、水、苗各族相融。
辈份与堂号
龙是中国人推崇备至的神物,以龙为姓氏,亦是这一心理底蕴的表现。在龙姓的发展史中,更多地体现着民族相融的历史大趋势。龙姓字行辈份井然有序,如龙氏一支字辈:“万代家族,全世忠福,世全光明,兴安邦良,善圣佑年”。民国抄本《龙氏家谱》中有江苏龙姓一支字行为:“兆升元吉,宗业克昌,富大希廷,厚诚守方。”沩宁龙氏一支字辈:“国正朝纲,立家和世,连兴笃修,恢祖业忠,孝德传经”。万载井义龙氏字辈:“文章华国,诗礼傅家,诒哲方来,垂徽及远”。
“世师堂”、“八德堂”:后汉龙述,字伯高,为山都长官。马援给他侄子一封信,劝他侄子学习龙述的两句话:“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谨约节俭,廉公有威。”马援称这是龙述的“八德”。皇帝知道了,提拔龙述为太守,说他“堪为世人师”。
“经德堂”:清朝龙起端著《经德堂文集》,他的书房叫“经德堂”。此外,龙氏又以“武陵”、“天水”、“纳言”、“敦本”、“敦厚”等为其堂号。
(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