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知”的心理学分析

作者:kylelong  于 2014-2-7 04:5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学习探讨|通用分类:流水日记

关键词:两把刷子, 心理学, 当事人, 价值观, 聪明人


所谓无知,那就是不知道、不了解。本来,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天生聪明,必定有这样那样的认知缺陷,这是客观存在。我们的一切知识与经验,都是来自学习和生活。即使是生命100年,也有学不完的知识。所以说,聪明人是不会说自己很聪明,更不会说别人无知。

在生活中,在网络上,我们时常遇到这样的骂街:你很无知!无知得很!如此等等。撇开朋友之间的玩笑话不说,从当事人的说话口吻来分析,显然是出自一类自认为高人一等、无所不知的人士。这个世上谁会无知?即使是乞丐,也有两把刷子。如果没有一定的乞讨经验,那乞丐早就死光光了。因此,喜欢说别人无知的人,其实是自己对事物的一知半解罢了。他们往往觉得自己知道的一面,认为他人不知道;而他人谈及的一面,自认为他人是错误的。错与对,在不同价值观共存的社会里,什么才是标准?

维基百科:西方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达克效应(D-K Effect,Dunning-Kruger Effect)。意思是:水平差的人反而自认为很牛叉,错误地认为自己比平均水平高。这个错误认知来源于这些低水平的人不能够辨别自身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越是聪明、有知识的人越容易自我怀疑。聪明人会更容易认识到每个人,包括自己在内,都是会犯错误的。他们明白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信息,想不到的情况。所以他们做决定更会留有余地,更会聆听别人的想法。一个开放的思维(open-mind)也正是聪明的标志之一。

不过,有人拿出一句中国成语:无知者无畏;无知者无罪。这又如何解释?

其实,这前半句也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思。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也就什么都不会害怕,果真如此?无知者无畏,似乎在中国文革期间比较流行。那时侯,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以“无知”为荣、以“大老粗”为荣,“知识越多越反动”。“无知”不仅光荣,而且还可以任意胡来,无所畏惧,甚至能使“有知者”斯文扫地。其实,这就是一种人性的悲哀。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有些人已经认识到文革的错误了,开始道歉了。道歉虽然迟了点 ,但也是一种从“无知”转变成“有知”的过程,是明了事理的人。

后半句则是讲的就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所以应该无罪。网友对于这样的判断分析指出:当我们不对“罪”这个概念作出明确清晰的界定之前,而拿来用,就一定会犯“用自己的价值判断来代替自己的认知”的偏见,或只是在“表达自己的一个价值判断或喜好”而已。这样做,唯一有意义的只是,让大家明白了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已。 

世上还有一种无知,就是缺乏善心,不明事理。佛教讲:无知就是不明。虽然讲的是佛教,但对于凡夫俗子也是一样道理。在生活中,人们对各自不同的价值观有很大的执着,从而造成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的障碍,缺乏尊重和理解,就丧失了对话的前提和基础。这些都是无知的某些方面,但绝不是说某某人一无所知,没有学历或知识。

在当今虚拟的网络中,随处可见“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情形,这种无所忌惮,其实就是一种语言暴力。具有心理阴影的人,往往使用语言暴力来发泄自己对社会或人性的不满,让自己扭曲的心态得以释放。好在我们这个社会还是善良的人士、理性的人士居多。值得推崇的,应该如净空法师所言:佛法无边,善心永存。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0 19:1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