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99条(24):静水深流才是智慧人生

作者:kylelong  于 2009-2-5 06:3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哲学哲理|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19评论

关键词: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圣人一言,含有多义,读书虽依注解把字句读通,但不能到此就止,尚须广泛思维言外之意。此处“逝者”所指的是万有现象,而非本体。万象有生来灭去种种情形,本体则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苏东坡在赤壁赋里说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读书如果不是闻一只知其一,便须从迁流的现象追求不迁流的本体,只要追求到一点讯息,便能茅塞顿开,眼前呈现的宇宙人生,别是一番境界,这才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人生如流水。有的人,活得光明磊落,如海纳百川;有的人,活得跌宕起伏,如洪水肆溢奔流;有的人,活得清清静静,如涌泉静水深流……身为世俗之人,要想独善其身,不为世间繁杂之事所困扰,快乐幸福地度过人生,必先炼就超脱的智能。古往今来,人生浩淼,虽有名垂青史之人,但永驻人间广为流传的是他们的精神。祛除贪嗔痴,根植尊重、惜福、感恩与慈悲,来之欲加强烈,我们一代代将其精神传承下去。人之善念,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泯灭。

 

静水深流。首先要心静如水,彻底祛除贪嗔痴。有不服气,有不知足,有不如愿,即是贪念,有贪念便不会心静。已知逝与不逝之理,便须放下那些必逝之物,不与人争,但求不逝的本体。得其本体,亲见不生不灭之境,才算是真知。假使尚有贪心,起念与人争名夺利,便是放不下,严格说来,实未醒悟,应当反省,一切贪心妄念起时,当即克制,这就是“克念作圣”。如果突然有一天,朋友背弃誓言,离己而去,便无以释怀,度日如年,贪恋在一起的快乐,贪恋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日积月累,把对往昔的贪恋积聚转化愤恨,恨社会风气败坏,恨朋友不负责任,恨家人不理解,恨到极至,把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痴迷个人所为,痴迷个人痛苦,把自己置身于永无宁日的痛苦之中。人生真的就是来受苦的吗?难道就无法摆脱痛苦吗?是与苦同行,还是同幸福相伴?静水深流,一语道破解脱痛苦,获得快乐的真谛。

 

静水深流,是觉悟,是慧眼;是阳光的,积极的,和谐的,无我的。常言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许心中痛苦很强烈,但决不能等待痛苦消亡了,才使自己快乐起来。当一片树叶遮挡了双眼的视线,但是不要因为一片树叶的遮挡而忽略了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高山大树茂密森林的存在。或许心中有失去朋友失去亲人的痛苦,但仍然要享受生命中更多的快乐和美丽--孩子的天真,奔腾的河流,浩瀚的大海。

 

静水深流,是内涵,是大智;是低调的,深沉的,包容的,内在的。现代人都想要快乐,想过幸福的日子,把快乐、幸福定义在追求奢华,追求名利,认为住洋房开奔驰穿名牌,每天山珍海味,日日歌舞升平,电视上有影,舞台上有掌声就是幸福快乐。孰不知在更多情况下,这一切的—切反倒成了快乐的障碍。为了名利,用尽权术变为市侩之人;为了帮派利益,小团体利益,损人利己,挥国家之财力;堂而皇之抛头露面,兴师动众高谈阔论无数日辉煌,却终为阶下囚,为众人唾弃,万人咒骂。只有学会摆脱对名利、奢华的愿望和索求,丰富内心,才有可能平和地面对世人,那幺不仅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而且自身也会有—个精彩的人生。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心如止水”的心态。古人云:“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佛教讲“身心安住”,就是说人们应该拥有怎样的心境来对待生活。如果身心住在身体里,身体终会衰老,无法永久;如果身心住在房屋里,房屋终会毁坏或搬迁,不能恒常;如果身心住在金钱里,金钱总在流动,不会永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人问杜鲁门总统,如何在任务繁重和心理压力之下,仍能保持镇定的心情?他说:“我心里有个安全的避风港。”可见,正确理解“身心安住”是完美生命、拥有快乐人生的关键。

 

人们所以不能安顿身心的原因,是错把身心住在人我是非中忧虑苦恼,住在患得患失中比较计较,住在索求撷取中欲壑难填,住在恐惧真倒中寝食难安。如此等等,致使每日的生活凄凄惶惶,惴惴不安。造成我们的心灵不宁静的原因是我们的妄想与贪欲。它导致我们本来完整、清晰的智能变得昏蒙、扭曲,看不清事实的真相。就好比水面的风,弄得本来平静的水面波澜翻滚,水中的倒影也变得支离破碎,甚至看不清。普通人将身心放住在五欲声色里,而智者将身心安住在清净快乐里,以清净无染为安住,依持一颗朗朗如晴空般的心。所谓“雁渡寒潭”,物来即现,物去不留。如果人人的身心安住在自然法则里,尊重生命,顺理而行;人人的身心安住在慈悲快乐、真理满足中,才能享受祥和宁静,这才是智慧人生啊!

7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2 回复 柳青儿 2009-2-5 06:51
写的好!你咋这么会总结呢?
回复 mzou 2009-2-5 08:37
好文。“静水深流,是内涵,是大智。”
回复 Waterlily888 2009-2-5 09:33
妙文拜读了。
回复 江上渔夫 2009-2-5 10:07
为面包房子孩子奔忙,逝者如斯; 听老师授讲静水深流,不舍昼夜.
2 回复 kylelong 2009-2-5 10:59
江上渔夫: 为面包房子孩子奔忙,逝者如斯; 听老师授讲静水深流,不舍昼夜.
为面包房子孩子奔忙,是生活的追求,也是一种快乐。只要心中感觉快乐,何尝不是一种祥和呢?但是,如果把这种追求看成是被迫的、与别人比高低、无意的攀比虚荣,那就不能理解生活,永远倍感人生疲惫。你说呢?
1 回复 江上渔夫 2009-2-5 11:13
kylelong: 为面包房子孩子奔忙,是生活的追求,也是一种快乐。只要心中感觉快乐,何尝不是一种祥和呢?但是,如果把这种追求看成是被迫的、与别人比高低、无意的攀比虚荣
是啊, 那就犯了贪痴, 苦从中来. 这篇文章的分析方法来自佛学?
回复 kylelong 2009-2-5 11:17
江上渔夫: 是啊, 那就犯了贪痴, 苦从中来. 这篇文章的分析方法来自佛学?
是啊。这就是禅。
回复 江上渔夫 2009-2-5 11:26
kylelong: 是啊。这就是禅。
怪不得心随文转,原来是禅心自现.
1 回复 kylelong 2009-2-5 11:35
江上渔夫: 怪不得心随文转,原来是禅心自现.
谢谢阅读。禅是有道理的,但禅不是佛教专有。有机会再谈。
1 回复 江上渔夫 2009-2-5 11:38
kylelong: 谢谢阅读。禅是有道理的,但禅不是佛教专有。有机会再谈。
谢谢.等待.
1 回复 xqw63 2009-2-5 12:32
楼主那是神的境界,等咱千古后,也许能达到
1 回复 kylelong 2009-2-5 12:40
xqw63: 楼主那是神的境界,等咱千古后,也许能达到
没有那么高深,一起理解,生活更美好!谢谢阅读。
1 回复 妈妈咪 2009-2-5 18:46
人是需要修炼的。
回复 YRose 2009-2-5 21:29
kylelong: 没有那么高深,一起理解,生活更美好!谢谢阅读。
楼主那是神的境界,等咱千古后,也许也达不到.
回复 kylelong 2009-2-6 07:23
妈妈咪: 人是需要修炼的。
谢谢阅读。
1 回复 qin-sheng 2009-3-24 01:54
俺喜欢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1 回复 kylelong 2009-3-24 03:06
qin-sheng: 俺喜欢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不错。
回复 蓝天绿地 2012-5-26 04:34
现代社会,虚荣促使人们喜欢炫耀,假大空!风气太恶劣。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23 18:1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