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和欧美床上用品的标准尺寸对比 [2013/07]
- 猪肉各部位的食用方法 [2010/05]
- 加拿大人的收入税比对表 [2014/02]
- 胸口疼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意见 [2014/11]
-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跳加快? [2013/05]
- 北美常见水产品中英文对照及吃法(网络更正版) [2009/08]
- 加拿大海洋三省自驾游全攻略 [2011/08]
- 北美市场9种品牌的“骨胶原”对比 [2014/04]
- 鲫鱼、鲗鱼、鲷鱼的区别 [2010/05]
- TB皮试阳性的判断及处理 [2011/11]
- 如何看懂英文的验血化验单? [2020/08]
- 洋葱的青苗能当葱吃吗? [2011/07]
- 海外华人回中国,用什么证件最好? [2013/11]
- 网络情缘的4大障碍 [2010/03]
- 中国人说英语为什么听起来没有礼貌? [2010/12]
- 为什么很多人对基督教比较反感? [2010/10]
- 世界各地的粽子集锦 [2019/06]
- 为什么海外华人回国要装穷? [2010/09]
- 对“异议”与“民运”人士的心理剖析 [2011/01]
- 国籍与爱国 [2009/06]
- 贝壳村“中秋圆月摄影有奖大赛” [2009/09]
- 贝壳村发展史 [2010/09]
- 我的人生历程:0岁 - 40岁 (图片集) [2009/03]
- 贝壳村村旗(草案) [2011/01]
- 2012贝壳村“多伦多夏令营”活动报道 [2012/07]
- 贝壳村集体大合影(和谐版) [2010/06]
- 今天我请客 [2010/08]
- 祝妈妈咪生日快乐! [2010/03]
- 2080年贝壳村村民上海大聚会 [2012/05]
校园歌 唱出学子求知欲
校园乐 舞起生活巧旋律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
清晨来到树下读书,
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
也照着身旁这颗小树。
……
这首校园歌曲,是当时最流行的,并一直伴随我度过大学的美好时光。
生物系大楼四周,有一圈参天的热带大王椰子树,而大楼前后的2对铁树显得异常突出,四周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灌木。大楼前最醒目的还是高届学友留下的一尊达尔文雕像,雕像基座右角缺了一块,以示达尔文进化论的缺陷。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Socrates)在距今2400年前提出了哲学和生物学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我是谁?距今100多年前达尔文(Darwin)创立了进化论,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是猴的进化物,因此,有漫画将达尔文的身体用一只猴子的身体代替。为了支持进化论的观点,几代古生物学者付出大量精力在世界各地寻找类人猿化石,以证明类人猿骨骼与人类的相似之处。这种研究方法对吗?这种思考合乎逻辑吗?让我们设想,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驴都死绝了,后人找出驴的骨骼化石和马对照,并因此做出判断:马是由驴变来的!实际上,马和驴比人和猴更接近,马和驴同属奇蹄目马科,而人和猴虽同为灵长目但不同科。这种设想和判断有理由使我们对达尔文以来的古生物学者的思维路线的正确性表示怀疑,尤其不能解释“寒武纪生命大爆炸”中生命存在形式的飞跃。这激发了很多同学对生物学产生了极大兴趣。
与新开馆的校园中心图书馆相比,生物系的图书馆就显得十分渺小,书籍库存量太小,前后就两间房。不过,我们班被系里安排给系图书馆整理文献和书架,同学们还是很积极的。我每次打扫完卫生后,就要借出很多书,因为是对图书馆有“贡献”,所以可以比普通学生多借几本书。业余时间,我看的书大多是关于古生物、进化论方面的,生物系图书馆也基本没有什么小说之类的。
生物系大楼的1楼是课室,2、3、4楼是老师的办公室(教研室)和实验室(科研室),高年级同学大多在那里做论文。系办在1楼,图书馆和标本室在2楼。1楼西边是一个巨大的阶梯教室,全系开会就在这里。阶梯教室很大,坐在后面看黑板就不太清楚,而且老师的声音很小,又没有话筒。如果遇到大课,我们就得提前占位置,用一本书,或者作业本什么的。后来发现还是不怎么管用,我还因此丢了不少书。校园其它阶梯教室的情况也是如此。
阶梯教室门口,是全系的信箱。每到上午10点左右,全系的同学都集中在这里,等待从远方来的希望和惊喜。每个班级一个信箱,钥匙由班干部轮流拿,为大家服务。经历了紧张的高考后,大一的同学有很多时间写信,互通信息,介绍各自大学的情况以及校园里的新鲜事儿。那时又没有电脑和网络,打电话又很贵,写信就是最好的联系方式了。不仅高中的同学写信联系,就连不认识的全国各大学的同学,也是相互写信,直接写到某个学校某个年级某个班的班长或者某个干部收,希望交个朋友。每到节日前,中大校园的风景明信片很快就卖光,我也常常一买就是10套。校园里的学生服务部,经常买不到信封和信纸,我们还得出校门去买,可见当时的情景了。
理论课很枯燥,有的同学上课没精神,还是实验课比较有劲。
有一次做小脑的平衡功能实验,实验材料是鸽子。去掉鸽子小脑后,观察鸽子站在地上的平衡反映。做完实验后,有几个男生“处理”了鸽子,并带回一些鸽子肉回宿舍,用电炉煮了吃,以“改善生活”。当然,后来那几个男生是如何被老师“处理”的,我就不记得了。
很多同学想打牙祭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广州的食品与北方的食品有很多不同。比如,黄瓜皮丝瓜皮很厚、苦瓜小且皮较光滑、辣椒也很厚但不辣、鱼头粥有鱼骨头、排骨带血、油条不是扭曲的等等,还有很多蔬菜也是怪怪的,什么生菜呀、西洋菜呀、芥菜呀、芦笋呀、青瓜呀、蒲瓜呀等等,以前没有吃过。进入大学后,不只是要一一品尝,而是一定要慢慢习惯。有一次,我看见一种青菜,看上去感官不错,我就想买。我问是什么,打菜的师傅说是“西瓜”,我大叫一声“西瓜”?周围的同学们大笑,并解释说,师傅说的是“丝瓜”。广州普通话说“丝瓜”听起来就好像是“西瓜”,而说“西瓜”反而听起来就像“丝瓜”了。
那时候,学校还是实行的份饭制度,一天3张票。后来改为饭菜票了,由于家庭条件限制,每餐吃2毛1分钱(基本上就是固定品种),不过,已经是足够了。但是饭比较难吃,4年下来,基本上都是夹生饭,偶尔几次比较熟,但是有一股焦糊的味道。还有啊,头一天没有吃完的饭,第二天早上就用来熬粥。鱼头粥就算了,我比较喜欢皮蛋瘦肉粥。大学毕业后,我一直怀恋这个粥。
校园食堂的饭菜,同学们一开始都不是很习惯的,广州本市的同学基本上都回家吃。我们外地的同学就“自谋生路”了,高年级的校友给我们很多具体“指导”。有一个湖北的老乡,高我一届,他会用鸡蛋做出4道不同的菜,我当时非常佩服。那时,全国粮票还是很值钱的,外地的同学都从家里带全国粮票来。有的同学就在学校换广州粮票,但很多同学就到市场用粮票买鸡蛋,1斤粮票1个鸡蛋(大学毕业时,就是3斤粮票1个鸡蛋了)。
粮票还有很多用途哦。那时候,有一位中年妇女常常来我们宿舍,不知道哪儿来的,每次都带来很多各个时期的邮票,非常静美。10斤20斤粮票就可以换一套邮票,我从那时开始收集了很多新中国早期的邮票,甚至包括民国时期各种孙中山头像的邮票。姨妈在一个供销合作社做会计,有关系可以换全国粮票,经常给我寄来,其实,很多粮票后来都买了邮票,没有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班上集邮的人很多,有的同学居然有十多本。有同学说把钱花在这上面,是不是太浪费了?其实不然。有一次,班上一个男生做实验,用高压灭菌锅消毒,高压锅盖子没有旋到位,结果压力很高时发生爆炸,这是人为事故。一个医用高压灭菌锅400多块,贵死人啊。那个同学马上把自己收藏的邮票拿出去卖了,给实验室买了一个新的医用高压灭菌锅。
通过这事,很多同学认识到:做事是需要认真仔细的;同时,储蓄也是值得的,储蓄方式也应该多样化。人生需要储蓄,但储蓄的是智慧、是健康、是平安!
友情衔接:
童年故事:
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250647-do-blog-id-20238.html
中学故事:
https://www.backchina.com/space-250647-do-blog-id-22187.html