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宗教?

作者:kylelong  于 2012-3-18 09:5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宗教信仰|通用分类:信仰见证|已有7评论

 

 

 

宗教(Religion)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历史现象,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礼仪活动。现代哲学上的定义,则将其范围扩大到任何可能的思想意识或情感存在,不一定就是令人感到神秘或畏惧的精神状态或实体。宗教所构成的信仰理论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研究宗教的学科是宗教学。

 

以下是各宗教研究人士对宗教所下的定义:

 

门辛 人与神圣真实体验深刻的相遇、受神圣存在性影响之人的相应行为

缪勒 人对于无限存在物的渴求、信仰和爱慕

泰勒 对灵性存在的信仰

弗雷泽 人对能够指导和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的超人力量的迎合、讨好和信奉

施密特 人对超世而具有人格之力的知或觉

海勒尔 人与神圣的交往、相通和结合,是对神圣的生动经历

范.德.列乌 人与神秘力量的独特关系

奥托 对超自然之神圣的体验,表现为人对神圣既敬畏而向往的感情交织

施莱尔马赫 宗教是人对神的绝对依赖感

蒂利希 宗教是人的终极关切

Kylelong  宗教是对自己认同的某种思想或信仰的特殊情感与崇拜

 

教义

 

宗教的思想观念和感情体验,即人的神观及对神的敬畏心态,是整个宗教的内在因素及核心所在,故“对神的信仰”乃是一切宗教的根本。宗教信仰的对象被人理解为一种超自然而又控制自然的神秘力量或神圣实在,它被视为神力、精灵、众神、至高一神,或抽象地以绝对者、永恒者、至高无上者、自有永有者、无限存在者、超越时空者称之,这种信仰被视为万物的起源和归宿,一切存在的根基及依据。然而各宗教对神的理解不尽相同,有可能是“众多而有序”、“单一而排他”,而而可能以“超在”或“内在”存在,由此构成多神、主神教、单一主神教、二元神教等,也有超泛神论、泛神论、万物有灵论等不同的神论。

 

宗教对神灵观念的解释为“神学”,神学在宗教传播、历史演进、人类进步中不断被调整修正,神学是人为宗教与自发宗教的最大分别,因为神学有其理论化及系统化,而自发宗教是不具神学体系的。但是,在无神教中,虽然不存在“神灵的观念”,但这种心灵的感应仍然会以某种特殊的心理存在来影响或主宰人们的思想。

 

教仪

 

宗教的崇拜行为、礼仪规范属于宗教的外在因素,体现出宗教教义的实践,也反映出宗教传统的改革及其社会文化背景。教仪是规范化、程序化、机构化及制度化的,其内容包括祈祷、祭献、圣事、礼仪、修行及伦理规范。教义是基于宗教的理论实践,而教仪则根据社会实践活动,前者为后者提供依据及指导,后者使前者的精神意趣得以推广和外化;前者由不断诠释、汇集、编纂宗教经典而深化,后者也是经验累积确定其施行的程度,于是教义及教仪皆在所处的文化氛围中产生一种人们公认的社会惯例。

 

在广义的宗教概念中,教仪的具体行为与传统的崇拜或礼仪,有着巨大的差别,与之相适应的则是这个群体范围内的明规则、潜规则,以及达成的各种条款、规章、惯例等,使之符合信仰与崇拜的行为目的。

 

教团

 

宗教的教职制度及社会体系,代表著宗教信仰体系的机构化及社会化,是宗教的最外壳,却又不可或缺,一方面替宗教提供了活动空间,另一方面也给予存在保障。教职制度令宗教有了可见的外在形体,从而对社会起作用,在历史上,政教常有合一或分离现象,体现了社会行政功能与祭司宗教功能的有机结合,说明了宗教这一个体与世俗社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团及教职的形成,标志著人类信仰体系的成熟,充实了宗教,补足了教义及教仪,由此凸现了宗教的独特性与其他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历史现象的不同特点。而各种现代宗教流派的形成,则是一个紧密型与松散型相结合的集体,不一定就有那么一个领导核心,它们所具有的只是一种被一群人信仰的倾向性和归属感。

 

宗教的词源

 

宗教Reglion源自古罗马时代的拉丁语Religio,古希腊人虽有表达对神的敬畏、虔诚及与之相关的戒律礼仪,却未形成宗教的特定概念。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其著作《论神之本性》中使用过Relegere(意为反覆诵读、默想)或Religere(意为重视、小心考虑),可见他当时认为在神的敬拜上需集中注意,又需严肃认真。另外奥古斯丁在《论真宗教》及《论灵魂的数量》皆用过Religare,代表人、神与灵魂间的重新结合,以人神联盟说明人与神之间的密切关系,奥古斯丁又在《订正》及《上帝之城》中使用Re-eligere来表示人在信仰上的重新抉择及决断,人需要靠重新考虑和选择与神修好。故Religio一词在拉丁语的原意应为人对神圣的信仰、义务和崇拜,以及神人之间的结合修好。由此可见,Religio与近代西方宗教概念有雷同却不等同。

 

在汉语中,宗教本不为一联缀词,《说文》:“宗者,尊祖庙也,以宀从示。”,“示者,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这表示对神及人类祖先的尊敬和敬拜。教指教育、育化,上施下效,侧重在对神道的信仰,这一点反而与西方的宗教理解较为接近。直至公元10世纪,“宗教”一词才最先见于佛经,如《续传灯录》中:“吾住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君。”这里的宗教指崇佛及其弟子的教诲,其意狭小而具体,但随西方宗教学崛起及其对中国学术界之影响,“宗教”与“Religion”一词画上了等号,成为广义性宗教概念,具有现代学科分类学的意义,与古时之意已大相迳庭。

 

在现代哲学中,“宗教”的“宗”,与祖宗、宗庙、宗祠等完全没有关系,而是将其解释为一种主观的意识存在。

 

(编辑)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4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5 回复 Djogchen 2012-3-18 19:03
,而是将其解释为一种主观的意识存在


如果在逻辑学上,不同意龙老师的说法,”宗“的解释应该是在比量之前成立的,是一种”等待辨论的
状态“,所以不一定存在主观的思想在内

好比”此山有火“这也可以成为一个”宗“之后人们就辨论为何有火?
3 回复 Cristal 2012-3-18 22:28
学习了。谢谢!
4 回复 kylelong 2012-3-19 00:50
Djogchen: ,而是将其解释为一种主观的意识存在


如果在逻辑学上,不同意龙老师的说法,”宗“的解释应该是在比量之前成立的,是一种”等待辨论的
状态“,所以不一定存在主 ...
“宗”的存在,不以“是否辩论”为前提,也不以“辩论的结果”所左右,而是“信”。
3 回复 kylelong 2012-3-19 00:51
Cristal: 学习了。谢谢!
不客气
7 回复 Cristal 2012-3-19 02:04
kylelong: 不客气
  
5 回复 Djogchen 2012-3-19 03:51
kylelong: “宗”的存在,不以“是否辩论”为前提,也不以“辩论的结果”所左右,而是“信”。
这个“辩论”我是从逻辑学的角度去看并非是从宗教的角度去看,就算是宗教的“信”
也未必是一种主观的意识,耶稣上十字架三日后复活,有人信了,他(她)可能只是
从客观上相信圣经所讲的,你只可说圣经不真或主观而已!再者佛教讲的十二因缘,
如果有人信了,他(她)只是按照人生的基本大道理“生老病死爱取有”去信而已
8 回复 kylelong 2012-3-19 09:32
Djogchen: 这个“辩论”我是从逻辑学的角度去看并非是从宗教的角度去看,就算是宗教的“信”
也未必是一种主观的意识,耶稣上十字架三日后复活,有人信了,他(她)可能只是
从 ...
的确,看问题或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谢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4 13:2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