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心理作用到底有多大?

作者:kylelong  于 2013-5-18 03:1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科普知识|通用分类:健康生活



药物的心理作用到底有多大?

 

 

俗话说:心病需要心药医。所谓心病,就是心理疾病;心药就是心理治疗、心理疏导。一个远古的类似例子就是“望梅止渴”,虽然“渴”不是心理问题,而是一个生理问题,但心理对生理产生了“治疗”效果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将一种淀粉分别装在红色、白色胶囊中,分送给两组健康的人服用,并当面告诉被试者:红色胶囊中装的是兴奋性药物,白色胶囊中装的是抑制性药物。结果发现服用红色胶囊者情绪活跃、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动作反应加快,而服用白色胶囊者则情绪抑郁、没精打采、脉搏减缓、血压降低、反应变慢。这就是说:非药物具有心理疗效。

 

另一个临床试验是这样的:有人对1000多例头痛、咳嗽、伤风、晕船病人进行研究发现,当他们服用毫无药理作用的安慰剂后竟有3337的人反应良好,症状得以明显改善。有专家认为,至少有1/5的慢性疼痛病人服用安慰剂后能够显著地缓解疼痛症状。用安慰剂作为对照,有些药物的心理效应与有效药物的疗效很相似。这说明:药物也具有心理疗效药物的心理效应主要通过对病人的心理安慰而起作用。

 

不管上述的试验是否真实,从我们的生活常识和工作实践中,我们还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药物除了药理作用外,还具有心理效应。就某一个病人而言,药物不能单纯只看到它的药理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到病人对药物的心理效应。另一面,对于精神和心理有障碍的病人,由于在思想上与正常人无法沟通,往往陷入求医无门的境地,或盲目地吃药、打针,结果使“心病”愈治愈重,变成“体病”。此时,药物的心理疗效就有很大作用了。

 

在医疗实践中发现,同样的药物用于同一个病人,老医生开处方和年轻医生开处方的疗效也可能不同,这叫“心理暗示”。临床观察发现,开处方医生的权威性、护士发药时的语言神态以及药物的名称、产地、装潢、剂型、价格等均可对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效应。例如,有些人用药十分挑剔,总认为药物越新、价格越高,其药效就会越好,这其实是用药的一个心理误区。又如,药物的包装是否精致,颜色和味道如何,也同样能影响人们的感受。大多数人喜欢的药物颜色是乳白色或桔黄色,味道是柠檬味、苹果味或橙味。另外,甚至药物的名称、剂型、价格和包装等,都可能影响药物的心理效应。这些有趣现象就是药物的心理效应在起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都能接受暗示的影响。在无对抗态度条件下,暗示可对人的行为或心理产生影响,使其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某种意见或信息。暗示可来自别人,也可来自自己,后者称为“自我暗示”。暗示也是药物产生心理效应的机制。许多药物的心理效应就是通过医生的暗示或病人的自我暗示而出现的。

 

当然,暗示能使人致病,用之得当也能治疗疾病。在医学上,有时用暗示来治疗某些疾病,或用以加强其他疗法的效果,称为“暗示疗法”。所谓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给人启示,对个体生理、内脏器官活动、感觉、心理和行为产生明显影响作用,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提高治疗效果。除言语暗示外,医务人员也可以利用仪器、操作或药物等进行非语言暗示。医生常在用注射剂、药品等时讲些暗示语,如“这种药对你的症状效果不错”,“这种针剂既安全,又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用了保证灵”,使物质治疗从生物性及精神性两方面起作用。经过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类心理暗示治疗的效果远不限于“安慰剂效应”,它也显著高于药物单纯的疗效,而有心理效应的作用。药物应用与心理治疗有机、有效地结合方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这是高明医生经常应用之法:聪明病人也应能领略其中之妙。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些现象呢?

 

药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物质性的,它从分子学水平,干扰或改变人体内某些内环境而发挥药理作用。但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药物也能通过“心理作用”而起效,这就是药物的心理效应。所谓药物的心理效应,是指病人对药物的心理作用,也可以认为是病人和医生对药物的心理信任感和依赖性。

 

现代医学认为:药物不仅能通过其药理作用对人体产生生理效应,而且也能通过非药理作用使人产生心理效应,两种效应往往可以相互作用。药物的心理效应可以增强药物的生理效应,消极的心理效应可以削弱药物的生理效应。 一般说来,治疗感染性疾病时药物的生理效应占主导地位,而治疗心因性疾病时药物的心理效应占主导地位。

 

除此之外,患者自身的情绪变化同样可以影响药效。医学研究发现,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泌功能,进而影响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药物的效应自然就降低了。而乐观积极的情绪,可激活内分泌和潜在的免疫功能,让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功能增强,为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使用药后疗效更好。特别是某些与精神因素有关联的疾病,比如心血管病、溃疡病、胃肠功能紊乱、精神心理性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头痛等,心理作用对药效的影响更大。

 

因此,在服药时,要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让自己保持健康的心态。这样,对于增强药效和治疗效果非常重要。健康的心态并不表明一个人的心情每时每刻都是阳光、向上的,而是当你觉察到自己有负面情绪时,要学会接纳和调整。其实,不仅仅是药物会有心理作用,食品,营养品,保健品,饮料等等,都有心理作用。由此可见心理作用的强大。

 (编辑整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7 20: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