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岛礁建设与海洋环保

作者:kylelong  于 2016-5-12 04:1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学习探讨|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22评论

 

中国南海岛礁建设与海洋环保

 

 

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在中国南海展开了较为迅速的岛礁建设。暂且不谈政治与军事因素,单单就从海洋环保的角度来看,中国政府是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还是破坏海洋资源与环境,这个问题一直是个争论焦点。笔者收集了一些资料信息,在这里提供给大家参考。

 

 

    从政府网站和媒体的消息,我们得知:

 

1、工程建设坚持生态环保理念:南沙岛礁扩建工程坚持“绿色工程、生态岛礁”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同步进行,在保证波及范围最小、持续时间最短、影响程度最轻、生态恢复最快的前提下,经过深入研究、严谨论证,采取了全程动态保护措施,努力把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使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兼顾,实现南沙岛礁可持续发展目标。

 

    2、工程建设采用“自然仿真”的技术思路:南沙岛礁扩建工程采用“自然仿真”的总体技术思路,模仿海洋中暴风浪吹移、搬运珊瑚砂砾等生物碎屑,在浅水礁坪的综合动力平衡点上持续堆积,形成稳定的潮上堆积体,并逐渐进化为海上绿洲的自然过程,利用大型绞吸式挖泥船绞吸、泵送泻湖中松散的珊瑚砂砾,在内礁坪上吹填堆积,形成潮上陆域基础平台,建造部分设施,并通过大气、雨水、阳光的淋溶淀积等自然力作用,辅之以人工加速措施,吹填区域将产生淡化——固化——风化——绿化的生态效应,逐渐形成珊瑚礁绿色生态环境。

 

3、工程建设采用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珊瑚基本死亡的内礁坪上规划工程建设项目,在不适宜珊瑚生长的平坦泻湖盆中,绞吸松散的珊瑚沙砾吹填陆域;应用了新型的“绞吸开挖与吹填造陆工法”,形成了“挖--填”施工一体化,对珊瑚礁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最轻;在吹填造陆工程同时,及时在陆域周边利用斜坡模袋混凝土建造永久护岸与挡浪墙,边围、边填、边护,控制悬浮物漂浮扩散;工程采取控制规模、提高效率、连续作业等方式,使得每个岛礁的陆域扩建工期仅为几个月时间。

 

所以,整个南沙岛礁工程都贯彻了“生态岛礁”的环保建设理念。在规划、设计、施工中同步采取多项保护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对珊瑚礁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可控的,也是可恢复的。

 

 

南沙岛礁南海海区远离大陆,航线密集,海难事故频发。这种条件下,岛礁建设的作用大了去了——完善岛礁功能,改善条件,能更好地履行海上搜寻与救助、防灾减灾、海洋科研、气象观察、环境保护、航行安全等方面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实际上,岛礁的功能是综合性的,满足各类民事需求的功能更加突出。比如,建设避风、助航、搜救、渔业服务等功能和设施,不仅为中国、也能为周边国家以及航行于南海的各国船只提供服务,实在是大国风范。

 

    我们再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岛礁建设的环保问题。

 

珊瑚礁(cay; kay; key; coral reef)或珊瑚岛(reef island)是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经过地质年代的作用积累形成的。一般分布在热带海洋中,一般与大陆的构造、岩性、地质演化历史没有关系,因此珊瑚岛和火山岛一起被统称为大洋岛。

 

我们把形成珊瑚礁的珊瑚统称为造礁珊瑚,而湖内的水域由于含盐量异常,而几乎成为死水一潭。大多数造礁珊瑚是群体生活的,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很小,一般直径为13毫米,单个个体的结构与海葵相似。它们的骨骼成分均为碳酸钙,由个体的基盘及体柱下端表皮细胞向外分泌钙质,共同构成一个杯状骨骼,杯状骨骼形成时,个体基盘部分分泌钙质形成基板,体柱下端分泌的钙质形成杯槽的四周,群体之间珊瑚与珊瑚杯底相连,杯壁共同拥有,又以出芽的方式繁殖向上生长,一般在相同条件下,块状珊瑚每年增长仅0.52毫米厚度,枝状珊瑚能长1020厘米,这样无数的小珊瑚虫不断地生长、繁殖,经过许多年就长成了我们看到的一块块、一束束珊瑚的模样。它们再与形成钙质骨骼的其它动植物的尸体,如软件动物、腕足动物、棘皮动物、石灰藻等,一起经过地质年代的堆积作用,才能在海洋中形成礁石、岛屿。

 

 

那么,什么是珊瑚礁或珊瑚岛的自然演化规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212日-1882419日)首先提出珊瑚礁与海底沉降的关系。珊瑚礁首先依托于海岛周围生长,随着海平面的逐渐相对上升,海岛被淹没,珊瑚礁继续发展。远海发育的珊瑚礁往往依托沉入水下的火山发育。火山深部的热能活动倾向于加热深部水体,从而使富含营养物质的深水得以上升,刺激靠近深水一侧的珊瑚礁更快的发育,形成典型环礁。

 

任何珊瑚礁或珊瑚岛都有一种自己作死的天赋:珊瑚会在合适的环境里疯狂生长,直至非常贴近海平面。然后在一次海平面下降过程里暴露出来变成海岛,死在沙滩上。一场地震就能抬升一片珊瑚礁,一点也不是夸张。

 

当然,珊瑚礁变成岛还有一种过程:海浪的破碎和堆积作用。这也是远海珊瑚岛礁的主要形成原因。热带海域的一场台风过境,就能留下遍布海底的碎珊瑚。这些珊瑚碎块将在海浪的作用下被打得更碎,然后被堆到海滩上。死亡珊瑚的钙质(骨骼)成分被(海浪打碎后)堆积在海滩上,形成环绕沉没火山的环形岛屿。

 

总之,在稳定的构造背景下,在两次海平面上升过程的间歇期内,珊瑚礁演化成岛屿是非常正常的自然现象:无论是海底的相对抬升导致一大片珊瑚死在空气里,还是海浪逐渐把死亡珊瑚的尸骸变成白色的钙质海砂,堆成小岛。这还没谈海平面下降时期更快的演化成岛屿,这就是冰河期。

 

我们回头来看看南海岛礁建设:这个工程,就相当于现在的杂交育种技术(Hybrid breeding technology),原来需要千百万年才可以实现的杂交优势新品种,现在可以在短期内找到新的作物品种(但不是转基因transgenosis),也就是说:相当于“按了一下快进”,或者说“拉了一下进度条”,但结果会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要求。

 

 

    道理很简单:环礁自身会在相对稳定的构造沉降背景下,在海平面较稳定的时期被海浪自然破碎、堆积成海岛。这一自然属性不会因人为干预而有任何变化。即使不去造岛,那些环礁、暗礁也会在时间的魔力下,在第四纪末次冰期结束后的间冰期气候背景下,在相对稳定的海平面波动背景下形成岛屿。不过人类的工业化似乎使海平面的波动变得剧烈了起来,而且有扭头向上的可能。海平面如果逐渐上升,当然环礁会继续向上发育,并不倾向于变成岛屿。但海平面不可能一直上升,在米兰科维奇旋回(Milankovitch cycles)面前,什么碳排放、全球变暖都是战斗力 0.5 的渣渣。中国政府只不过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把进度条拖到下一个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冷周期而已。

 

大家所担心的对珊瑚礁的破坏,主要基于两点:破坏浅水珊瑚、填海材料污染海水。然而,环礁本身并不是都生长了珊瑚。在偌大的一个礁盘里,内部泻湖只有部分区域适合珊瑚生长,更多的其实是海底堆积的碎珊瑚砂。若是与外海失去沟通水道的封闭泻湖,热带的剧烈蒸发会很快使泻湖盐度变高,杀死里面的大部分生物后变成半盐湖。只不过是把自然界千万年里自然堆积的碎珊瑚砂换了个地方堆起来,在这个过程里可能不小心绞碎了一点礁盘内的零星珊瑚,请问除此以外还有什么破坏呢?

 

有人担心填海所用泥土砂石影响环礁水质,进而影响珊瑚发育。然而,中国在南海的造岛行动压根不从陆地运输泥土砂石,除了一些护边的混凝土,一律就地取材。何来泥土污染?这些海砂本来就在礁盘里,造岛过程里会不可避免扬起来一些,但过一阵子就自然沉淀恢复清澈了,一场暴风雨、台风、海啸过境一样会扬起这些海底的珊瑚砂。如果这样那些珊瑚就挂了,简直是笑话。更何况,为了将水体变浑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已经在加班加点快速完成工程。珊瑚岛上连泥土也没有,只有珊瑚砂。人工绿化带会从陆地运来少量泥土,但这些规划出来的绿化带会不做任何保护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运点泥巴多贵,你们忘了,出于成本也会防止水土流失呀。

 

 

不过,岛上人员生活污水排放,其实才是一个最需要关心的问题。然而,建设污水处理站要不了几个钱。在这么巨大的国际舆论杂音的干扰下,污水处理站必然会被列入建设列表。随着造岛越来越多,岛屿的用途肯定不仅仅是军事。科研机构必然会进驻这些人工岛,针对珊瑚礁退化(如白化)的问题展开研究,人工珊瑚繁育基地也可以建设起来,更可以有效制止非法盗渔和盗采珊瑚。通过旅游业开发,可以增强国民保护珊瑚的意识,达到减少购买使用珊瑚制品和饰品的目的。

 

说起生态保护和海洋环保,我们来看看南海的油气生产现状吧。请你们记住这样一个数据:在广袤的南海深海区和南海南部及九段线以南的区域内,石油钻井有上千口,这里面没有一口井是中国的。“我们在南沙海域没有打一个洞,钻一口井,采一滴油。”——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南海问题专家,李宝田先生。到现在都没有吗?是的,没有。海洋石油 981 打的井也不在那边。是我们不去采、没价值吗?不是,是有阻挠。

 

 

由此看来,中国政府的南海岛礁建设,除了政治与军事目的,实则是一次海洋环保行为,是符合国际法与海洋法,完全是一个可以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媲美的、满足南海安全与环保的一项造福人类的巨大工程。

 

(编辑整理)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6 回复 泥马 2016-5-12 05:14
到过太平洋深处的岛礁atoll,原来的面积不到0.5平方公里,人工造岛到N个平方公里,可以起降737喷气机,泻湖码头可以进货运驳船。填海造岛的其实不是沙子,而是粉碎的珊瑚,可能是你文中所说的海底“碎珊瑚砂”。但泻湖一般是有入口的,而且长满珊瑚。为了驳船入泻湖码头,开辟了一条吃水深些的航道和吃水较深的码头区。那些施工中挖掘粉碎的珊瑚也用于填岛。看来,在礁盘上填岛和建造码头航道和吃水较深的港区一点不破坏珊瑚怕是难办到。比如,永暑礁港区宽阔,码头停泊了两万多吨的两栖舰,比我去过的那个太平洋岛礁码头大多了,吃水也深多了,推测不可避免会破坏一些珊瑚礁才能建成。只不过是权衡建岛和破坏那部分珊瑚那个更重要的利益权衡。
6 回复 kylelong 2016-5-12 05:25
泥马: 到过太平洋深处的岛礁atoll,原来的面积不到0.5平方公里,人工造岛到N个平方公里,可以起降737喷气机,泻湖码头可以进货运驳船。填海造岛的其实不是沙子,而是粉
赞同你的观点。没有绝对的事物。两害相较取其轻。
6 回复 Lawler 2016-5-12 05:51
造岛,没有政治军事目的,就没有意义;任何地方,只要人类以不管什么形式的介入,就是破坏自然环境。。。
8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2016-5-12 07:03
中国生态环境学,将会与纳粹物理学、苏维埃生物学并驾齐驱!
6 回复 十路 2016-5-12 07:17
”但海平面不可能一直上升,在米兰科维奇旋回(Milankovitch cycles)面前,什么碳排放、全球变暖都是战斗力 0.5 的渣渣。中国政府只不过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把进度条拖到下一个米兰科维奇旋回的冷周期而已。“

地球自转公转偏角,轨道形状(即距离变化),章动的综合影响不足以解释现在的大气变暖和气候极端的现象,这段话是哄外行的。            中国有的是钱,老百姓也管不了怎么用,起码可以交待一下万一被淹的损失或者措施。用这些科学辞藻找理由就看给谁看了。 如果这样说那就连减排CO2和其它 greenhouse gases 也是多余的了。科学结论不能想为什么目的就怎么变。
7 回复 kylelong 2016-5-12 09:20
Lawler: 造岛,没有政治军事目的,就没有意义;任何地方,只要人类以不管什么形式的介入,就是破坏自然环境。。。
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也会破坏自然环境;人类植树,是不是保护环境?
6 回复 kylelong 2016-5-12 09:23
舌尖上的世界: 中国生态环境学,将会与纳粹物理学、苏维埃生物学并驾齐驱!
世界各国的核试验,核爆炸,应该不属于这个范围?
6 回复 kylelong 2016-5-12 09:27
十路: ”但海平面不可能一直上升,在米兰科维奇旋回(Milankovitch cycles)面前,什么碳排放、全球变暖都是战斗力 0.5 的渣渣。中国政府只不过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把
正如每一件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或者多个角度一样,在不同场合,搜集不同资料,目的性是非常明显的,只需要自圆其说。
6 回复 十路 2016-5-12 09:39
kylelong: 正如每一件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或者多个角度一样,在不同场合,搜集不同资料,目的性是非常明显的,只需要自圆其说。
这不属于事物的两面,而是事物的同一面可以黑白两说。Bend the rule to fit the need,也可能原文者不知在说什么。

如果不是为政治和军事而是谈科学,可以把这个 米 cycle 的科学概念和引用这段话的意义说清楚,解释0.5 的渣渣量值表示什么,周期是什么,作者是认同还是完全否定 global warming,如果否定,理由是什么, 是否在任何场合都否定;如果认同,后果是什么,海平面是否升高,估计升多少,是否会淹,对地面和建筑物高度的要求,与 米 cycle 的周期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及等等。如果这些论点出自于中国科学家,那么与被政治家已作为了依据的科学观点是否一致。否则,这些 inconsistency 迟早在国内国际引起很多麻烦。
7 回复 舌尖上的世界 2016-5-12 10:05
kylelong: 世界各国的核试验,核爆炸,应该不属于这个范围?
您的这个问题和您的文章一样怪诞。
6 回复 南沙2 2016-5-12 10:14
支持造岛。日,韩冲之鸟,苏岩礁不是一回事吗?日还要200海里经济区呢。
6 回复 泥马 2016-5-12 14:12
kylelong: 赞同你的观点。没有绝对的事物。两害相较取其轻。
南海建岛涉及的是战略性问题,包括领土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南海的管辖与控制,海权和自由航行,资源开发和捕鱼权,气象导航和海难空难搜救,等等。环境或珊瑚保护大概是排序很低的一个因子。它的提出或突出实际上是抢占海洋环保高地来诠释赞同或反对南海建岛的理由。无论如何,它的权重砝码与上述利害攸关的重大战略利益相比还是分量不足, 但可以作为海洋环保意识与减少和修复对珊瑚礁破坏的学术性探讨。谢谢信息分享,长知识。
5 回复 泥马 2016-5-12 15:54
kylelong: 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也会破坏自然环境;人类植树,是不是保护环境?
文中介绍的方法涉及泻湖里绞吸泵送珊瑚沙砾和在礁坪上堆积固化。泻湖里如没有珊瑚何来珊瑚沙砾,绞吸作业和礁坪堆积固化会影响到泻湖和礁盘局部珊瑚。所以,建岛对局部珊瑚具有破坏性大概是确定的,但建岛后对自然环境和珊瑚生长采取保护和培养措施,海洋生态和珊瑚会恢复。与浩瀚无际的大海相比,岛礁就是大洋中的一块石头(a piece of rock in the ocean), 相对于浩瀚无际海洋的自然修复能力和对污染的自然载荷微不足道。大海啸卷入海洋天文巨量的污染物和垃圾以及日本核电站事故排放到海洋的高度放射性废水都能被大海稀释承受是自然载荷光谱高端的例子。
6 回复 十路 2016-5-12 21:24
泥马: 文中介绍的方法涉及泻湖里绞吸泵送珊瑚沙砾和在礁坪上堆积固化。泻湖里如没有珊瑚何来珊瑚沙砾,绞吸作业和礁坪堆积固化会影响到泻湖和礁盘局部珊瑚。所以,建岛
这就要看中国科学家给政府的建议以及在世界科学领域中产生的影响了。大概不会都同意这样的基本哲学观和态度,一个国家的政策,策略是否基于 act in a responsible way :

“与浩瀚无际的大海相比,岛礁就是大洋中的一块石头(a piece of rock in the ocean), 相对于浩瀚无际海洋的自然修复能力和对污染的自然载荷微不足道。”

下面是科学家的批评:

【Professor Hughes has previously published research with Chinese scientists on the health of South China Sea coral.

“It's not scientifically credible to claim that massive dredging projects in the SCS have no environmental impact,”; he said.】

http://www.abc.net.au/news/2016-01-25/south-china-sea-coral-reef-destruction-recoverable/7110878

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多半牵涉到与他国他人和整体利益,主要是国际问题,对海平面升高造成的潜在问题多半牵涉到本国自身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也有国际问题。对这些科学问题及由此引起的政治军事问题先得分开谈科学才易于分析后果产生的政治军事影响。21世纪的问题越来越国际化了,globalization。
5 回复 Lawler 2016-5-12 21:40
kylelong: 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也会破坏自然环境;人类植树,是不是保护环境?
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人类无法防御;人类植树,是保护环境。但是,植的树远不能与人破坏的森林、砍伐的园林、毁灭的草原植被相比。。。
5 回复 泥马 2016-5-12 21:50
十路: 这就要看中国科学家给政府的建议以及在世界科学领域中产生的影响了。大概不会都同意这样的基本哲学观和态度,一个国家的政策,策略是否基于 act in a responsibl
珊瑚或环保是一个因子,需要权衡利弊得失。美国30年代至50年代在太平洋诸岛礁进行过大规模挖掘珊瑚造岛,因为那时飞越太平洋的螺旋桨飞机航程必须依赖大洋中人工岛礁机场作为中继飞行加油站。50年代那些岛礁作为飞行中继站的功能已经被远程喷气机所取代,但又成为核试验场的必需场地。所以,这些国家战略利益远远大于局部破坏珊瑚的利益。当这些完结后,既不需要飞行中继也停止了核试验。珊瑚恢复和海洋环保就上升到重要位置。所以,环保或珊瑚保护科学是放在国家战略利益大局中考虑的,不是孤立地存在。
6 回复 十路 2016-5-12 21:52
泥马: 珊瑚或环保是一个因子,需要权衡利弊得失。美国30年代至50年代在太平洋诸岛礁进行过大规模挖掘珊瑚造岛,因为那时飞越太平洋的螺旋桨飞机航程必须依赖大洋中人工
国家利益包括国际关系。如果以30年代为标准,现在可以大量排放CO2,应该增加而不需要加入减排的队伍,为什么要改成核能?牵涉到与自己之外的关系,就得考虑自身利益与影响他人利益的问题,因为本身就是相互影响的。就拿这个简单的例子,国家政策战略中牵涉到科学问题就靠科学精英给出专业性的建议,牵涉到伦理问题就应由学术中哲学精英给出建议,如果有错误就在国际上遭到批评,那就看以政治左右科学还是科学引导政治了,同时产生相应的对这个领域中自身信誉的影响。
9 回复 泥马 2016-5-12 22:05
十路: 国家利益包括国际关系。如果以30年代为标准,现在可以大量排放CO2,应该增加而不需要加入减排的队伍,为什么要改成核能?牵涉到与自己之外的关系,就得考虑自身
这个例子内容从珊瑚变成碳排放有区别,但也能说明问题,在减排的同时,中国作为穷国(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总量仍然继续增加,预计到2030年达到峰值。在发达国家大幅降低绝对碳排放量的同时,中国仍在增加碳排放就是因为国家必须发展的战略利益大于碳排放减排利益,因此在采取减排措施的同时,碳排放绝对值仍然继续增长。
5 回复 十路 2016-5-12 22:06
泥马: 这个例子内容从珊瑚变成碳排放有区别,但也能说明问题,在减排的同时,中国作为穷国(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总量仍然继续增加,预计到2030年达到峰值。在发达国家大
在增长不等于不接受科学结论,也不等于不参与减排。

总之,考虑国家利益时不要排除国际关系,考虑国际关系时不仅仅是单纯的政治,军事和商业。
6 回复 泥马 2016-5-12 22:11
十路: 在增长不等于不接受科学结论,也不等于不参与减排。

总之,考虑国家利益时不要排除国际关系,考虑国际关系时不仅仅是政治和军事。
赞同这些结论。您是很博学雄辩的。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 05:1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