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中国自古以来“医生”职业的称呼
神农(神农氏)是中医医祖。
神农(前3000--前2100),是传说中的炎帝,中国的太阳神,三皇五帝之一。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针法起源于南方,灸法起源于北方。
因此,中医的历史,推测应该有5000年以上。
宋代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没有统一的称呼,一般根据其具体的专科和职责分成4类:食医、疾医、疡医(金疮医)和兽医。
食医,周代掌管宫廷饮食滋味温凉及分量调配的医官。《周礼·天官·食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相当于现在的膳食专家、营养师,或保健医生。
疾医,它的含义多与疾病以及治病有关。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医生。
疡医,其职责是: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杀之齐。相当于现在的外科医生。
金疮医,相当于现在的外科医生,属于疡医一类。金疮,特指刀箭、刀斧、利刃等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如救治不当,可致感染、中风发痉。
坐堂医,源于汉代,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医,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
隋唐五代时期,在前代医疗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更完善的系统,执行这套系统的三大机构就是太医署、尚药局、药藏局。太医署设立了更全面的官职,除了掌管全国的医疗工作之外,也更多地充当了医药大学的角色,并逐步把进行医学教育、培养医学人才作为重点,从而保证了不断为宫廷输送医疗人才。尚药局是宫廷内皇帝及皇后等专门的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宫内的疾病治疗、御药的制作及试尝。药藏局则是特别为太子设立的,负责给太子治病保健,以利于太子更健康地成长。
隋代正式设立太医署,作为医学教育机构,下设医科、咒禁及按摩三科,每科设博士及助教各二人,以教授学生。隋代出现太医,特指皇宫宫廷医生(即御医,这个词汇似乎来自日本;日本在明治以后的称呼为:医师先生、医生、老师)。
唐代时期,医生一词出现。唐代时设置学校令人习医,凡学医的人称为医生,用为行业医治病者通称。在唐代,女医已经进入了国家的制度视野,专门培养女医的教育机构已经出现。女医主要学习安胎产难,兼及疮肿、伤折、针灸之法。624年成立的太医署设有医、药两个部分,并附设药园。医学部分又分为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及咒禁,而以医科的规模为最大。
太医署,唐代一种医疗保健机构。这个机构内分设医学各科,除作为医疗保健外,也有兼管医学教育的。宋代把这种机构改称“太医局”,元、明、清则改为“太医院”。元代太医院,负责宫廷的医疗保健,另设医学提举司,掌管医学教育的行政事务。明代仍设太医院,医学生主要从医家子弟中选择,称为医丁。
唐代的“太医署”既是医学教育机构,又是医疗单位,在编制上分为四科: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其中医科又设有体疗、少小、疮肿、耳鼻口齿和角法等不同专业。每一科中设“博士”一人,其余依次设有“医师”、“医工”、“医生”若干人,在医科和针科中还各有“助教”一人,次于“博士”、高于“医师”。在当时的“咒禁科”中设有“咒禁博士”一名、“咒禁师”两名、“咒禁工”八名、“咒禁生”十名。
宋代开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
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3级。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 dài,而不读 dà。
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郎中。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春秋战国始置。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最早的郎官,本意为“廊中”,指供职于王宫殿前左右廊庑之中,引申为官名。战国时各国常设此官。秦及汉初,郎中一官一分为三:给事禁中者为中郎,给事宫中者称郎中,给事宫外者为外郎。并以郎中令为最高长官,掌皇帝宿卫。汉武帝时分郎中为车郎、户郎,设郎中车将、郎中户将以统领之。属光禄勋,掌管车骑和门户,充任侍卫,并外从作战。曹魏因置,光禄勋所属郎中,秩比三百石,第八品,主轮番宿卫诸殿门及出充车骑。尚书台设郎中二十五人,秩四百石,第六品。分曹治事,主作文书起草。吴、蜀亦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元代太医院,称医生为医师。很有现代风味。
直至近代,医生才成为为业医生者之通称,但各类专科十分丰富。
医学博士(MD),那就是中国引进西医后的事情了,但医学博士不一定从事服务患者的工作。
营养师,这是目前最前沿的一门学科,隶属于营养医学专科,或者营养医学专科;分为多种具体工作和不同的具体称呼,从事营养调理、合理餐饮、公共或私人营养健康顾问等职业。
女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