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言论自由,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是不辩自明的常识。一说到言论自由,中国人就容易联想起谣言。谣言这个古怪的玩意儿,历来都让中国人害怕。历史上,我们就有著名的故事:《流言三至,母不信子》,以证明谣言的可怕。这个故事的真相很简单,就是有一个与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曾母本来可以很简单地澄清误会,找到真相,这就是问一问自己的儿子。遗憾地是,当时的信息渠道还不如今天发达,要做这件事,她必须出去找到曾子或者等曾子回来,这可能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当然,她也可以等待官府的最后审判结果,在公堂上为儿子讨回公道。可是,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立即丢掉梭子跳墙逃跑了,希望她老人家没有扭到脚。
为什么她等不及确认信息、了解真相就迫不及待地逃跑呢?是什么驱使她这样做呢?过往地一般解释,都说是流言的缘故。但我们前面已经发现,这个故事里并没有谣言啊,三个人所说的话,都是事实,却都没有反映出事实后面的真相。如果我们认同这个过往地一般解释,则我们必然认为那三个人不能说“曾参杀人”这句话。也就等于认同不准说事实,不准说真话。因为要禁止谣言,而最后却演变成禁止说真话了,你看奇怪不奇怪?其实,驱使曾母跳墙跑的真实原因是古代的株连制度而并非什么谣言和真话。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流言三至,母不信子”这个故事的真相。显然,这个故事无法证明谣言的危害。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故事《三人成虎》,也是证明谣言的危害性的。
《难以忽视的真相》是戈尔作为一名环保主义者的总结,凭借这一成果,他因此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对于这个前半生都以从政安身立命的人来说,也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当然,也有人说戈尔的环保动机并不纯粹,就拿这部纪录片来说,到处充满了对共和党、石油财团的道德审判,动不动就把美国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拿出来说事。这部记录片凭借一张张精美绝伦的PPT串联起来,把一个深奥的科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幽默而且极具煽动性。戈尔的理论诉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地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呼吁大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
然而,这个世界中,PPT恐怕是最不靠谱的东西之一。PPT只是论据,或者说只是打动人心的技巧,如果组织得当的话,完全可以震慑住你的观众,从而得到你需要的结果。戈尔的PPT是在力图揭示一个真相,这个真相在戈尔眼中,是一个已经经过科学证明的假设,地球在变暖,后果很严重。地球变暖这件事似乎是客观存在,但其后果是否严重则不是那么好证明。无论是南极冰化、海平面上升、新奥尔良飓风、珊瑚白化、北极熊淹死,这些结果似乎都与地球变暖正相关,但似乎也都没有太确凿的证据说明这种正相关一定是因果关系。
最后讲一个教授讲的一个关于媒体的事情。说在某个华人城市,每年7月1日都要搞一次游行。当地报纸基本分为两派,有支持这个游行的,也有其实是不支持游行的(只不过嘴上不说)。前者刊登了一幅人山人海的照片,以证明这场游行如何深得人心,如何得声势浩大。而后者则刊登了另外一幅照片,图像上游行者稀稀拉拉,不成队形,以证明这场游行其实是没多少市民愿意参与的。两张照片全部是真实的照片,保证没有任何“技术处理”。只不过,前一张照片是在游行开始或高潮时拍摄的,而后一张,则是在游行快结束时拍的。其中玄妙,正常智商的人都明白所以然。
两张照片,统统是“事实”,但它们是真相吗?西方一些媒体,犯了专业主义的大忌。它们居然胆敢去“技术”处理照片。这已经沦落到事实这条底线之下了。但作为现代媒体受众,我们的确需要具备一些媒体素养。比如说,就是那个照相机,俯拍和仰拍,展现出来的图像,它们的象征是何其不同。事实是一种客观的东西。就说上面这个游行,有1万人参加,或者有10万人参加,这是标准的事实。但只要一涉及到这个游行的人数是否众多,立刻变成了主观的东西。因为众多还是稀少,本来就是个主观判断的产物。如果还要涉及到这场“事实”背后的“真相”,那就更“人类一思考,上帝变发笑”了。定性研究者抨击定量研究者的论据之一就是:只要去做调查,那就一定是主观产物。在社会学领域中,绝对的客观,根本不存在。
媒体,从来只能报道事实(如果它够专业主义的话),但却无法报道真相。套用英文的说法,便是:Fact,but not truth。但是,我们人类可悲的地方在于,我们是透过媒体看世界的。即使媒体有专业操守,我们也只能了解事实。更何况,有着形形色色的过滤器,让媒体所反映出来的“事实”都是偏颇的,更妄谈什么“真相”。当代伟大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Noam Chomsky列举了五种过滤器:媒体所有者、广告商、政府、媒介有关律令和对它们的抨击,以及意识形态(比如反恐主义下不能同情伊斯兰分子)。每一个过滤器都是强大的,强大到媒体永远是“戴着镣铐的舞者”。
有人这样认为:在民主社会里,国民和政府既不惧怕谣言也不惧怕事实和真相;而在专制社会里,却正好相反。有无言论自由,就是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所在。其实不然,这个全球化的社会就是一个整体,不存在所谓的“民主社会”和“专制社会”。正因为我们是透过媒体看世界的,一切媒体都是正面宣传自己,不说自己的缺点;反面宣传对立一方,不说其优点。只有意识形态在当权者眼中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事实,真相,真理,良知等等都是次要的相对的,是可以被变通的。
敢说真话,发掘真相,探寻真理;三者之中,发掘真相是关键。掌握了真相,才敢于、善于说真话;也只有掌握了真相,才能发掘和发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